無念之念是不是就是一念不生

時間 2021-10-14 20:13:06

1樓:匿名使用者

無念有兩種:

1、無念是一種心相,是有相之相,所以無念並非真的沒有思想和念頭了。這種無念,只是乙個返觀自我的體驗。其適用性很廣泛,普通人都能做到,如反思、自省,就可以觀察到自己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未想的心境。

2、無念是一種離相、無相的定境。上面的無念是沒有念頭,真正的無念是連無念這個心相也沒有了。什麼都沒了,是不是空?

也不是,因為空還是有空相。空相也沒有了,才算探到無念的一點訊息、一點門徑。在各宗派的修行中,修無念是共法,所以不僅佛教、道教的修行者能做到無念,**教、伊斯蘭教的修道士也能達到這個定境。

三界之內,四禪天的眾生都是無念的人。

以下是佛教大詞典的解釋:

無妄念也,即正念之異名。三慧經曰:「問曰:

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報曰: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自畢,意有百念萬事皆失。

」四十二章經曰:「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宗鏡錄八曰:

「正念者,無念而知,若總無知,何成正念?」傳心法要曰:「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雲靈台。

又曰: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

「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以何為旨?

以何為體?以何為用?答:

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問: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

答: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

雲何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

唸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

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並名邪念。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

問:云何是正念?答:

正念者,唯念菩提。問:菩提可得否?

答:菩提不可得。問:

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

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唸。」俗謂失策曰無念,謂遺恨為無念者,無正念之意也。

出曜經七曰:「無念及放逸,亦不習所修。睡眠不求悟,是謂入深淵。」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什麼也不想也是一中念頭,比如你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想,但你也確確實實在許多事情,順應自然。無念不是說像石頭一樣,而是說沒有雜念,順應自然

3樓:引導者

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著相的當下一念。

「無念」的詳細解釋、釋義、意思

4樓:

1、無念是一種心相,是有相之相,所以無念並非真的沒有思想和念頭了。這種無念,只是乙個返觀自我的體驗。其適用性很廣泛,普通人都能做到,如反思、自省,就可以觀察到自己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未想的心境。

2、無念是一種離相、無相的定境。上面的無念是沒有念頭,真正的無念是連無念這個心相也沒有了。什麼都沒了,是不是空?

也不是,因為空還是有空相。空相也沒有了,才算探到無念的一點訊息、一點門徑。在各宗派的修行中,修無念是共法,所以不僅佛教、道教的修行者能做到無念,**教、伊斯蘭教的修道士也能達到這個定境。

三界之內,四禪天的眾生都是無念的人。

造句:須平心暗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那依你而定,活在頭腦裡的悲慘生活,或活在無念裡的喜樂、平靜、慶祝。悲哀、悲慘,是人造的。喜樂、歡樂,是你的固有潛力。靜心只是去知道你的潛力。

無念無想、心如止水,以達至完全掌握合氣道技法的境界.

開悟是乙個無念的體驗,文字不在,語言不在,其實你也不在。它是如此寧靜,深邃而無限。

我們得到這個真經是在求道時無念的狀態下,所以念這個真經和念別的佛號不一樣,它可以印到你的本心。

從心念跳到無念,從思想跳到無思想。只有那樣乙個人能知道真實,而知道真實就是成為自由。

在東方,無為、無念是對存在的終極的體驗。這在西方是不可理解的。整個西方的重點是有為——幹點什麼。

趙雲龍回頭一看,原來是無念和尚,肩荷一柄鋤頭站在角門邊。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型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顏姑娘,無念狗尾續貂,讓你見笑了。

其二,無念昨夜已與易姑娘結下百年之約,又豈能再接受顏姑娘的垂愛?所以在下只能出此下策,冒犯之處還請顏姑娘勿怪!

終於,他與東方覺牧並肩站到了一起,君無念也緊隨而至,東方覺牧噗哧一下大笑出聲,反倒令君無念錯愕的乙個剎那。

讓人有種想頂禮膜拜的衝動!無念雙目猛然張開,眼眸已變成了金色。

無念一邊走,一邊環視周遭的景致,但見群山環抱,山巒聳峙,蒼翠掩映,輕霧繚繞,好一處清幽雅靜的秘谷。

袁秋嶽赧顏汗下,道:月朦你就別取笑我了,無念笨嘴拙腮的,實在經不住妹妹的調侃。

5樓:

我們學淨土法門***天天在念佛,而我們是否知道「念」的含義?念這個字屬於會意,你看這個字你體會它的意思,這個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什麼叫念?

現前心就是念,今心是念。你現在這個心是什麼?如果現前這一念心了了分明,佛經裡頭有一句話形容它,叫「寂寂惺惺」;寂是什麼?

一念不生;惺惺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心,念是真心,就是前面講的正念。真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本性。

念佛,這個念就是佛,真心就是佛,佛就是真心,**還要念個阿彌陀佛,那就壞了。為什麼叫你念阿彌陀佛?你的真心沒有了,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真心念出來,所以念阿彌陀佛是方法,目的是要把真心念出來,真心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寂寂惺惺就是無量覺。

無量覺上面不能再加乙個無量覺,再加乙個無量覺就變成無明。富樓那尊者在楞嚴會上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無明從**來的?

為什麼會有無明?釋迦牟尼佛答覆得妙極了,四個字,「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什麼叫知見?

寂寂惺惺是知見,知見上再建立乙個知見,「我知道我寂寂惺惺」,完了,你無明了,你起了無明,這是頭上安頭,錯了。諸位要曉得,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了,你就見性,你正念就現前。我們今天用這方法,是用這一念把所有妄念打掉,如果不念佛,妄念紛飛,不得了!

那個念頭都是六道輪迴的念頭,所以用這一念,把那些六道輪迴的念頭打掉。這一念雖有,不要緊,帶業往生,帶這一句名號去往生,這一句名號是業,生到什麼地方?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土去不了。

為什麼?實報土要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才能夠到實報土,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還不行,《金剛般若》是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阿彌陀佛是法,也要捨掉,你就生實報土。現在我們不能舍,我們舍了之後墮三途,這個要知道。

什麼時候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時候舍,那個時候真捨了,他入實報土。我們再問:

入實報土的人,還唸不念阿彌陀佛?還唸。為什麼又叫他捨掉?

他真捨掉了。那個念就是我們平常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他那個念是念給眾生看的,勸人念佛。自己不念,勸人念,那怎麼行,人家怎麼會相信你?

他那個念是勸人念,自己有沒有佛的念頭?沒有,自己真正成就「念」,是這麼個意思,真的成就了。所以我們今天念佛,從有念念到無念,無念還是念,不是無念就不念了,無念還是念。

無念是什麼?無念阿彌陀佛的分別心,無念阿彌陀佛的執著心,無念阿彌陀佛的妄想心,阿彌陀佛還照唸,一天唸到晚從來沒有休息,所以在形象上看你看不出來,他跟我們初學沒有兩樣,骨子裡頭完全不相同。凡夫念阿彌陀佛有妄想、分別、執著,菩薩、法身大士、諸佛如來念阿彌陀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還是念,不是不念。

我們今天念跟不念是二法,他那個念與不念是一法,不是二法,這是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念這個字意思要清楚、要明了,一點不能夠含糊。

摘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解

6樓:最愛幻雪寶兒

念.就是意識對事物的認知過程。無念就是剔除認知過程中隱含的「判斷」,念頭回到其本來面目——覺知。

當你能夠拒絕將「覺受」翻譯成「念頭」,念者就變成覺者。這就是佛教最根本的解脫程式。

7樓:保持沉默

知其黑而守其白,知道念是念念相續,執著於虛假,而守於無念。知道物質的慣性運動,而明白,物質的不要依賴任何運動,就自然會運動。知道了慣性,反而可以改變慣性。

明白了,念念相續,就是不依賴任何外界條件出現的虛空之花,從而明白了無念的真諦。

8樓:沃亭晚士嫣

pán基本字義

1.屈曲,環繞,盤伏:~蜿。

~縈。~結。~踞(亦作「蟠據」)。

~道。~龍。~螭紋(中國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龍蛇組成)。

~夔紋(中國殷和西周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夔龍組成)。龍~虎踞。

詳細字義

〈形〉1.

盤曲;盤結

[tortuous;

twine]。如:蟠木(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蟠龍(盤旋環繞的龍);蟠虯(盤曲的虯龍);蟠蛇(盤曲的蛇);蟠幽(盤曲幽深);蟠根(盤曲的根);蟠旋(盤曲迴旋);蟠結(盤曲糾結)

2.遍及;充滿

[extend

allover;full]。如:蟠滿(遍及;充滿);蟠極(遍及);蟠泊(充滿;布滿);蟠胸(滿腹;廣闊的心胸);蟠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充滿的樣子)

念阿彌陀佛一念不生和死定有什麼區別嗎

8萬4千法門 唸佛法門,這些祖師善知識常常開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提起正念 什麼叫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不是無正念。什麼叫妄念?凡是為自己的,這是妄念,給諸位說,這是大的妄念。業障從哪來?生死從哪來?輪迴從哪來?只要有我,就有業障 就有生死 就有輪迴。所以佛門裡說,入佛門第...

臨終一念,即可往生西方

aaa 王 一念不行啊!必須先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每天唸誦佛號!一聲不行的!阿彌陀佛的願力說十聲乃至百聲!一心稱念佛號者 就接引去極樂世界! 不一定的。只是臨終一念比重大些。平時所修善業的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提起來這個臨終一念,需要平時持久的用功。好比說即使白天一直在想一個人,但晚上夢見他的概率還...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愛是慾望的表述,娑婆是人世界的表述。此句出自宋朝楊杰,字次公,安徽無為人 今安徽蕪湖無為縣 自號 無為子 他在天台智者大師的 淨土十疑論 的序文裡面說 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是汙穢的國土,極樂,是清淨的世界。娑婆世界眾生的壽命短促而有限量,而彼極樂淨土的壽命則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