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時間 2021-09-13 19:42:36

1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可以譯作: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出自《論語十則》,主要傳輸為人處世的道理。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西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

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檢查,反省。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信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樓:在世界之窗寫影評的鐵觀音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反省,替人出口謀劃策有沒有盡心竭力?與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的?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複習?」

3樓:匿名使用者

此語出自論語。沒什麼錯誤啊,您想問什麼?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樓:沫子37呦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好幾次,替別人出謀劃策是否盡心盡力,結交朋友是否誠實信用,對老師傳授的學業反覆實習了嗎?

賞析: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

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範疇.忠的特點是乙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後已.如後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並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範疇,不止用於君臣關係.至於漢代以後逐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這是乙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論語》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

作者簡介: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5樓:輝錕寸歡悅

【原文】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西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

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評析】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現危機。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

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範疇。忠的特點是乙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後已。如後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並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範疇,不止用於君臣關係。

至於漢代以後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

這是乙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6樓:長纓在手

出自《論語·學而》,《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而並非孔子親自編寫。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注釋(1)曾子:即曾參(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鄫國後裔,生於西元前505年,魯國南武城(現山東嘉祥,一說山東平邑)人,是被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

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到」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傳授,這裡指老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等。

(6)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反覆實習。古漢語「習」字沒有現在的「複習」之意。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7樓:彤寄竹樸鵑

曾子說:

我一日反省自己3次,為人做事忠誠不忠誠?交朋友有沒有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智慧型點:

世道紛紜,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物欲橫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諸外欲,而忽略了記憶體的誠信。如何對待濁世橫流?孔子主張人應在人世間尋求與他人的契合,在求諸他人之時首先求諸自身:

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導世人。

在儒家,擁有存在的概念並非空洞,是個體的真實存在及其對整體的真誠關懷。正是因為社會的整體意識,人們才能時刻感覺人類和人性,感覺一種歷史的和社會的使命感;因為仁的道德基礎,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愛的集體意志,由集體意志驅動個體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對個體人格的追求是在集體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大意,我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幫朋友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信?老師傳授我的知識複習了嗎?

朱熹這位大儒家學者加註:日醒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至於見解吧,

儒家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講究修身。《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裡面所講的就是以修身來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成就。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樓主所引用的這句話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孔子所處的年代動亂不堪,弒父犯上作亂的現象已經甚為普遍,很多人已經不重視道德的修養,傳統觀念出現危機,這是孔子不願意見到的,他的**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方法。

原句有幾點要注意,「忠」字代表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信」字,有兩種含義,一是誠信,二是信用,這也是我們現在為人處事立世之根本。

希望可以讓樓主滿意。

9樓:小灰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0樓:蟻淑敏茹卿

翻譯是這樣的: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嗎?同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地方嗎?老師傳授給的學業,還有沒溫習的嗎?"

乙個人上進與否常常在於應該常常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那些地方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希望能幫到你!

祝你學習進步!

11樓:

成語: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 shēn

解釋: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示例:~,謂予無愆。 ★宋·洪邁《容齋續筆·十五·逐貧賦》

12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寫,不可以抄作業的

13樓:來生要麼不見

否譯業間緊幾入戲太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什麼意思

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智慧型點 世道紛紜,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 物欲橫流,乃至人心不古 求諸外欲,而忽略了記憶體的誠信。如何對待...

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曰 一日三省吾身的原文

王大前 一是反省謀事情況,即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是否忠於職守 二是反省自己與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諾言 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學到的內容身體力行。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處 出自 論語 學而 論語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及其再傳 編撰而成,...

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三省?怎麼解釋

鯨娛文化 吾日三省吾身 的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所謂三省就是處事 交友 學習此三省,不知記住否?倘若真能日日三省,怕是想不成功也難啊? 月野丸子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每日三省是從另外三個方面去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一是反省謀事情況,即對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