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溥與 七錄齋 ,原文翻譯

時間 2021-09-10 11:10:1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

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起草,當著客人面寫作,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二、原文

(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

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選自《明史· 張溥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

張溥介紹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初字乾度,後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

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與同鄉張採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鬥爭的繼續。

張溥在文學方面,推崇前後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又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巨集豐,編述三千餘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

2樓: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

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譯文: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

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3樓:手機使用者

原文: (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選自《明史· 張溥列傳》 譯文: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

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起草,當著客人面寫作,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4樓: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

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起草,當著客人面寫作,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5樓:歷恨苼

明代人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定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讀過一遍,立刻將紙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

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的**都凍皺裂了,每天用熱水浸泡好幾次。

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命名為“七錄”。張溥作詩寫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詩文,他不用寫草稿,當著客人面揮筆寫作,馬上就寫成了。所以當時他的名聲最響

6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找古文語常用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