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宗裡,什麼人可以被稱為“上師”

時間 2021-08-30 10:20:04

1樓:可可裡的風

一般泛指可以教授別人,並且對該密法派系的曼茶羅,各本尊悉皆通達成就,並擁有傳授該法脈密法資格的人。詳細的可參照下文,有的人認為上師的稱謂是藏地專有,這個文章指出漢地也是有上師的,只是漢密衰落隱沒,不被人泛知。現在近年漢密再興,有的人就提出很多針對性的問題,於是有了下文的釋疑。

上師(英文 guru,梵文 गुरु),音譯為古魯、咕嚕、俱盧,又譯為大師、導師、大士,是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以指導你方向的人。能夠引導並教育他人的教師,就稱為 guru,這個詞經常被當成宗教性名詞來使用。在佛教、印度教及錫克教中,指引你靈性發展的宗教導師都被稱為上師。

在佛教弘傳的過程中 “金剛上師”“金剛阿闍梨”等稱謂起源於印度,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傳授。意即教授**,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楷模之師,對曼荼羅之種種支分,乃至一切諸尊、其真言、手印、觀行及悉地,皆悉通達,得傳法灌頂者是名為“金剛阿闍梨”或“金剛上師”。“金剛上師”及“金剛阿闍梨”的稱號後期經諸位大德梵僧弘傳佛法翻譯經典儀軌逐傳至漢地及**。

並受到了顯宗與密宗的重視。如宋代天竺阿閦撇幹資羅(不動金剛)編《禮佛大懺悔文》中“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及元代天竺俊辯大師唧[口*捺]銘得哩連得囉磨寧等譯《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中“敬禮一切最妙上師” 等,可見由於密宗的興盛,“金剛上師”一詞已逐漸由印度傳播到漢地及**。

近日有同修質疑漢地密教中出現“金剛上師“之稱謂。認為“金剛上師”一詞乃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稱號。而在漢地佛教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寺院早晚課所收錄宋朝不動法師編定之《禮佛大懺悔文》 儀軌中就有“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不動法師乃是宋代人,且是修持密教金剛部之梵僧,修為甚高,故後人稱“金剛法師”。

由此而知“金剛上師”之稱號,在宋代,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經在漢地受到普及,並受到佛教界的普遍認可,收錄於早晚課之中,漢地各個大小寺院持誦已有千年。

在**佛教中,寺院普通的僧人,通常被稱為阿卡。阿卡源於藏語a khe(僧人之意)音譯,為區別於藏傳佛教僧人和漢傳佛教僧人,本為梵語的“和尚”一詞,逐漸成為青海當地人對藏傳佛教寺院僧人的稱呼。男性僧人稱為覺士,女性僧人稱為覺姆。

對於長老、上座、高僧在藏傳佛教中尊稱為喇嘛,而異於對一般僧人。喇嘛是**語 bla-ma 或 lama之音譯。意譯上師、尚師。

含有最上者、上人之義。後又有明清兩代帝王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大寶法王、呼圖克圖等至高的稱謂。

直至**時期,諾那呼圖克圖,法尊法師,能海法師等諸位大德在漢地廣弘藏密,並大量翻譯經典儀軌後,漢地信眾遂對藏傳佛教中具足一定灌頂傳法資格的高僧,稱為“金剛上師”。

因為漢地密教的衰微,一般信眾已對“金剛上師”的稱謂陌生了,所以,誤以為“金剛上師”的稱謂為藏傳佛教所特有。

其實,我國漢傳佛教中,宋代不動法師所著《禮佛大懺悔文》就足以證明,漢地早在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對“金剛上師”稱謂的普遍認知。故“金剛上師”之稱號,並非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而是漢藏共尊對軌範師、親教師等能教授**,對曼荼羅種種支分,乃至一切諸尊、其真言、手印、觀行及悉地,皆悉通達,得傳法灌頂者之稱謂。

2樓:匿名使用者

如今正值五濁惡世,眾多續部中講的所有法相樣樣俱全的上師,雖說難以尋覓,但我們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師。

一、相續清淨:從來沒違犯過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備出家人的別解脫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寶講過,也要具有圓滿的居士戒。

假如連一條戒都不具足,那所有功德、所有境界就失去了所依。當今末法時代,即使他無法一一護持極細微的菩薩戒、密乘戒,但最基本的、與解脫不相違的戒條也一定要守護。

二、**博學:上師如果孤陋寡聞,什麼都不懂,連經續的名字也說不上來,那肯定不行。所以,他一定要通曉顯宗各大經典、密宗各大續部,以及後來諸位大德的教言論典。

比如顯宗的五部大論,密宗的《大幻化網》,大圓滿不同續部的教言修法,至少這些應該要懂。

三、具大悲心:對無邊眾生要像母親對獨子般慈愛。不能光是對親朋好友非常愛護,要什麼就給什麼;對關係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之入骨。

若是這樣,不要說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連世間的悲憫心、善良人格也沒有。

四、通達顯密:精通顯宗三藏、密宗四續部(原注: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的儀軌。此處的“精通”還包括實修,否則,只是口頭上會講理論,自己卻從來沒有實地修持過,這樣也沒辦法引導**。

五、現前斷證:依靠上師教言、經續內容而修持實義,最終自相續斷除了煩惱和障礙,現前了無我的殊勝證悟。退一步說,作為上師,就算沒有證悟空性,最起碼也要能摧毀或壓服煩惱,現證前所未有的一些功德。

不然,如今有些**的信心、境界很不錯,上師若天天貪著世間八法,精進、超勝功德都比不上**,那是特別可笑的事!

六、圓滿四攝:以佈施、愛語、同行、共事四攝法,攝受具善緣的**。

佈施:上師利益眾生的方法,就是先要進行財佈施和法佈施。

愛語:用佛法教理進行開示。有些人認為,所謂的愛語,是**愛聽什麼就講什麼,這也不一定。

如果**嗔心特別大,上師天天給他講打仗的故事,這樣對他也不一定有利。其實,按照《經莊嚴論》的觀點,愛語主要是講跟修行有關的教言。

同行:又叫利行,指真正令**得到利益,自相續得以改變,不能對**從不關心。當然,世間人所謂的“關心”,要麼是指給他財物,要麼指跟他說好話、常聯絡。

但此處的關心並非如此,而是讓**行持六度,並將他安置於其中,這對他才是莫大的利益,而其他世間行為沒有什麼實義。

共事:上師讓**怎麼修,自己也要這麼修。否則,對別人口口聲聲說“你們要修無我、修菩提心,不要懈怠懶惰”,他卻整天睡懶覺,從來也沒想過無我,沒想過可憐眾生,這樣口是心非,一點都不合理。

綜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說:“圓滿諸勝法相者,濁世力致故難得,三戒清淨之大地,多聞大悲潤心續,精通如海顯密儀,斷證淨慧碩果豐,四攝鮮花齊爭豔,善緣**如蜂聚。”這是一種詩學的修飾方法,意即上師要具備這些法相:

三戒清淨猶如大地,**博學、具大悲心猶如降下的雨水,通達顯密、現前斷證猶如成熟的碩果,圓滿四攝猶如盛開的鮮花,以此就會吸引善緣**如蜜蜂般集聚。不然的話,上師大地也沒有,鮮花也沒有,碩果也沒有,蜜蜂會餓死的!

關於所應依止的上師,《經莊嚴論》也有個教證,講了十種法相,如雲:“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以前我去五臺山時,書夾裡就放了這個教言,法王如意寶也經常引用。

這十種功德分別是:

一、調伏:與戒學相應,故諸根調伏,身口意三門的威儀,皆要以正知正念攝持。否則,上師連自己都不調伏,性格特別野蠻粗暴,天天到舞廳去唱歌、跳舞,想調伏**是不可能的。

二、寂靜:與定學相應,故內心非常寂靜。就像《毗奈耶經》所講的那些比丘一樣,威儀自然而然令人生信。

三、除惑:與慧學相應,故煩惱寂滅,斷除一切不良行為。

四、德增:上師的功德、證悟應遠遠超勝,不能比**低劣或等同,否則**就不服了。

五、有勇:對利他毫不懈怠、精進努力。有些上師得到一些身份後,如同已獲得佛果一樣,從此再也不精進了。

就像世間有些學生,讀書時特別用功,但工作後得到地位了,就開始懶惰起來了,這樣是不行的。上師為了利益眾生,不能有這種脆弱之心,一定要精進。

六、阿含富:由於多聞,不管是顯宗、密宗,所通達的教理十分豐富。

七、覺真:證悟無我空性,究竟現前真如。

八、善說法:說法具有善巧方便。

九、悲深:悲心深切,不求名聞利養,一心一意為**開示正法。當然,悲心深切並不是天天囑咐**:

“你要好好吃飯,好好穿衣服,好好睡覺啊!每天睡24小時也可以。”而是一定要給他播下解脫的種子,讓他從佛法上得利,這才算是真正的悲心。

十、離退減:遠離一切疲厭,恆時勇猛地宣講正法。

尤其是傳講密乘甚深竅訣的上師,必須具備一切續部中所講的下列條件:

一、成熟相續:要得過不間斷能成熟的灌頂。光是得過還不夠,灌頂還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緣全部具足。

二、淨持律儀:得到灌頂之後,不同續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條根本戒、《大幻化網》的五條根本戒,從始至終沒違犯過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續調柔:煩惱和分別念微弱。否則,煩惱特別深重,分別念層出不窮,整天都胡思亂想,這樣的人不可能當密宗上師。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續部的意義。不然,何為基道果都搞不清楚,那又怎麼去教**呢?

五、依修圓滿:最好是親自見過本尊;即使沒有親自見,夢境、驗相中也要見過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為主的咒語和驗相,都已盡善盡美。

所以,真正能傳密法或灌頂的上師,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有時候我給大家輔導一些密宗修法,真的特別慚愧。我也再三強調過,這只不過是給大家種個善根、接個傳承而已,我自己的相續中,這些功德不要說全部具足,可以說一個都不具足。

且不說密宗上師的資格,就連密宗**的資格也沒有,正如《竅訣寶藏論》所形容的(原注:《竅訣寶藏論》雲:“自尚不具**之法相,想做上師矛盾又可笑。

”),**法相都不具足還想當上師,簡直是太可笑了。

六、解脫相續:現量證悟了萬法皆空的實相,對無我之義有所體會,心中有解脫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續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從來不考慮個人利益。

八、瑣事鮮少:斷除了對今生世間的貪執。當然,若是為了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從以前高僧大德的傳記中看,他們為了弘法利生,有一些瑣事也不叫“瑣事”。

現在有些發心人員,成天抱怨瑣事太多,其實你想一想,倘若這些行為牽涉到利益眾生,那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假如你天天吃喝玩樂,不是為了眾生,而是一直在想“我早上怎麼吃?中午怎麼吃?

晚上怎麼吃”,連晚上做夢也在琢磨“明天早上怎麼吃”,這些都是瑣事,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如果你在食堂為道友發心,那就另當別論了。

九、精進修持:因為已修了四種厭世心,故對今世的考慮不是很多,唯一是為了來世精進憶念正法。

十、厭世勸他:自己現見了輪迴痛苦,生起強烈的厭離心;有了這樣的境界後,經常也給別人宣說,勸別人看破世間。像無垢光尊者、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還有漢地許多大德,他們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時,對世間不會有什麼好感,不像現在有些人一樣充滿信心。

他們了知輪迴的一切皆無實義,同時也將自己的境界與他人分享。

十一、攝伏**:以種種善巧方便,不管是語言也好、行為也好,攝受調伏**令其得利,示現各種各樣的形象來度化眾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師的言教行持,上師說什麼都全部照做,從來也不敢違背,以此緣起,自相續中具有傳承的加持。有了這樣不可思議的加持,那對****的力量會完全不同。

以上共講了十二種法相,我們應當依止這樣一位上師。如《功德藏》中說:“尤其宣講竅訣師,得灌淨戒極寂靜,通達基道果續義,念修圓滿證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進念法瑣事少,極具厭離亦勸他,善巧傳承具加持,依如是師速成就。

”倘若你記不住這麼多法相,那也可以只記岡波巴大師所說的三點:一、斷除對此生的貪著;二、以大智慧引導**入道;三、以大悲心不捨**。概而言之,就是要看破今世,有大智慧、大悲心。

上師具足這三項的話,**就可以去依止他。

總之,我們如果要依止上師,尤其是一位密宗上師,事先務必要仔細觀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講的這些法相,那你去受灌頂、聽密法,利益不一定很大。所以,對上師在沒有依止之前,首先觀察非常重要!

中國古代有什麼人被稱為仙

冷侃娛文 醫仙 華佗詩仙 李白酒仙 劉伶飲中八仙 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書 李白傳 載,李白 賀知章 李適之 汝陽王李進 崔宗之 蘇晉 張旭 焦遂為 酒中八仙人 杜甫有 飲中八仙歌 瓷器畫面繪飲中八仙,每每於人物之上書以人名。以清朝為多見。一仙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

什麼人可以稱為紅顏知己

藺蘭澤寶魄 她不獨佔你,卻和你心意相通 女人一旦成為老婆,就不再客觀地看待男人,她們喜歡獨佔。紅顏知己就不會。一般人都有自己的隱藏性格,如果男人的另一半是女人的話,更可能是那位紅顏知己。得一紅顏知己難於上青天 朋友遍天下,知交能幾人 我從求學到現在工作,交的朋友很多,但是能在一起互述衷腸,披肝瀝膽不...

為什麼人被稱為人類,為什麼會有世界這個詞,為什麼人會有意識

一清風一 人把自己獨歸屬一類,也許是覺得人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主宰著星球上的主要變化,也許人們還有一些優越感,就自歸一類了。世界 這個詞為什麼叫 世界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世界 這個詞人們想用來形容什麼 表達什麼意思,它指這個星球上,或超出這個星球外人們所能見到看到認識到所有的事物,我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