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有哪些飲茶風俗,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時間 2021-08-30 10:17:29

1樓:aaa**王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

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

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漢族人飲茶,注重乙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新增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

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

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

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

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

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2樓:茶路

為什麼漢族人喜歡飲清茶,對於飲茶方式大家都是如何飲呢?

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3樓:燕

(1) 漢族多在正月初

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

(2)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

(3)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天忌食公尺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

(4)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比如不可以洗澡洗頭,不可以出門等。

(5)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唇。

(6)還有的地方禁食鮮薑,因為鮮薑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

(7)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

4樓:芳村李九妹

(1)農曆新年派利是

(2)清明節掃墓

(3)端午節扒龍船、吃粽

(4)中秋節吃月餅

(5)重陽節登高

中國各民族飲茶習俗 ????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長期傳統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茶習俗,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蒙古族的茶和傣族的竹筒香茶等等,無不顯示出各民族強烈的文化色彩。好茶還須好水來沖泡,從古至今,中國各地的名茶歷來受到了文人墨客的讚譽。各種茶葉有各種沖泡和飲用的方法,是否得法,很有講究。

煮茶、點茶、泡茶、品茶、喝茶、吃茶都各有不同的含義。當你置身於典雅古樸的茶館中,觀賞著各種茶藝表演時,定會有心曠神怡的感受。

中國飲茶歷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飲茶真趣。客來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禮,歷來是我國各民族的飲茶之道。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是乙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由於所處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風俗的各異,使每個民族的飲茶風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飲茶習俗也各有千秋。

不過把飲茶看作是健身的飲料、純潔的化身、友誼的橋梁、團結的紐帶,在這一點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將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飲茶習俗,分別介紹如下。

一、漢族的清飲

漢民族的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說來,重在意境,以鑑別香氣、滋味,欣賞茶姿、茶湯,觀察茶色、茶形為目的,自娛自樂,謂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細啜緩嚥,注重精神享受。

倘在勞動之際,汗流夾背,或炎夏暑熱,以清涼、消暑、解渴為目的,手捧大碗急飲者;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者,謂之喝茶。

不過,漢族飲茶,雖然方式有別,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飲,其方法就是將茶直接用滾開水沖泡,無須在茶湯中加入姜、椒、鹽、糖之類佐料,屬純茶原汁本味飲法,認為清飲能保持茶的"純粹",體現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純粹",體現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代表性的,則要數品龍井、啜烏龍、吃蓋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1.杭州的品龍井

龍井,既是茶的名稱,又是種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謂"五名合一"。杭州西湖龍井茶,色綠、形美、香郁、味醇,用虎跑泉水泡龍井茶,更是"杭州一絕"。品飲龍井茶,首先要選擇乙個幽雅的環境。

其次,要學會龍井茶的品飲技藝。沏龍井茶的水以80℃左右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為最。每杯撮上3-4克茶,加水7-8分滿即可。

品飲時,先應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細看杯中翠葉碧水,觀察多變的葉姿。爾後,將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龍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看罷、聞罷、然後緩緩品味,清香、甘醇、鮮爽應運而生。

2.潮汕啜烏龍

在閩南及廣東的潮州、汕頭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鍾情於用小杯細啜烏龍。烏龍茶既是茶類的品名,又是茶樹的種名。啜茶用的小杯,稱之若琛甌,只有半個桌球大。

用如此小杯啜茶,實是漢民族品茶藝術的展現。啜烏龍茶很有講究,與之配套的茶具,諸如風爐、燒水壺、茶壺、茶杯,謂之"烹茶四寶"。泡茶用水應選擇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須做到沸水現沖。

經溫壺、置茶、沖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飲,啜茶的方式更為奇特,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只覺濃香透鼻。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茶湯入口,含湯在口中迥旋品味,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口中"嘖!

嘖"回味,又覺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兩腋生風",回味無窮。這種飲茶方式,其目的並不在於解渴,主要是在於鑑賞烏龍茶的香氣和滋味,重在物質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遠方來",對啜烏龍茶,都"不亦樂乎"!

3.成都蓋碗茶

在漢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喝蓋碗茶的習俗,而以我國的西南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為流行。蓋碗茶盛於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雲南昆明等地,已成為當地茶樓、茶館等飲茶場所的一種傳統飲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飲茶。

飲蓋碗茶一般說來,有五道程式:

一是淨具:用溫水將茶碗、碗蓋、碗託清洗乾淨。

二是置茶:用蓋碗茶飲茶,攝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見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紅、綠茶等,用量通常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開水沖茶沖水至茶碗口沿時,蓋好碗蓋,以待品飲。

四是聞香:待沖泡5分鐘左右,茶汁浸潤茶湯時,則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蓋,隨即聞香舒腑。

五是品飲:用左手握住碗託,右手提碗抵蓋,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4.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雲南昆明一帶最為時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為常見,多用於家庭接待賓客,所以,又稱迎客茶,溫文爾雅是飲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飲茶有九道程式,故名"九道茶"。

一是賞茶:將珍品普洱茶置於小盤,請賓客觀形、察色、聞香,並簡述普洱茶的文化特點,激發賓客的飲茶情趣。

二是潔具:迎客茶以選用紫砂茶具為上,通常茶壺、茶杯、茶盤一色配套。多用開水沖洗,這樣既可提高茶具溫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潔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視壺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公升開水比例將普洱茶投入壺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剛沸的開水迅速衝入壺內,至3-4分滿。

五是浸茶:沖泡後,立即加蓋,稍加搖動,再靜置5分鐘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於水。

六是勻茶:啟蓋後,再向壺內衝入開水,待茶湯濃淡相宜為止。

七是斟茶:將壺中茶湯,分別斟入半圓形排列的茶杯中,從左到右,來回斟茶,使各杯茶湯濃淡一致,至八分滿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盤,按長幼輩份,依次敬茶示禮。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聞茶香清心,繼而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細細品味,以享飲茶之樂。

5.羊城早市茶

早市茶,又稱早茶,多見於中國大中城市,其中歷史最久,影響最深的是羊城廣州,他們無論在早晨上工前,還是在工餘後,抑或是朋友聚議,總愛去茶樓,泡上一壺茶,要上兩件點心,美?quot;一盅兩件",如此品茶嚐點,潤喉充飢,風味橫生。廣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由於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謂吃早茶。

6.北京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風尚,在漢民族居住地區,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大道兩旁、車船碼頭、半路涼亭,直至車間工地、田間勞作,都屢見不鮮。這種飲茶習俗在我國北方最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聞邇遐,如今中外聞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場,就是由此沿習命名的。

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或大桶裝茶,大碗暢飲,熱氣騰騰,提神解渴,好生自然。這種清茶較粗獷,頗有"野味",但它隨意,不用樓、堂、館、所,擺設也很簡便,一張桌子,幾張條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攤或茶亭的形式出現,主要為過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於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要的飲茶方式。

7.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在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的部分地區也在居住。這裡地勢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稱,空氣稀薄,氣候高寒乾旱,他們以放牧或種旱地作物為生,當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

茶成了當地人們補充營養的主要**,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飯一樣重要。

酥油茶是一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經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湯。至於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經攪拌冷卻後凝結在溶液表面的一層脂肪。而茶葉一般選用的是緊壓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製作時,先將緊壓茶打碎加水在壺中煎煮20-30分鐘,再濾去茶渣,把茶湯注入長圓形的打茶筒內。同時,再加入適量酥油,還可根據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搗碎的核桃仁、花生公尺、芝麻粉、松子仁之類,最後還應放上少量的食鹽、雞蛋等。接著,用木杵在圓筒內上下抽打,根據藏族經驗,當抽打時打茶筒內發出的聲音由"咣鐺,咣鐺"轉為"嚓,嚓"時,表明茶湯和佐料已混為一體,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隨即將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由於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並加有多種食料經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鹹裡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禦寒,又能補充營養。在**草原或高原地帶,人煙稀少,家中少有客人進門。偶爾,有客來訪,可招待的東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獨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

又由於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當喇嘛祭祀時,虔誠的教徒要敬茶,有錢的富庶要施茶。他們認為,這是"積德"、"行善",所以,在**的一些大喇嘛寺裡,多備有一口特大的茶鍋,通常可容茶數擔,遇上節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門的一種施捨,至今仍隨處可見。

8.維吾爾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勞動,主食麵粉,最常見的是用小麥面烤製的饢,色黃,又香又脆,形若圓餅,進食時,總喜與香茶伴食,平日也愛喝香茶。他們認為,香茶有養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飲料。

南疆維吾爾族煮香茶時,使用的是銅製的長頸茶壺,也有用陶質、搪瓷或鋁製長頸壺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這與北疆維吾爾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樣的。通常製作香茶時,應先將茯磚茶敲碎成小塊狀。同時,在長頸壺內加水

七、八分滿加熱,當水剛沸騰時,抓一把碎塊磚茶放入壺中,當水再次沸騰約5分鐘時,則將預先準備好的適量姜、桂皮、胡椒、芘

漢族有哪些民俗活動,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韓娛飯 1 清明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 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2 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

漢族人的習俗,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5

浪子回頭j子喚 漢族文化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 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 後來天主教 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飲食習慣 漢族主食以稻米 小麥為主,輔以蔬菜 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婚姻h...

漢族民風民俗有哪些,有關漢族的民風民俗 10

笑臉藍雨 漢族民風民俗 1 婚姻習俗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 訂婚 正婚禮,即 結婚 或 成婚 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 成妻 成婦 或 成婿 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2 喪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