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奮的歇後語

時間 2021-08-11 16:36:44

1樓:匿名使用者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3.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4.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5.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6.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7.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8.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9.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 上如階儘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11.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12.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13.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萬裡;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15.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17.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18.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19. 學習如鑽探石油,鑽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20.先學爬,然後學走。

21. 心堅石也穿。

22.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23. 勤勉是成功之母。

24.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幹的獲得知識。

25.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26. 同時趕兩隻兔,一隻也捉不到。

27.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28.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9.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30.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31.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32.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33.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34.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35.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36.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37.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38. 搓繩不能鬆勁,前進不能停頓。

39.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40.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41.

誰遊樂無度,誰沒空學習。(法國諺語)42.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亞美尼亞諺語)43.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麥諺語)44.

知識需要反覆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45.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

(日本諺語)

2樓:

歇後語[xiē hòu yǔ]

歇後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漢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

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中文名歇後語

別名俏皮話

起源時代

唐代語種

熟語地區

中國快速

導航歷史由來分類常用

含義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遊戲。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種。

歇後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共2張歇後語

最初的歇後語與現今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型別: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1]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蠍鰳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它在前面一種型別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裡灌米湯—— 夠受的

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

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值(直)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火燒旗杆——長嘆(炭)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②鹹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老爺下轎——不(步)行

老公拍扇——悽(妻)涼

一腳踢翻煤油爐——散夥(火)

大胖小子抓週——小人得志

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辭海》: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為群眾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說“圍棋盤裡下象棋”,以示不對路子;也可以前後文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全書》:歇後語是指說話的時候把一段常用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的帶有幽默性的話語。通常有兩種。

1.原始意義的歇後語,指把一句成語的末一個字省去不說,也叫“縮腳語”。如《金瓶梅》裡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因為“秋胡戲妻”是有名的故事、劇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稱“岳父”為“龍頭拐”,影射“杖”字,這裡代替“丈”。2.

擴大意義的歇後語,在北京叫俏皮話,是指可以把一句話的後面一半省去不說。如“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時候也利用同音字。

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藏尾格主條目:成語和熟語

以通用的成語、或熟語的省略,就是藏尾(字或詞)格。

禮義廉:無恥

忠孝信:無義

對比式/對聯格

主條目:對聯

明刀易擋:暗箭難防[1]

分類歇後語的分類,有各種分法。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於查閱,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一共分為以下四大類:

[1]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3樓: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4樓:宇宙鏽斑

門背後的掃帚---專揀髒事做

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烏龜變黃鱔---解甲歸田

抹桌子的布---專揀髒事做

挑水帶洗菜---兩得其便

要飯的借算盤---窮有窮打算

啞巴講話---靠手做

螞蟻的腿---勤快

種姜養羊---本少利長

拳不離口,曲不離口---練出來的

鐵匠的工具---自已打的

黃牛婆拉耙---盡力來

常用的鐵具---不生鏽

勤勞的蜜蜂---閒不著

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瞎子打草鞋---摸也摸熟了

瞎子走路---不分日夜

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 有苦說不出 有很多呢,看看有沒有幫助 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 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關於雞的歇後語,關於雞的歇後語要雞的歇後語

罷雞鑽草垛 顧頭不顧尾 板凳上放雞蛋 危險 半衣捅雞窩 暗中搗蛋 報曉的公雞 叫得早 抱雞婆帶娃娃 只管自家一窩 抱窩雞帶息 可忙啦 被打敗的公雞 垂頭喪氣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稱秸稈幾扎的雞 括翅也難飛 吃了雞下巴 按別人的話 出鍋的燒雞 窩著脖子彆著腿 床底下關雞 提 啼 醒你 寸花...

關於蛇的歇後語,關於蛇的歇後語 蛇的歇後語大全

竹筒裡爬長蟲來 蛇 直出直源入 蛇吞象 不自量 好大的胃口 蛇吞蠍子 以毒攻毒 蛇遭蠍子蜇 乙個比乙個毒 蛇鑽窟窿 顧前不顧後 蛇鑽竹筒 沒有回頭的餘地 彎扁擔打蛇 兩頭不著實 田坎上爬長蟲 蛇 地頭蛇 吞了煙袋油的蛇 離死不遠 窩裡的蛇 不知長短 烏梢蛇打店 常 長 客 冬天的蟒蛇 有氣無力 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