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的全文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1-06-05 02:16:44

1樓:軒轅八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解釋】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裡,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

不一會,烏雲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

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作者小傳】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內容】:這是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使我們不僅看到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畫。而且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開頭「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後,筆鋒一轉,由上瞧而下視,田野上稻香樸鼻,蛙聲悅耳,既有嗅覺所感,又有聽覺所聞。僅僅二十五個字,作者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來了,很有立體感。

層次分明,靜中有動,鮮明對比,真切感人。進一步說明眼前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在下半闋前兩句中,「七八個」、「兩三點」這幾個數詞的巧妙運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乙個「 天外」乙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前文「路轉」,後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西江月》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它只不過是人們常見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我們從這首詞中卻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喚起我們對田野風光的熱愛。

2樓:仁恬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

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閒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餘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

有《稼軒長短句》。

3樓: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主題詞: 宋詞

體裁: 詞

年代: 南宋

詩人簡介: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

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閒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餘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

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原文】

西江月①•夜行黃沙②道中

明月別枝③驚鵲⑥,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④邊,路轉溪橋忽見⑤。

【注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黃沙:黃沙嶺,指江西上饒的沙溪古鎮。

③「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④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⑤見:同「現」。

⑥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⑦別枝:旁枝。

「明月別枝驚鵲」中的「別枝」,古詩詞選本都注為:別枝,旁枝,與「主幹」相對而言;一說另一枝。我們認為:

「別」字應作動詞講,是「上」的意思。該句展示的是如下意境:詞人夜行在黃沙嶺的山間小道上,此時月亮已公升到半空,但由於月光被山嶺所擋,詞人所處的位置及鵲兒所在的枝頭還是比較昏暗的。

隨著月亮的上公升,月光越過山頂瀉向詞人,詞人忽然覺得眼前亮了起來,抬頭一看,一輪皎潔的明月已然掛上了枝頭,樹枝上的鵲兒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驚動不安起來。

【譯文】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七八顆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間兩三滴細雨灑落山前,預示著將要下大雨了。

過去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走過橋轉過溪水的源頭,小茅店便忽然出現在眼前了。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上饒沙溪古鎮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

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今譯】江亭(譯)•夜晚走在鄉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熟睡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麼?

【譯讀】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裡,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

不一會,烏雲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幾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一些點雨。行人著慌了:

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見小學語文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

這句話是一種很細緻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

鵲驚時常啼,這裡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

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裡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裡,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乙個威脅,這是乙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

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

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

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乙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乙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注: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選自《稼軒長短歌》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選自《唐牙兒鑑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詩的全文和意思

辛棄疾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賞析 辛棄疾不認為封建社會的農村只有冬天,沒有春天 只有災荒,沒有豐年,農民只是在飢寒中哭泣而沒有歡樂和希望。不,苦惱人也有笑。辛棄疾是反對消極頹廢的,他...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這首詩的意思

西江月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 今屬江西省 的帶湖,前後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裡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 夜行黃沙道中 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閒適心情。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 明月初公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體載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體載是

體裁是詞。西江月,詞牌名 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是南宋辛棄疾 1140 1207年 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西貶官閒居江時的作品。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 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寫出夏夜的山村的魅力風光,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