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作文

時間 2021-06-03 22:52:02

1樓:匿名使用者

鶴鳴於九天,夢想破土發芽。

有人說夢想像一層薄紗,遮住了現實的雙眼;有人說夢想像懸崖邊的樹,有著弱者望而卻步的高度。但我相信,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付出終有回報!

薛其坤院士懷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帶領他的團隊在量子學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們也應擁有自己的夢想,也許它並不偉大,也很遙遠,但它猶如一盞明燈,將引領你一步步到達成功的彼岸,請相信: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這條路需要以信念為航標。“誰說長得醜的人就不能想得美?”“仙女設計師”王守英如是說。

其貌不揚的她看起來跟時尚完全不沾邊,但她從小就有著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夢想。當她“折騰”出自己的時裝秀時,地點就在村頭的菜市場,卻受到村民們的嘲諷。可是令人吃驚的是,在2015春夏時裝週上,密海姆·克希霍夫的背景和設計竟是王守英的“翻版”!

在《我是演說家》的舞臺上,她的設計也受到了導師的好評。於她,夢想如花——信念的種子埋於泥土,夢想的幼芽衝破黑暗,在眾人的嘲諷中默默打起花苞,終於,夢想開出了灼灼明豔的花朵,芬芳十里,天地皆寬。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這條路需要以堅持為撐杆。超越夢想,理想才開在雲端。曹雪芹於顛沛流離中完成紅樓一夢,因他的堅持,才“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希爾頓大飯店文明全球,正是希爾頓的堅持,使他得以實現將飯店開遍全球90多個國家,近4000個店的夢想;中國達人盧馭龍在《中國達人秀》中順利完成了控制高壓電的表演,正是他堅持夢想,在一次次事故中不畏傷痛,毅然站起,才贏來掌聲如潮。

夢想開出了芬芳濃郁的鮮花,那花瓣上晶瑩的朝露,是往昔的汗和淚呀!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模仿葛多斯學派說了一句箴言:“盪舟水畔是件快事,在城堡俯瞰大地是件快事,但都無法比擬站在理想巔峰的快樂。”《聖經》裡也有這樣一句話:

“只有經歷鍊金之人的火與漂布之人的鹼,夢想才能讓你嚐到豐溢的酒杯。”

也許夢想不是貴氣逼人的牡丹,但它一定是純白的梔子;也許夢想不是夕醉芙蓉,但它一定是紅碩的木棉。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讓夢想的花香氤氳人生吧!

2樓:公冶瀚鈺馬瑰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讀《故鄉》有感

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為了教育我們要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曾經講了魯迅童年時刻“早”的故事。那一刻,魯迅先生給我的生活留下了——誠信、守時、刻苦。上了初中,我又學習了先生的幾篇文章,瞭解魯迅的人生經歷,以及“棄醫從文”的愛國情懷。

不覺中,有一種敬仰在心中慢慢生成。

《故鄉》中的“我”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在外漂泊的日子,增添了對家的思念。而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農村,同樣也受到了影響,貧困、冷漠、自私、封建、勢利……在樸實的土地上,開始滋生、蔓延、侵蝕。兒時的好夥伴,“我”心中的小英雄——閏土哥,在各種重壓之下,成了一個僵硬的“木偶人”,那一句“老爺”,震碎了“我”所有的期待。

兒時的那段美好時光,再也喚不醒彼此之間的友誼,歲月沒有讓情誼越存越濃,而是沖刷了一道很深的壕溝,阻隔一對好夥伴。昔日的“豆腐西施”,早已風光不在。以前的那份慈愛,似乎成了風中的柳絮,再也難找痕跡了。

瘦瘦的軀體裡,只留下了自私、刻薄、勢利、趨炎附勢……又有一個善良的人性被侵蝕了。此時的故鄉,再也留不住一位遊子的腳步,匆匆收拾完行李後,便踏上了歸途。失望與無奈衝擊著我的思緒,美麗的故鄉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對於將來的新生活,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我”無從知曉,“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我”對新生活充滿嚮往,又對它能否實現深感疑惑,真實地反映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焦慮。

理想的虛無,並沒有消弱我的鬥志,只有美好的願望而不去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於沒有。雖然實現“希望”困難重重,但只有勇於探索,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在文末,作者意味深長地給後人留下了一些告誡: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面對未來的日子和神奇的自然,我們無法預知先覺,這就需要我們具有一種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達爾文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生物學家,9歲時對他父親說:我想世界上肯定還有許多未被人們發現的奧祕,我將來要周遊世界,進行實地考察。

為此他一直在積極準備,在希魯茲伯裡學校,校長斥責他是個想入非非的“不務正業”的學生。2023年12月27日達爾文終於搭上海軍勘察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2023年出版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

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適應性也作了正確解說,從而摧毀了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就是因為達爾文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理論學說。

對於未來和自然的憧憬,是人類發展永不停息的動力。即將畢業的我們,更應將先生的告誡作為一種激勵,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和實踐的能力,以應對各種各樣不期而至的挑戰和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