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哪些,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3 18:52:40

1樓:

“四書五經”到現在還是我們口頭上一句熟語。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前二者又簡稱《學》、《庸》,後二者又簡稱《論》、《孟》;有了簡稱,可見這些書是用得很熟的。本來呢,從前私熟裡,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

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因為沒有不用的。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誦,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小注。只要囫圇吞棗的念,囫圇吞棗的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的。

怎麼說將來用得著?那些時候行科舉制度。科舉是一種競爭的考試製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裡,而且是朱注的“四書”裡。

科舉分幾級,考中的得著種種出身或資格,憑著這種資格可以建功立業,也可以升官發財;作好作歹,都得先弄個資格到手。科舉幾乎是當時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每個學生都先讀“四書”,而且讀的是朱注,便是這個緣故。

將朱注“四書”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西元2023年)起的。規定這四種書,自然因為這些書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讀的價值;規定朱注,也因為朱注發明書義比舊注好些,切用些。

這四種書原來並不在一起,《學》、《庸》都在《禮記》裡,《論》、《孟》是單行的。這些書原來只算是諸子書,朱子原來也只稱為“四子”,但《禮記》、《論》、《孟》在漢代都立過博士,已經都升到經裡去了。後來唐代的“九經”裡雖然只有《禮記》,宋代的“十三經”卻又將《論》、《孟》收了進去①。

《中庸》很早就被人單獨注意,漢代已有關中《中庸》的著作,六朝時也有,可惜都不傳了②。關於《大學》的著作,卻直到司馬光的,《大學通義》才開始,這部書也不傳了,這些著作並不曾教《學》、《庸》普及,教《學》、《庸》和《論》、《孟》同樣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書也是他編在一起的,四書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但最初用力提倡這幾種書的是程顥、程頤兄弟。他們說:“《大學》是孔門的遺書,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

只有從這部書裡,還可以知道古人做學問的程式。從《論》、《孟》裡雖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這部書的分明易曉。學者必須從這部書入手,才不會走錯了路。

”③這裡沒提到中庸。可是他們是很推尊《中庸》的。他們在另一處說:

“‘不偏’叫作‘中’,‘不易’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會讀書的細加玩賞,自然能心領神悟終身受用不盡。

”④這四種書到了朱子手裡才打成一片。他接受二程的見解,加以系統的說明,四種書便貫串起來了。

他說,古來有小學大學。小學裡教灑掃進退的規矩,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大學裡教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

所教的都切於民生日用,都是實學。《大學》這部書便是古來大學裡教學生的方法,規模大,節目詳;而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循序漸進的。程子說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就是為此。

這部書裡的道理,並不是為一時一事說的,是為天下後世說的。這是“垂世立教的大典”⑤,所以程子舉為初學者的第一部書。《論》、《孟》雖然也切實,卻是“應機接物的微言”⑥,問的不是一個人,記的也不是一個人。

淺深先後,次序既不分明,抑揚可否,用意也不一樣,初學者領會較難。所以程子放在第二步。至於《中庸》,是孔門的心法,初學者領會更難,程子所以另論。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學》的提綱挈領,便能領會《論》《孟》裡精微的分別去處:融貫了《論》、《孟》旨趣,也便能領會《中庸》裡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慾,道心是天理。

人該修養道心,剋制人心,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領會《中庸》裡的心法,是不能從大處著眼,讀天下的書,論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將《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學》、《論》、《孟》合為“四書”,卻重在獵取功名;這是不合於他提倡的本心的。

至於順序變為《學》、《庸》、《論》、《孟》,那是書賈因為《學》、《庸》篇頁不多,合為一本的緣故,通行既久,居然約定俗成了。

《禮記》裡的《大學》,本是一篇東西,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傳是解釋經的。因為要使傳合經,他又顛倒了原文的次序,並補上一段兒。他注《中庸》時,雖沒有這樣大的改變,可是所分的章節,也與鄭玄注的不同。

所以這兩部書的注,稱為《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孟》的注,卻是融合各家而成,所以稱為《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大學》的經一章,朱子想著是曾子追述孔子的話;傳十章,他相信是曾子的意思,由**們記下的。

《中庸》的著者,朱子和程子一樣,都接受《史記》的記載,認為是子思⑦。但關於書名的解釋,他修正了一些。他說,“中”除“不偏”外,還有“無過無不及的意思”;“庸”解作“不易”,不如解作“平常”的好⑧。

照近人的研究,《大學》的思想和文字,很有和荀子相同的地方,大概是荀子學派的著作。《中庸》,首尾和中段思想不一貫,從前就有人疑心。照近來的看法,這部書的中段也許是子思原著的一部分,發揚孔子的學說,如“時中”“忠恕”“知仁勇”“五倫”等。

首尾呢,怕是另一關於《中庸》的著作,經後人混膈起來的,這裡發揚的是孟子的天人相通的哲理,所謂“至誠”“儘性”,都是的。著者大約是一個孟子學派。

《論語》是孔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人格——孔子,並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的節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 “闕疑”、“好三”、“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

《孟子》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辯“義”“利”甚嚴,而辯“性善”,教人求“放心”,影響更大。又說到“養浩然之氣”,那“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的“浩然之氣”⑨,這是修養的最高境界,所謂天人相通的哲理,書中攻擊楊朱、墨翟兩派,辭鋒咄咄逼人。

這在儒家叫作攻異端,功勞是很大的。孟子生在戰國時代,他不免“好辯”,他自己也覺得的⑩;他的話流露著“英氣”,有“圭角”,和孔子的溫潤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稱“亞聖”,次於孔子一等⑾。

《孟子》有東漢的趙岐注。《論語》有孔安國,馬融,鄭玄諸家注,卻都已殘佚,只零星的見於魏何晏的《集解》裡。漢儒注經,多以訓詁名稱為重,但《論》、《孟》詞意顯明,所以只解釋文句,推闡義理而止。

魏、晉以來,玄談大盛,孔子已經道家化;解《論語》的也多參入玄談,參入當時的道家哲學。這些後來卻都不流行了。到了朱子,給《論》、《孟》作注,雖說融會各家,其實也用他自己的哲學作架子。

他注《學》、《庸》,更顯然如此。他的哲學切於世用,所以一般人接受了,將他解釋的孔子當作真的孔子。

他那一套“四書”注實在用盡了平生的力量,改定至再至三;直到臨死的時候,他還在改定《大這·誠意》章的注。注以外又作了《四書或問》,發揚注義,並論述對於舊說的或取或舍的理由。他在“四書”上這樣下工夫,一面固然為了誘導初學者,一面還有一個用意,便是排斥老、佛,建立道統。

他在《中庸章句序》裡論到諸聖道統的傳承,末尾自謙說,“於道統之傳,不敢妄議”,其實他是隱隱在以傳道統自欺呢。《中庸》傳授心法,正是道統的根本。將它加在《大學》、《論》、《孟》之後而成“四書”,朱子自己雖然說是給初學者打基礎,但一大半恐怕還是為了建立道統,不過他自己不好說出罷了。

他注“四書”在宋孝宗淳熙年間(西元1174——1189)。他死後朝廷將他的“四書”注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他果然成了傳儒家道統的大師了。

2樓:h郎歷史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3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4樓:軍梅城娟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五經是指《易》、《尚書》、《詩》、《禮》、《春秋》。

5樓:姚令怡周義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6樓:暴嘉淑以塵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7樓:牙牙的弟弟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一、四書

1、《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

2、《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3、《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4、《孟子》

《孟子》,戰國中期孟子及其**萬章、公孫丑等著。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二、五經

1、《詩經》

2、《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

3、《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4、《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四書五經是什麼,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四書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春秋 四書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春秋 睿爸育兒記 四書五經是指什麼?星知計劃 閭震 四書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易 詩 書 禮 春秋 水逝湘瀟 四書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 詩,書,禮,易,春...

四書五經是什麼,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1.四書 1.1 大學 1.2 中庸 1.3 論語 1.4 孟子 2.五經 2.1 詩經 2.2 尚書 2.3 禮記 2.4 周易 2.5 春秋 四書五經 是指著9本書 周易 尚書 詩經 禮記 左傳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穆秋巧叔艾 四書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詩 書 禮 易 春秋 麥平樂...

四書五經是什麼,四書五經分別是什麼?

老劉說金融 四書五經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 四書五經 是指,儒家幾部經典著作,是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寶庫。四書五經 嚴格說包括 四書 和 五經 兩個部分。四書 指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書 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四書 名字最早出現在宋朝時期。南宋朱熹把上述四部書編在一起,進行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