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同修們,試問下對「菩薩」這個稱呼的不同叫法都有哪些呢??謝謝

時間 2021-06-17 13:58:25

1樓:破妄求真

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菩薩的意思,還有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開士者,以法開導眾生之士;始士者,開始覺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實踐大乘佛法之士。

2樓:匿名使用者

心慈悲 即菩薩。

人人皆是,叫什麼的都有。

菩薩和佛有什麼區別?

3樓:晚詞i桑桑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

4樓:孤倚危樓

1、所修煉的東西不同。煉陽神者本之於天,道在衝舉,謂之仙,故曰天尊。修陰神者本之於地,樂於寂滅,謂之佛,故曰世尊。也就是說神仙修煉陽神,佛修煉陰神。

2、所在教派不同。神仙一般是道教,而佛屬於佛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3、追求不同。仙人追求斬卻三屍,融合天道成不生不滅之身(即聖人),佛主張不染紅塵不沾因果,無慾自在,成就無邊舍利。

4、本義不同。神仙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無所不能、超脫輪迴、跳出三界、長生不死」的人物。道教言: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神仙是得道之人,是與大道合真的聖人,動合無形、出有入無、不死不滅。

「佛」是乙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道家是很崇拜神的,道家修行的目的,更多是修長壽,修神通。這是佛教與道教的區別,佛教主張修心,而不主張修神通、長壽。修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跳出三界內,不在五行中,佛教認為,就算修成神仙,也還是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止,並不能真正離苦得樂。

學佛的關鍵,在於修心,如果我們都可以明心見性,那我們每乙個人,都是佛,佛就在世間,就在我們自己心中,不來也不去。與其說有,還不如說沒有佛,若說沒有佛,那是我們沒有悟道,悟道了,自然也就成了佛。成了佛以後,又沒了佛,這就是佛,若有若無,不生不滅。

5樓:細水長流蔭遠堂

菩薩——佛教中同為修大乘者。和佛不同的是,他們上求佛道、下渡眾生。他們又被稱為「覺有情」。意思是說:他們在自己證得圓滿後又顧念天下蒼生黎民,想救世人於苦難。

觀音世菩薩——眾多菩薩中的一位。據說最早為男身,有無數的化身。他是佛教「慈悲」的象徵者。

代表佛勸世救人、以渡蒼生的宗詣。觀音菩薩又名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佛教中的一位具備大威神力和大悲願力的等覺菩薩。觀音菩薩的名號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觀察世間的音聲,而給予救度。

這和觀世音菩薩得耳根圓通有關(見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所謂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含義是覺有情,即覺悟的有情眾生。這有兩層含義,一者自己覺悟,二者能令他人覺悟。

觀音菩薩就是這樣一位覺有情。而菩薩也有很多種,從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到所證與佛齊等的等覺菩薩,共有四十乙個階段。觀音菩薩則是一位候補成佛的等覺菩薩。

(悲華經中記載有觀音菩薩因地發菩提心的故事)

從更久遠來看,其實觀音菩薩是一位早已實成的古佛(正法明如來)。由於救度眾生的大悲願力,而倒架慈航示現以菩薩的身份,循聲救苦。(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觀音菩薩有32身(佛身、闢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幹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侯羅伽身、人身、非人身、執金剛神身)。說是三十二身,其實是有無量的化身。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音菩薩就顯現何種身份為之說法。

(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是有無量無邊個的。但是歸納起來,總是有幾個代表。譬如西方三聖中的觀世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智。

所以以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菩薩代表佛的悲智雙運。如果你能夠像觀世音一樣有大悲心,你就是觀世音的化身。如果你能有大勢至菩薩的大智慧型,你也就是大勢至菩薩的代表。

而在華嚴三聖中,文殊菩薩代表般若的大智慧型,而普賢菩薩則是無上行願的象徵。這代表了佛教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此外還有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善財菩薩等比較有名的菩薩

6樓:一場泡影

1、教派不同。

神仙一般是道教,而佛屬於佛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2、追求不同。

仙人追求斬卻三屍,融合天道成不生不滅之身(即聖人)。

佛主張不染紅塵不沾因果,無慾自在,成就無邊舍利。

3、本義不同。

神仙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無所不能、超脫輪迴、跳出三界、長生不死」的人物。道教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神仙是得道之人,是與大道合真的聖人,動合無形、出有入無、不死不滅。

「佛」是乙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道教與佛教

問世間誰人無憂,唯神仙逍遙無憂。大羅金仙居於大羅天,不老不死,永不輪迴、永生不滅,仙境極樂無所憂愁。紅塵凡人居於地界,順生應死繁衍不息,得失苦樂情慾交熾。

對修真者而言,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在時間長河中不過轉眼雲煙,只有跳出三界六道,飛公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恆的追求。

神仙動合無形、出有入無、湛若虛空、一相無相、法身無上、法力無邊、化身無量、與道永恆。「若能研習透徹道法,就能上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道法,就能下為君王,若能修真合道,就可以超越生死。

世上之人皆不能免於一死,只神仙才能獲得永生。」到乙個沒有任何紛擾的地方,進入乙個通往無窮無盡境界之門,去遨遊沒有終極的曠野。與太陽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道教一向主張性命雙修,形神俱妙,白日飛昇,必須修性和修命一起修煉。仙道所修者為陽神,佛徒所修者為陰神。

陽神者,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出有入無,永恆不滅,聚則成形,散則成炁。陰神者,不過清靈之鬼也。

紫陽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致之地,真神現形,謂之陽神。」

「其修持之人(指佛徒),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故神仙不取。」鬼仙之流,仙界不錄,故不能往來十洲三島,神仙福地。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第三個不相同點:「佛法是乙個具有包含性和圓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卻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築在人人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上。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沒有排外和專橫的氣氛。進一步說:

佛教的大包涵性與大容納性,能包涵容納一切宗教的教義。

任何宗教中所講的理論,佛法中都具足。但佛法中不共的高深道理,卻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來。例如就慈悲救世這一點來說:

佛教不但與其他宗教有共同的**,還進一步有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說法。

廣大菩提心和無盡莊嚴的菩薩行願,以及甚深廣大的空慧學,也是在任何宗教教義中找不出來的。佛法絕不詆毀其他宗教。佛法相信眾生根器不同,教導之法,自不能泥一。

各種宗教與哲學,皆有其價值和功用,各種宗教,皆能在某一時間空間中,對某一類眾生發生教化與利益的作用。依循任何一種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現世和未來世得到利益安樂。但如果要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的條件。

佛法認為一切宗教,只有深淺的區分,頗少邪正的差別。對任何乙個問題,佛法都有幾種不同深度的解說,來適應各種眾生的需要。佛法這種包涵容攝永珍的特性,真是廣大無邊,不盡其際,難測其底。

佛法與其他宗教第五個不相同點:「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獨斷性和**性的」。

菩薩和佛有什麼區別?

7樓:晚詞i桑桑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

、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教認為,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比如:

管過去的有七佛、燃燈佛;管未來的有彌勒佛;管東方的有藥師佛;管西方的有阿彌陀佛等。從佛身說,又有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等。

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指成就眾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

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

對大乘僧侶或居士,有時也可以尊稱為菩薩,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也被稱作菩薩。

佛是經歷了從眾生-->羅漢-->菩薩-->佛的過程,最圓滿。

9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和等覺菩薩的區別:

佛圓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等覺菩薩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佛徹斷煩惱障和所知障現行、隨眠,永斷分段生死和不可思議變異生死。

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分煩惱障和所知障細微隨眠未斷,雖然已斷分段生死,尚有微細變異生死。

佛的第八識無垢識能與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這二十二個心所法相應。

等覺菩薩的第八識異熟識只與五遍行心心所相應。

佛的八個識都能與五別境之慧心所相應,而得四種廣大無邊的智慧型。

等覺菩薩只能使第六識與第七識與慧心所相應,其智慧型遠遠劣於成佛所得之妙觀察智和平等性智慧型。

佛圓證法身、報身、應化身,菩薩不能得如佛一樣連種子都清淨無染的法身,但是可以得無量意生身。

佛的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統統都是現量了別。

等覺菩薩的前五識是現量、第六識通現量、比量、非量,第七識為非量、第八識為現量。

佛的八個識統統能緣過去、現在、未來境。

等覺菩薩的前五識只能緣現在境,第六識緣過去、現在、未來境、第七識唯緣現在本質境及影像,行相非世境轉。

佛的第六識具足五心,其餘七個識具足四心,沒有尋求心。

等覺菩薩的前五識具足

二、三、四或者五心,第六識具足五心,第七識具足決定、等流、染淨三心,第八識具足率爾、決定、等流三心。

其中,以佛的八識能與五別境等二十乙個心所法相應為最重要。這是佛與菩薩的最大區別之一。

以上略說等覺菩薩和佛之間的差別,廣說無邊。

請教同修們關於五戒的問題,請教同修們一個關於五戒的問題?

t深深海底行 末學個人經歷供您參考 末學自誓盡未來皈依佛法僧並於佛像前發四弘誓願之時,的確是很誠心的。當時,盡未來 三字甫一出口,不覺涕淚皆下,不能自已。可是,這以後大概一年多並未嚴持五戒。比如未能吃素 這是間接的殺生 後有師兄開示 不殺這一戒,殺人才是重罪 殺動物是輕罪 食肉就很輕微了,算是沒有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