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命運,看破紅塵,孤獨無奈,的古詩。來幾首

時間 2021-05-02 12:13:48

1樓:日求寸進

玄機難悟枉空嗟

宇宙茫茫星隕落

道自心生紅塵路

人行於世有真節

日求寸進即興藏頭詩

2樓:黛墨幽

金碧琉璃瓦,朱顏玉尚在。

身畔枕已涼,淚落塵世裡。

不見君何處,轉年再見時。

懷中伊人笑,心傷永不見。

霧中佳人舞河邊,朦朧幻影意追隨。

牽手懷中心慕伊,終究可惜陌路人。

天涯芳草便處有,何必心中一瓢飲。

離身轉去淚硃砂,佳人孤獨染塵裡。(以男方主寫的,側面烘托佳人孤獨。不算跑題···)

見君龍顏高台上,入宮為妃心慕爾。

牽手合坐椒房中,夜星雲捲度歡顏。

朱顏未改君卻變,枯坐空殿淚指尖。

寒雪御賜錦棉衣,心中卻是寒冰涼。(此首最佳。)

3樓:大木叉

摘自納蘭容若《飲水詞》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鬢雲松令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清平樂風鬟雨鬢,偏是來無准。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4樓:愛上夏雨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

李商隱的一首律詩,請大家幫忙解釋一下,最好詳細些,謝謝!

5樓:冬牙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①,一弦一柱②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③,望帝春心託杜鵑④。

滄海月明珠有淚⑤,藍田日暖玉生煙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⑧。

注釋 ①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一種多弦的彈撥樂器。李商隱妻王氏善彈此樂器。無端:無緣無故。

②一弦一柱:疊句,一弦一弦,暗示情感之迴旋往復,也可解為一音一階。一條弦有兩個固定弦的柱,上句言五十弦,可能指五十個弦柱(實為二十五弦)。

③莊生句:《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偶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

蝴蝶之夢為周歟?」曉夢:清晨之夢,此時夢輕亦短暫。

似有長夜難眠之意。

④望帝句:《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

」子規,即杜鵑。春來杜鵑啼鳴,直至口中出血而不止。春心:

杜鵑在春天啼鳴,望帝化為杜鵑之願,謂之春心。

⑤滄海句:明月照著寧靜的海面,粒粒珍珠閃著銀光,彷彿盈著淚水。珠有淚:

傳說南海有鮫人,其淚能出珠。此句,珠即是淚,淚即是珠。在柔美月光和寧靜海面的背景裡,這個盈著淚水的女子沒有出現,但她的美,躍然紙上而非語言可以表達。

⑥藍田句:陽光灑在藍田山上,遠遠地點點玉閃著光,忽明忽滅,彷彿靈玉生煙。藍田:

山名,今陝西西安東南,山中產玉。上句,靜如水之美(陰性美),此句,動若火之美(陽性美),皆寫美女形態。

⑦惘然:迷惘的樣子。末兩句詩說出乙個真理:人生自然有悔,當我們面對值得珍惜的,往往盲目,不識其價值,等到覺悟時,已然錯過。

李商隱作此詩時,近五十歲。他39歲時(851秋),妻王氏去世,後來歸家,作《房中曲》(此為悼亡詩)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

」據此,不少人認為《錦瑟》是一首悼亡詩。我以為不如說是「追憶詩」,既有「悼亡」之情、「自傷身世」之感,更有對青春年華的痛惜、對美(妻子的美、戀人的美、琴瑟之音美)的難以忘懷(詩人以發現美、表現美為天職。)此時李妻已去世約十年,從詩的整體的悲痛程度看,也不似純粹的悼亡,倒頗有幾分超然的意味。

本詩之所以難於理解,在於中間四句,連續用了四個典故,它們究竟用來說什麼?讓我們先看首兩句:精美的瑟有五十條弦,每一弦都在追惜青春年華。

「思華年」三字很關鍵,表明這可能是一首「追憶詩」,具體追憶了什麼呢?就在中間四句裡。再看末兩句:

追憶那往昔情景,可惜只是一片茫然。「此情」二字也很關鍵,表明追憶的是「情」(不只是愛情,還有情景、情狀)。第

三、四句說的是夢、思念、生與死(死的主體在李商隱的詩中時常出現),第三句中似含有對莊子的崇敬、希望如莊子一樣地超然對待生死的心態。第

五、六兩句描寫的是記憶中的美女子的形象。首兩句與末兩句相互呼應,這樣,就不難理解中間四句了:目睹琴瑟而憶起的件件往事或彈奏琴瑟時的聯翩浮想:

青春、夢、生與死、思念、淚水、玉女如煙……追憶青春年華,更追悔青春年華。

李商隱追憶的人也許不只是他的妻子,也包括他曾愛戀過的人,此其一;其二,本詩除了追惜愛情,也包含表達自傷身世、懷才不遇、政治上失意的悵惘之情,在憐惜愛人的同時憐惜自己(感「懷才不遇」,就含有憐惜自己的情感)。實際上,詩人憐惜愛人之情與憐惜自身之情統一於詩中;詩人在個人感情上失意的情緒與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情緒統一於詩中。李商隱對人的心靈世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發現和表現,他善於從整體上表達內心世界的影象,而表達整體則是難以清晰和精確的(比如老子的「道」的概念就是模糊的,這個「道」乃自然整體之「道」,唯有模糊反而才能準確),因而他的詩常常顯得朦朧多意、情真韻厚。

總之是以「情」為基礎,以表達情、表現美(語言美)為根本,詩歌意義的準確性倒在其次;以「情」觀「景」,以「情」領「意」。

6樓:滄白無力

他們都找了這麼多來了,我就不去找了。

著名武俠作家滄月名字出自「滄海月明珠有淚」。

有一首很經典的英文歌叫此情可待。

7樓:亞保梭露

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

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

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

「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

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

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乙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乙個「託」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乙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託杜鵑」,以冤禽託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乙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閒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

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

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

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乙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能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亦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

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裡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

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裡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器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

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

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錶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豁詩之所以為玉溪詩者,尤在於此。

玉溪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鬱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則箏瑟為曲,常係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周汝昌)

[注]①一般說法,古瑟是五十條弦,後來的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②柱,是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它把弦「架」住,卻是可以移動的「活」柱,把它都用膠粘住了,瑟也就「死」了。有人把「柱」注成「系弦」的柱,誤。

「思」字應變讀去聲。律詩中不許有一連三個平聲的出現

錦瑟--賞析- -

摘自汪龍麟《中國古代文學名著》

錦 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文字錦繡華美,情意纏綿迷離,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中心意義究竟是什麼誰也說不准,故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對這首詩的解釋,歷來各家無定論。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對令狐家的侍兒錦瑟的思念之情,但以為悼亡詩者為最多。

這首詩的每一聯都是朦朧的。自聯兩句,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緒亂,惆悵難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腸,形成了詩的多層次朦朧的內蘊。

頷聯由莊周夢蝶,寫到杜宇化為鳥。莊周在虛緲的夢境中,忽而夢為蝴蝶,栩栩然自己就是乙隻蝴蝶。忽而又醒來,發現又是自己又是莊周了。

於是他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了?這是朦朧的意境。杜宇號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

這裡寫的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仍然是朦朧的內心世界的悲戚與怨憤。

頸聯以「淚」、「暖」為詩眼,寫了明珠和良玉。月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溶於淚波之中------形成了乙個月、珠、淚三者難解的朦朧妙境。下一句寫的則是「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的朦朧景象。

縱觀全聯,寫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異,而悵恨則一。朦朧的自然 景象 所體現出的,是朦朧的感情世界。

尾聯兩句更是多層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懷,今朝已化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當初是何等的使人悵惘迷戀呵!

通讀全詩,我們便會發現:詩人托物傳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物件,究竟是一位情人呢,還是某種令其神往、促其獻身的政治目標?詩中沒有明說,也未曾暗示。

詩人反這最大的「一團模糊不清」交給了讀者。總起來看,《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詩也」。

據胡仔的《苕溪漁隱從話》轉述,東坡認為:「此齣《古今樂志》,雲:」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

「大抵李商隱擬想著自己手撫素女所鼓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聽到了瑟的曲調 。**語言與往事的回憶相融合,遂形成了頷腹二聯的種種意象。如「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

不過,作為表現一般的「適、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詩,對於李商隱來說,又當有它特定的含義。所謂「莊生曉夢迷蝴蝶」,在「適」中又蘊含了「迷惘」的成分,這是「當時已惘然」這句詩所特限了的;所謂藍田日暖玉生煙」,在「和」中又孕育著「可望 而不可及」和短暫希望和最終破滅,這同樣是被「當時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隱這首《錦瑟》詩的中間兩聯四句中,似乎還存在偶然隨機 的痕跡 。唐宋人作詩每有先得佳句而後成篇的。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難。

金代元好問對《錦瑟》早有論定:「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他的見解,應當是頗有見地的。總起來說,《錦與》的主旨是「悵觸 人生,情懷歷亂」,有著高遠深沉的意境。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

雖有感傷,卻不限於 「自傷」。而對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的。正因如此,《錦瑟》才會歷久常新,具有永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