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地宇宙無限人生渺小的詩句,關於天地宇宙無限 人生渺小 的詩句

時間 2021-05-05 15:18:49

1樓:滕綺山

蘇東坡《赤壁賦》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呼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曹操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樓:我用中文名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高2的 最近正好學這篇文章 呵呵

3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樓:手機使用者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王勃,滕王閣序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贊成樓上朋友們舉出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兩句分別從「宇」(空間)和「宙」(時間)兩方面說明了您提出的「天地宇宙無限 人生渺小」。

另外,我還要向您薦李白的《宴桃李芳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用這種詩一般的語言同樣說明了「天地宇宙無限 人生渺小」這一主題。

6樓:冬哥

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撲壁。

古代直接表達了宇宙無限思想的是哪一說

7樓:飛喵某

墨家是提出來過宇宙無限的思想,在《墨經》裡說:「宇,彌異所也」,「久(宙),彌異時也」。

雜家也有講過,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屍佼也在其著作《尸子》一書中講:「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意思是東、西、南、北、上、下是「宇」,過去、現在、未來是「宙」。

「四方上下」。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有限、無限問題的。

首先接受現代宇宙學觀測證據的,當然是天文學家。現代的"大**宇宙模型"是建立在科學觀測證據之上的。在這樣的模型中,時間有起點,空間也有邊界。

如果一定要簡單化地在"有限"和"無限"之間作選擇,那就只能選擇"有限"。

古人沒有現代宇宙學的觀測證據,當然只能出以思辯。《周髀算經》明確陳述宇宙是直徑為810,000裡的雙層圓形平面──下文就將證明不是先前普遍認為的所謂"雙重球冠"形。漢代張衡作《靈憲》,其中所述的天地為直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的球體,接著說:

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張衡將天地之外稱為"宇宙"。

與《周髀算經》不同的是他認為"宇宙"是無窮的──當然這也只是他思辯的結果,他不可能提供科學的證明。而作為思辯的結果,即使與建立在科學觀測證據上的現代結論一致,終究也只是巧合而已,更毋論其未能巧合者矣。

也有明確主張宇宙有限者,比如漢代揚雄在《太玄·玄摛》中為宇宙下的定義:

「闔天謂之宇,闢宇謂之宙。」

天和包容在其中的地合在一起稱為宇,從天地誕生之日起才有了宙。這是明確將宇宙限定在物理性質的天地之內。這種觀點因為最接近常識和日常感覺,即使在今天,對於沒有受過足夠科學思維訓練的人來說也是最容易接納的。

雖然在古籍中尋章摘句,還可以找到一些能將其解釋成主張宇宙無限的話頭(比如唐代柳宗元《天對》中的幾句文學性的詠歎),但從常識和日常感覺出發,終以而主張宇宙有限者為多。

總的來說,對於古代中國人的天文學、星占學或哲學而言,宇宙有限還是無限並不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的定義,則可以被主張宇宙有限、主張宇宙無限以及主張宇宙有限無限為不可知的各方所共同接受。

人民網——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8樓:柳搖風

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國內有人認為是西方人首先提出來的,其實早在公元年前四百多年的戰國時代,我國就有這一思想的著錄。《墨經》裡說:「宇,彌異所也」,「久(宙),彌異時也」。

《尸子》一書中講:「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意思是東、西、南、北、上、下是「宇」,過去、現在、未來是「宙」。

「四方上下」、「古往今來」都沒有規定何地是起點,何地是終點,何時是開端,何時是終結。這兩部書中關於宇宙的理解就包含著空間無限和時間無限的初步樸素的認識。直到今天,新出版的《辭海》在解釋「宇宙」一詞時仍引用《尸子》之語。

到了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張衡第一次明確提出宇宙無限的概念。他在闡述渾天說時,認為假想的天球是有邊界的,但他並不認為這是宇宙的邊沿。他說:

「過此而往也,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就是說,人們能夠觀測到的空間是有限的,觀測不到的地方是無窮無盡的。張衡在東漢時期就如此明確地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對宇宙認識的又乙個重要里程碑。到了元代,關於宇宙無限性思想又有很大發展。

元代進步思想家鄧牧在《伯牙琴》一書中說,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儘管很大,但和無限宇宙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之粟。如果無限宇宙猶如一棵樹,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就只是樹上的一枚果實;如果無限宇宙是乙個國家,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則好比是國中的乙個居民。這種認識不僅反映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同時又體現著宇宙是無限和有限的對立統一,它是對我國古代宇宙無限性思想的高度發展。

此外,在我國歷史上,惠施也提出過:「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大無內,謂之小一」的無限宇宙觀念。宋朝時期的張載曾作出過關於宇宙在空間和時間上具有無限性的著名論述。

清朝末年的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亦相繼提出過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想。總之,關於宇宙無限性的認識,在我國古代的思想寶庫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重要貢獻。

因此,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科普工作者,都應當向廣大學生和人民群眾廣泛介紹我國古代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想。這對於進一步幫助學生和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崔顥 黃鶴樓記事抒懷慨嘆宇宙無限,人生短促的句子

9樓:夢在馬欄坡

懷慨嘆宇宙無限,人生短促的句子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詩詞大意: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暗指人生苦短),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暗指宇宙無限,白駒過隙)。

古代什麼說法明確包含有宇宙無限的思想

10樓:威海博銳化機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宇宙概念在古希臘意指與「混沌」相對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國它所指稱的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體。

1、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出自:戰國(前476-前221)末年的屍佼《尸子》。

釋義:「宇」就是包括東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六合的三維空間,而「宙」就是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維時間。屍佼對宇宙的明確的定義。

2、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出自:東漢時代的張衡(78———139)明確提出《靈憲》。

釋義:宇的表面滅有極限,宙的兩端沒有窮盡,這是無限宇宙的概念。

與宇宙相聯絡的另乙個重要概念是「天地」,它意指人類在一定條件下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範圍,而那些尚觀測不到的部分叫做「虛空」或「太虛」。

11樓:無線電師

春秋時代哲學家管仲指出:「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戰國時惠施說:「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什麼意思,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詩什麼意思?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的意思是 除非巍巍群山山峰消逝,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線,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這幾句是簡化了的漢代樂府民歌 上邪 詩歌全文如下 原文 上邪 y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 l ng 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 y 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白話譯文 蒼天啊!我渴望與...

關於宇宙的夢,乙個關於宇宙的夢。

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靡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託。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前識非所期。...

宇宙的知識,關於宇宙的小知識!!!

1 銀河系是個扁平的盤狀,但也是有厚度的 銀盤的上下面外邊還分佈著銀暈,也有一定量的恆星在裡面,但要明顯少於銀盤裡恆星的數量 河外星系有很多,多到你無法想象,分佈在我們看去的各個方向上,但越靠近銀河,能看到的河外星系越少,這是因為這些方向上的河外星系都被銀河本身遮擋住了,這叫做 隱帶 2 在地球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