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字是什麼意思,“般若波羅蜜”五個字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9-04 06:05:10

1樓:紫色透明心

【般若】 這是梵文,我國名為大智慧。因為中國文字難盡其義,所以仍用原文,並且尊重這幾個字,所以不譯。這個般若,全是說心的妙用。

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論其性體,是不生不滅的金剛;論其相貌,卻是無形無狀的實相;論其妙用,乃是不可測知的圓通神妙。這個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眾生都是平等的;不過佛是開了般若慧,眾生是有而不開,被無明所矇住了。

至於般若兩個字,解釋卻有許多字,當雲“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融通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才能盡其義。因為世間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

佛是覺義,能覺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盡了人道,才可成佛。總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顛倒煩惱,貪嗔痴迷,是六道眾生的心;如能空淨自在,不固執,便是佛菩薩的心。

所以離世法,便沒有佛法;離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羅】 此言彼岸;因為有個度字,所以假定一條生死河,眾生在苦惱的此岸,要度過到清淨的彼岸,用來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盤,涅盤就是清淨。

般若波羅蜜為佛教名詞。

"般若",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智慧"。但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

有色能見,無色也能見;有聲能聞,無聲也能聞。它能產生一切善法。至於凡夫的"智慧",則由外物所引生,必須先有色與聲,才會有能見和能聞。

若無色與聲,即不能見不能聞,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因而我們說,凡夫的"智慧",在佛家看來,也就成了愚痴,成了妄想。"般若"如燈,能照亮一切,能達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種有漏的"分別慧"。

“波羅蜜”,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盤彼岸"。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因而不得不輪迴於生生死死當中,永住於煩惱苦海中。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迴,永超生死地。

附:這裡的“般若”讀音為“bo(一聲)re(三聲)”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一句經名,為容易說明,故分作(一)金剛,(二)般若,(三)波羅蜜,(四)經,四段來說。

(一)金剛

金剛二字,很多解說的經書中,都說金剛是金中之剛,有利而能斷的意思。實則印度及濠洲各處,實在有金剛石這樣物,為世界上稀有的寶石。他是礦物的一種,形狀為透明錐形八面體,曝於日光或燈光,就發放燦爛的金色。

他的性質甚堅利,能割劃玻璃,能雕刻堅石,能穿鑿巖層,能鑽磨一切的寶石,為萬物中最堅利者,所以給他取了個金剛石的名稱。金則不變,剛則堅利。說到他的形狀光澤透明,則又不沾絲毫塵染。

故此經以金剛名為首,即取其堅利二義﹕堅則歷百劫千生,流轉六道,而覺性不壞。利則照諸法空,破無明障,無微不照。換句話說,就是以金剛之堅,喻般若體,以金剛之利,喻般若用。

(二)般若

般若二字,是梵語,很多解說的經書中,都譯為華語智慧二字。不過單用智慧二字,最易與普通說的智慧二字相混,所以應加一妙字,可免這個誤解。譬如我們常說的理字,細分起來,實在有粗﹑細﹑微﹑玄﹑妙的差別。

粗理很易說,細理要詳說,微理已難說,玄理還可說,到了妙理,就無可說了,所以加一妙字,用妙智慧三個字,比較恰當。

(三)波羅蜜

波羅蜜三字是梵語,譯為華語,則為到彼岸三字。眾生因為受了一個我字的迷惑,日日就在煩惱苦海中,倘能從生死煩惱大海之中,渡到不生不滅,清靜安樂之地,即到彼岸也。(比喻就是脫離了苦海,)不過到彼岸有頓漸之分。

頓就是一聞**,就知五蘊本空,六塵非有,立刻即悟身心,而明大道。漸就是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證,次第漸修,也可以悟入。頓漸雖殊,而到彼岸則一也。

(四)經

經字當作徑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條路徑。

綜起來說,修行的目的,在度己度人。人之真性,本是虛靈不昧,歷劫常存。惜為物慾矇蔽,所以沉淪於生死苦海,未能脫離。

我佛慈悲,特說此經,斷眾生的煩惱,脫離苦海,到達彼岸,超脫究竟之地。但是欲達到這個目的,非修得妙智慧不可,要修得妙智慧,非同金剛石般的堅利光澤不可。果能一毫不沾塵染,去斷絕一切的妄念,自可斬邪魔於己身,誅妖怪於萬里,勇猛精進,明瞭自性,而到達彼岸,與諸佛菩薩同享快樂也。

3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 般若’是梵文,其意義很廣,內涵幽深。把它譯成智慧或大智慧都不盡其義,表達並不完善。因無上莊重之故,而沿用了梵文的音。

‘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應用得圓融無礙、恰到好處’,若這樣來講‘般若’的含義,還稍微能盡它的一點意思。簡單地講,般若就是妙智慧,或者是真心。

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是梵語,是音譯。‘波羅’譯為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整個意思是到彼岸之上。這裡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一切眾生都紛擾在生死苦海的此岸,生死輪迴,苦不堪言。

我們要渡過生死苦海,要成大道,就要發心修行,這叫做‘入流’,就是初果羅漢。辟支佛發心修法,發心自度自了,也上法船了。隨著功夫的精進,就到‘中流’,到了海當中了。

功夫再精進,就到彼岸了,這是‘波羅蜜’。但是到了彼岸並不算究竟,因為還耽在法船上,只有棄除法船上岸,到了彼岸之上,才算究竟。

而我們要到彼岸之上,就必須依靠般若,就是用無上妙智慧照破無明,照破我們的妄想心,照破一切世法、出世法、有為法、無為法,一切都不可得,才能脫離生死苦海,到達彼岸之上。否則,只不過是入流、中流。羅漢、辟支佛法執還未除,還在法船上,沒到彼岸之上,所證的涅盤是有餘涅盤,仍不究竟。

只有通達世法、出世法,處理一切事物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無有偏倚,我法二執消盡,了卻分段、變易二死,這才可以說是到達生死苦海的彼岸之上。所以,‘波羅蜜多’也可以譯成‘究竟徹證’,能實行一切自行化他之事,能乘此大行由生死之此岸到涅盤之彼岸。

4樓:巨藍光象

般若波羅蜜】

般若譯義是智慧,波羅蜜譯義是到彼岸,般若波羅蜜是說般若如船,能將眾生從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滅的涅盤彼岸去。

from:【佛學常見辭彙】

5樓:請喊我學霸

意思是:智慧至彼岸。

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如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即是離妄。何以能離,不住妄心故。

以不住六識故,不著五蘊;不住七識故,離於五蘊,度一切有苦;不住八識故,離一切相,於一切法逮得清淨;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離於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現清淨圓覺。

菩薩以慈悲不捨眾生故,離於身心,不捨身心,善調身心,具足一切善根;不住三昧而能示現諸三昧,不住禪定而能示現諸禪定;由此能入一切眾生諸根性慾,為眾診病,隨病授藥,而無有疲厭。

菩薩不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若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即非般若波羅蜜,不能至彼岸故。菩薩不離菩提心而行般若。若離菩提心而行般若,即非佛法,為魔行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2http tieba.baidu.com f?kz 423630982 3http wenda.tianya.cn wenda thread?tid 41587db748e3ec28 4這裡有一些異本 http www.jojos.cn read.php?entryid 106 page 1 p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消災去病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

8萬4千法門 什麼叫靈驗?古人有句話說,誠則靈。關於法門,金剛經 上說得很清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為什麼這個人念得靈,那個人念得不靈?不是法門的問題,是誠敬心的問題。我對經要有信心。你對那個經懷疑,懷疑的那個經你念就不靈,你相信這部經,你念的就靈。為什麼有人念 地藏經 就靈,念 彌陀經 就不靈,念...

《般若波羅蜜新經》的益處,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什麼好處

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略稱 般若心經 或 心經 全經只有一捲,260字.屬於 大品般若經 中600卷中的一節。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此處的 般若 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 智慧型 但這智慧型是指佛教的 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見,無色也能見 有聲能聞,無聲也能聞。它能產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