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亦有道非常道什麼含義,「道亦有道」出自何處?什麼含義?你個人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8-30 09:47:58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莊子·盜拓》裡有一則寓言,是這樣的寫到的。拓之徒問於拓曰:「盜亦有道乎?

」拓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

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

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盜拓後來成為古書中強盜土匪的代名詞,平常講的「盜亦有道」就來自這裡。

這段話的大義意思是,強盜問他的頭頭,盜賊這個行業也有他的道理嗎?頭頭說怎麼會沒有呢?天下的事情,**會沒有道的呢?

強盜這一行不僅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其中還有到學問呢?首先要「妄意」,就是估計某處有多少財寶,只有估計的正確才算高明——聖也。其次,在偷竊時,自己要第乙個進去,冒第乙個險,這算大勇氣——勇也。

再次,偷竊結束後,要最後乙個撤退出來,承擔最後一分危險,這是義氣——義也。在次,確定那裡該去不該去,什麼時候去最有把握,知道什麼可以戰勝什麼不可以戰勝,判斷正確了才不會有危險,這是盜竊中的智慧型——智也。最後,竊的財物,應分配平均,這是盜行中的仁義——仁也。

喜歡盜亦有道這個詞,以前理解是這樣理解的,做盜賊也有它的道義,比如不盜竊孤兒寡母,不盜竊鰥胍孤獨等。哈哈,原來理解有誤啊!在管理公司,用人待人一定要注重雙贏。

沒有比分不均更差的事,象一句話說的,不愁寡而愁不均。君以能賞罰為能,臣以能行為能。

2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質實體抑或是精神實體的問題。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沒有必要陷入這種經院式的迴圈辯論中,而應當深入分析「道」的真實意義。如果打破老子

思想的神秘外殼,通而觀之,那麼老子的全部哲學可以提挈領地概括為三句話,即:

太初有道。

其道一為「變」,二為「反」。

聖人用之:明道,通變用反。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這兩句話是《道經》的開篇之首,對於老子全書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規定與否定、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

斯賓諾莎曾經提出乙個著名的命題;「規定就是否定。」斯氏的這個命題所提示的是這樣乙個道理;對於具有無限性的實體來說,在質上對它的每一種確定,都必然意味著對其無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著否定。

斯賓諾莎曾經把無限性比做乙個圓環。因為乙個線段當它構成封閉的圓圈時,是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因而在質上是無限的(儘管它在量上是限的)。而其它任何一種開區放問的線段,則無論在量上可以延展多麼長,但在質上總是受到起點和終點的規定,因而是有限的(正是在同樣的意義上,黑格爾把「絕對理念」也比做圓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斯賓諾莎的「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老子認為,記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

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道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乙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

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矛盾結構的命題,即:

一方面——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

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

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圓眾甫。」(zi章)

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康德所謂「二律背反」,也就是邏輯上的所謂「悖論」。

黑格爾曾指出:「東方的哲人每每稱神為多名的或無量名的,……因為有限的名詞概念,不能滿足理性的需要。」(《小黑輯》第 109頁)老子之所以視道為不可道,不可名其原因蓋也在於此。

老子認為,駕馭著方有而又超越千萬有之上的道,乃是萬物所生的本根。「夫物芸芸,各歸其根」(16章)。由這一觀點中,他引出反感覺論的認識論。

他說:「天下有始,司以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

」(52章)「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47章)「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47意)

宇宙中的萬物紛紛芸芸,而「道」卻是他們的總體、本根。由於萬物形態及現象的多樣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達到片面的區域性。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萬物的總體實體和本體,「道」。

從而做到「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老於貶低感性認識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宇宙現象和人世經驗的流動不居中,意識到感性認識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觀性。黑格爾指出:

「對那些斷言感官物件的實在具有真理性和確定性的人,他們最好是回到那最低階學派的智慧型……因為對於那些了解了這種神秘的人不僅僅達到了對感官事物的存在的懷疑而且甚至於對它們的存在感到絕望,他們一方面否定了感官事物,一方面也看見感官事物否定其自身」。(《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第241頁)

老子正是從對感性事物的這種否定中走向對感性知識的懷疑和否定。他要求越過感性現象而直接深入到對宇宙實體——道的認識。他認為只有通過對這種普遍規律的認識才可以推導出對各種特殊事物的先驗性的認識。

所以老子這種反感覺論的認識論,實質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種尚處在萌芽形態的理性主義。

「道亦有道」出自何處?什麼含義?你個人怎麼理解?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盜亦有道

出自《莊子·外篇· 篋第十》蹠之徒問與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

"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

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社會的強權統治和管理權的爭奪,使得老子和莊子發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盜亦有道"、"竊國者候"的憤怒譴責和無奈嘆息。

盜亦有道,意思就是說,即使是當賊的,也有他們的所謂「行為規範」。

4樓:匿名使用者

在《莊子·盜拓》裡有一則寓言,是這樣的寫到的。拓之徒問於拓曰:「盜亦有道乎?

」拓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

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

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盜拓後來成為古書中強盜土匪的代名詞,平常講的「盜亦有道」就來自這裡。

這段話的大義意思是,強盜問他的頭頭,盜賊這個行業也有他的道理嗎?頭頭說怎麼會沒有呢?天下的事情,**會沒有道的呢?

強盜這一行不僅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其中還有到學問呢?首先要「妄意」,就是估計某處有多少財寶,只有估計的正確才算高明——聖也。其次,在偷竊時,自己要第乙個進去,冒第乙個險,這算大勇氣——勇也。

再次,偷竊結束後,要最後乙個撤退出來,承擔最後一分危險,這是義氣——義也。在次,確定那裡該去不該去,什麼時候去最有把握,知道什麼可以戰勝什麼不可以戰勝,判斷正確了才不會有危險,這是盜竊中的智慧型——智也。最後,竊的財物,應分配平均,這是盜行中的仁義——仁也。

喜歡盜亦有道這個詞,以前理解是這樣理解的,做盜賊也有它的道義,比如不盜竊孤兒寡母,不盜竊鰥胍孤獨等。哈哈,原來理解有誤啊!在管理公司,用人待人一定要注重雙贏。

沒有比分不均更差的事,象一句話說的,不愁寡而愁不均。君以能賞罰為能,臣以能行為能。

盜亦有道,道亦有道,道亦有盜是什麼含義,?

5樓:清蒸大能貓

盜亦有道的意思是盜竊者亦有道義 表示人受道義的約束後兩個詞都是衍生的詞彙 意義大致相同,道亦有道表示有道義者的言行舉止有道義的體現、

道亦有盜指偽君子一類的人

大致是這樣,望採納

6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樓主配著《教父》看《盜亦有道》,後者至於前者正如《伯恩的身份》之於《007》

7樓:匿名使用者

時勢造英雄,人無完人

“道亦有道”出自何處?什麼含義?你個人怎麼理解

應該是盜亦有道 出自 莊子 外篇 篋第十 跖之徒問與跖曰 盜亦有道乎?跖曰 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社會的強權統治和管理權的爭奪,使得老子和莊子發出了 道可道,非常道 盜亦有道 竊國者候 的憤怒譴責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什麼意思

森海和你 意思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 名 名 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 名 出處 春秋時期老子 道德經 原文節選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 名天地之始 有 名萬物之母。故,...

老宅基地後面有道右面是道前面是胡同這樣的宅基地風水怎樣

送福緣 宅地選擇與立向。1 看地形地勢,周圍山清水秀,後有高靠,前有秀水,環境整潔優美,通過硝砂鈉水,沒有明顯的形煞。2 樓房不宜建在孤山頂上,不宜建在水體上,建在山脈的脊線上和水體上是不好的選擇。不能建在懸崖峭壁的下面等。3看河流和道路,如果有河流和道路彎環抱著樓房為吉,如果有河流或道路的彎弓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