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是什麼意思,寓兵於農,兵農合一 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8:13:40

1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屯田制,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採納部下棗祗和韓浩等的建議而施行的土地制度,對三國以及之後很長時間的中國歷史與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軍隊戍邊屯田,西漢時就常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漢文帝時,大臣晁錯就曾建議“徙民實邊”。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

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東漢末年,所有屯田的構想與實施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為經濟和社會制度。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為了解決軍糧問題,於公元196年開始在許縣屯田。後來又下令在各郡國屯田。屯田分民屯和軍屯兩種。

民屯的屯田民由國家撥給田地,按軍事編制。地租率:用官牛的,官得產糧的六分,民得四分。

不用官牛的,對分。屯田民有國家組織、`保護,還供給耕牛、種子等,又無徭役苛擾,可以安心生產。史載,建安元年(196年),“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石)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

片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建安元年:“始興屯田”。

注引《魏書》)。軍屯是以士卒屯田,用“十二分休”制,即每十人中,有八人佃耕,二人巡守。史載,鄧艾在淮水流域屯田,用五萬人,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綿亙四百餘里,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

每年所收,除眾費開支之外,約可積穀五百萬斛。“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晉書·食貨志》)。

由此可見..畜牧養殖不是這項政策之一!!!

3樓:匿名使用者

屯田制,通俗來說就是把士兵與農**系起來,戰時打戰,閒時屯田,開墾荒地,解決軍糧,軍餉問題

在當今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到春秋時期,由於鐵製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中的井田制逐漸瓦解是什麼意思?意思

4樓:張徵忠

井田制是奴隸社會採取的田地分配製度,把土地劃成方塊,均為王土,下分封各領土奴隸主,奴隸主再分給奴隸耕種。

由於受到地形地貌的影響,除中原地帶能實施外,其餘的地方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形式而已。

秦始皇統一後,取消了奴隸制度,採用**集權,封土建邦,井田制消亡。

三國時曹操發明屯田制,至今仍在採用。

隨著農耕技術發展,井田制度又大行其道,不過為私有制,叫田園化。

寓兵於農,兵農合一 什麼意思

5樓:檸檬一家人

寓兵於農,指給農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寓兵於農即是屯田制,與其相反的政策是寓農於兵。

"兵農合一"是周代兵役制度的一個基本特點。這一特點在春秋時代仍然表現得很鮮明。《周禮·地官·大司徒》在談到周代居民組織時說:

"令民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

《小司徒》談到周代軍事組織時說:"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

6樓:無數的聖龍

先秦最基本的軍事制度特點是“兵農合一”。夏、商、週三代通行,每一個具有士兵身分的村社社員都得到一塊由村社代表國家分給的足以維持自己和家屬生活的份地,而他則為國家服兵役。份地是他為國家服兵役的基礎,兵役是他對國家應盡的義務。

就這一點,恩格斯所論及的馬爾克公社的軍事制度與三代“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據周金《散氏盤》、《衛(“禾”字下面加“皿”字)》、《衛鼎》等銘文,周代的司馬還參與勘察、移交田產、訂立契約等項民事事務,這是由中國古代奴隸制軍制“寓兵於農”、“寓將於卿”的特點決定的。在周代,司徒、司馬、司空叄有司的職司是既有分工,又互相聯絡的。其時,“兵農合一”,國人平時務農,歸司徒管理;農閒習武,歸司馬管理;修築公共工程時,歸司空管理。

其實“寓兵於農”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基本軍事思想,儘管不同時期的形式和內容都存在差異,但“兵”具有“農”的職能這一特徵,卻一直貫穿於整個中國帝國數千年,即使到新中國成立仍然。據《宋史·兵志一》卷187載“秦、漢而下得寓兵於農之遺意者,惟唐府衛為近之。”明初朱元璋“立民兵萬戶府,寓兵於農,其法最善。

”(《明史·食貨志》卷77)而明朝實行的衛所制度則尤其體現了“兵農合一”的思想。(參閱:小隱網《中國古代史》扶風:

《明代耕地數字之謎》)這種“寓兵於農”的軍事思想,可能與當時軍隊的給養和時局形勢有密切的關係。如漢、唐時期的軍屯制度和府兵制度。茲不贅述。

二先秦時期的軍事制度的第二個特點是:“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先秦國、野分制。

“兵農合一”是由原始部落“全民武裝”發展來的,而三代出現了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使軍事制度發生了相應變化。國人與野人的對立,必然導致軍事制度上軍兵的排他性,即軍隊主要由統治者的同族及其異姓姻親成員組成,反之,則不準組織軍隊或受到嚴格限制。這一制度在脫胎於氏族部落的國家政權裡,尤其明顯。

如北朝時期、金朝、蒙元和清朝兵制中,都呈現出軍隊的排他性特徵。而在非常成熟的漢族政權體制下,軍兵的多元化**就明顯一些,如明朝皇家衛戍軍是就有大量的蒙古族士兵,清朝則對滿族和蒙族軍兵以外的民族軍兵有極其嚴格的限制。(參閱小隱網扶風:

《明代內地衛所達官考》)

據《周禮》,周代的國人當兵,實行兩級兵役制,其一曰正卒;其二曰羨卒。《周禮·地官·小司徒》說,“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唯田與追胥竭作”。

羨卒作為預備役人員,在西周時一般是不參加戰爭的。但是,由於春秋時期戰爭規模不斷壯大,兵源不足,所以羨卒也不斷被徵調到戰場上來。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說,晉國在彭城之役前,“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

”老幼孤疾上了前線,一家之中有二人在軍中服役,這當然就突破了“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的舊例,開始使用羨卒了。《國語·吳語》在越王勾踐起兵伐吳說,“明日徇于軍,曰:有兄弟四五人皆在此者,以告。

”一家之中居然有四五個兄弟在軍中服役,這就不僅突破了從軍“毋過家一人”的舊制,而且幾乎全部羨卒都走上戰場了。這當然就為戰國以後普遍兵役制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這種正、餘搭配的軍役制度對其後產生了重大影響。明朝衛所制度是朱元璋借鑑歷代軍事制度而建立,衛所軍戶實行世襲制,一人入伍,全家從軍,正軍缺額,由衛所軍餘替補,戶下無丁,則從祖籍州縣軍戶中遞補,以保證軍役。衛所旗軍及軍餉所需主要通過屯軍及其家屬屯種土地收入加以解決,即所謂“寓兵於農”和“以兵養兵”,在邊地民戶較少的地區尤其如此。

明代的軍餘與前代軍餘竟有驚人相似的命運。由於正軍軍戶家庭負擔沉重、生活艱難,旗軍逃亡日多,而清勾的效果又不甚理想,軍伍缺額現象日益嚴重。為補足正軍額數,也由於明中期以後,戰爭與防守形勢日趨緊張,大量的軍餘被抽。

由於軍餘是明中期以後從事屯田生產最主要的勞動力,軍餘入伍又加劇了屯田荒蕪,子粒銳減,明初“以兵養兵”和“寓農於兵”的政策走向衰落已成必然。以招募為主、結合鄉勇和民壯的地方防禦體系佔居地方防守的重要地位。 三

“兵農合一”和“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的存在,取決於井田制度和農村公社制度。早在春秋中期以後,由於晉、魯、鄭等國相繼打破傳統的國、野界限,徵召野人當兵,已使兵役制度尚未徹底瓦解。商鞅變法後,井田制度廢除,由此形成的是一套由國家直接授田給編戶齊民的新制度。

井田制的徹底廢除,使得以它為基礎的農村公社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走上了消亡的道路。同時,商鞅變法在廢除井田制的過程中還曾直接改組過村社制度。秦孝公十二年“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

”(《史記。秦本紀》)小鄉、聚,就是一種居民往往是聚而居住的農村組織的自然存在形態,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國家按地域關係來劃分國民。這就使自古以來存在的國、野界限被徹底打破了,國人與野人在權利和義務方面存在的法律差別也最後消失了。

農村公社組織的破壞,國野界限的最後消失,導致了“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的根本變革。普遍兵役制正是常備軍賴以建立的基礎,七國普遍實行兵役制,說明他們都已建立了常備軍。這是勿庸置疑的。

7樓:大蛇丸7代

就是和諸葛亮屯兵一樣,把兵養在一個地方讓他們也種糧食學做農民,就是讓兵墾荒種地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和平時期種地 戰爭時期打仗 兩面手

什麼是屯田制東漢末年,曹操實行了屯田

9樓:匿名使用者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抄士兵和農民墾種bai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du。而屯田制zhi就是以屯田為目的而建dao立的一種制度,由曹操建立。

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建安元年(196),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進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

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為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據說當年屯田收穫穀物百萬斛,緩解了社會矛盾。“於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併群賊,克平天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每 50 人為 1 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

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田,60 人為1 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創造了物質條件。

普通兵是什麼意思,普通兵是什麼兵種

1 普通兵又稱義務兵。是國家利用法律形式規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齡內必須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帶有強制性。另一種是志願兵役制,又稱慕兵制。這種制度是公民憑自願應招到軍隊服兵役,並與軍方簽定服役合同。2 兵種待遇 普通兵服現役期間享受供給制生活待遇,並按軍銜和服現役年限發給津貼,享受國家和軍隊規定的保險待遇,享...

草合離官是什麼意思,合離是什麼意思

快消失的人 草合離官轉夕暉。文天祥的詩。行宮已經被草覆蓋 peter小清新 離宮前一片荒草。出處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官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註釋 1 啼鵑 即啼聲淒厲 動人歸思 能啼出血來的杜鵑...

「憫農」的「憫」是什麼意思,憫農的意思是什麼

憫是同情,憐憫的意思。古代很多詩人寫過 憫農 詩,流傳比較廣泛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 憫農 詩,還有宋代詩人楊萬里的 憫農 詩等。現在流傳比較廣的是李紳 字公垂,生於唐代大曆七年 772 祖籍安徽毫州 的 憫農 二首 憫農 之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籽。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憫農 之二 鋤禾日當午,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