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立夏丶小滿 芒種丶夏至 小暑 大暑節氣有關古詩,要有題目,作者,朝代

時間 2021-10-15 00:04:55

1樓:情感解憂站

立夏:1、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唐代: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2、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夏氣重淵底,春光永珍中。——宋代: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3、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宋代: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小滿:1、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小滿四月中》

2、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清代:王泰偕《吳門竹枝詞四首 其四 小滿》

芒種:1、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宋代:陸游《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2、三年不見種田農,驀隴跳溝過屋東——宋代:韓淲《芒種 其三》

夏至:1、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唐代: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2、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宋代:楊萬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小暑:1、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 小暑六月節》

2、小暑漸時序,端居塵簟張。——近現代:伯昏子《小暑》

大暑:1、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宋代:曾幾《大暑》

2、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宋代:黃庭堅《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2樓:水果菇涼

立夏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夏氣重淵底,春光永珍中。——宋代: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小滿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小滿四月中》

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清代:王泰偕《吳門竹枝詞四首 其四 小滿》

芒種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宋代:陸游《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夏至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唐代: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 小暑六月節》

小暑漸時序,端居塵簟張。——近現代:伯昏子《小暑》

大暑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宋代:曾幾《大暑》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宋代:黃庭堅《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3樓:西大柚子吖

1、立夏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 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2、小滿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宋] 趙蕃

一春多雨慧當慳,今歲還防似去年。

玉歷檢來知小滿,又愁陰久礙蠶眠。

3、芒種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4、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5、小暑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 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遊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6、大暑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 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4樓:倩兒

1、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出自:(宋)陸游《立夏》

2、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出自:(宋)歐陽修《小滿》

3、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出自:(宋)陸游《時雨》

4、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出自:(唐)劉禹錫《竹枝詞》

5、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雲異我曹。

出自:(唐)耿湋《登沃州山》

怎麼寫關於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

5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乙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定氣法」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

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禮俗,舊時人們在立夏時舉行「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小滿(grain buds),節氣名稱,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八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日期在每年公曆5月20日到22日之間。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叫芒種節氣。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乙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乙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6樓:

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公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湧。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閒,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鬱、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鐘。《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

」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

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公升高,雨水增多。豔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癒。

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公尺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鬆。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執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鐘。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薰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想找有關邊塞的詩(題目、朝代、作者、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1、《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4、《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7、《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9、《漁家傲·塞下秋來》【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10、《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11、《塞下曲·其三》【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