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大趨勢下,合資品牌與中國品牌,誰更具有主導性

時間 2021-08-11 17:12:06

1樓:不惑少女小妖精

中國品牌利用新能源車搶佔市場的舉措非常明顯

2樓:小乙影視

當然中國品牌更具有主導性,優勢很多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市場國產品牌已經打下一片天但是大部分還是合資品牌

4樓:阿西妹妹

據國外**報道稱,摩根士丹利預計特斯拉位於上海的“3號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最早將於11月投產特斯拉model 3。到2023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將能夠生產3.5萬輛至4萬輛汽車,到2023年,這一數字可能會增至6萬輛。

特斯拉是首家進駐中國建廠的外資純電動車廠家,預示著國內汽車市場再度迎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從整個市場的格局來看,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環境仍不明朗,正處於燃油車與純電動車更替的節點,車企變得多樣化。偏向新能源開發的中國車企,努力從傳統燃油車轉型的合資品牌,乘著新能源風勢而來的造車新勢力,以及特斯拉這類進駐國內的外資品牌。

新能源汽車市場背後暗流湧動,能把握市場,就能穩固未來汽車的發展基礎。

那以目前來說,最有機會主導未來市場的是那些品牌呢?造車新勢力?技術不成熟、市場經驗不足,風控能力較低,雖然有較大的進步空間,但同樣需要較長的成長時間,所以從目前來看,在造車新勢力上暫時未能看出主導未來市場的實力。

特斯拉這類外資品牌,雖然有技術和市場,發展時間也比較早,但品牌可選擇種類少,以目前來說,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資純電車企是比較受認可的,可以說是勢單力薄。

所以對於未來來說,最有可能主導市場的依然是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但在這兩者間,依舊存在比較明顯的矛盾,前者是傳統造車老勢力,有技術有底蘊,但缺少的是新能源市場的觸覺。後者起步較晚,技術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更熱衷於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更具備未來市場前景。那對於未來新能源市場來說,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都在面臨什麼問題?

誰更能主導未來市場?

寧濫勿缺,鋪設廣卻缺少真精品

中國品牌在這幾年裡非常熱衷於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甚至有不少以燃油車入市的汽車品牌,都開始轉戰新能源市場,例如北汽和比亞迪這兩個品牌是做得比較極致的,分據南北兩方。而其它品牌則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新能源車,可以說中國品牌幾乎達到了全民新能源的節奏,加上政策的扶持,急速推動國內新能源車發展的節奏。所以我們會看到,目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各種國產新能源車,普及度很廣,但問題也很多。

首先是技術問題,新能源汽車說白了就是換一種驅動方式的汽車,但仍脫離不了汽車的範疇。而汽車所包含的遠不止驅動技術,還有裝配工藝、做工、用料及安全技術等方面。以目前的中國品牌來說,三電技術的表現並不差,甚至比很多外資車企來說,有著更先進的表現。

可問題是,在裝配工藝、做工和用料等方面,依然沒有太大的突破,在思維上難以扭轉其本身的品牌形象。

第二個就是市場問題,這幾年裡,中國品牌利用新能源車搶佔市場的舉措非常明顯,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新能源車上市,可以說目前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幾乎實現全覆蓋。但如果你問我:你對於哪款新能源車或者哪個等級的新能源車最有印象呢?

我會無從想起,因為現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如此之多,但真正能引起市場關注,又或者說是具有特色,具有創新意義的產品幾乎沒有。更多的是在堆砌功能,拼續航、拼充電,品牌之間相互爭搶市場,寧濫勿缺,缺少真正具備產品特點能夠引起消費共鳴的產品。

底蘊是優勢亦是絆腳石

相比下來,合資品牌的做法顯然佛系很多,但面臨的問題也更為嚴峻。合資品牌以燃油車起家,在國內市場的根基雖穩,但伴隨著的是更難的思維轉變,好比一個吃了一輩子蘋果的人,一時間讓他戒掉蘋果吃橙子,先不論他是否愛吃橙子,單是戒掉蘋果這一塊就非常困難。而現在的合資品牌則有點不情不願的感覺,新能源車型姍姍來遲,更多的還是沉醉在燃油車的發展中。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政策進一步擠逼合資品牌,新能源也將成為合資品牌的唯一出路,固步自封和因時而變,將代表著生存和滅亡。

但更有底蘊的合資品牌,依舊佔有技術優勢,裝配工藝更嚴謹,做工更精細,設計更具有人性化,這些都是消費者所看重的,加上這麼多年所建立下來的品牌形象,合資品牌想要延續現狀,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資源、思維以及根基的轉變。

從新能源技術來說,中國品牌佔據了先天優勢,世界頂級的電池**商以及較早的新能源汽車研發,都讓中國品牌有著足夠的優勢。但是在優勢的同時,中國品牌能否去進一步提升汽車的整體表現呢?這也是它以後能否主導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考點。

而對於合資品牌來說,需要的是對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探索,固步自封走不出燃油車的侷限 ,只會讓合資品牌停滯不前,想要在中國市場實現突破,必定繞不開這道坎。而未來是合資品牌還是中國品牌能夠主導市場,就看這些問題它們能否妥善解決。

5樓:

最有可能主導市場的依然是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有是傳統造車老勢力

6樓:阿里山看著你

中國品牌有主導性吧,畢竟還有補貼

7樓:匿名使用者

合資品牌是合作更具有主導性吧

8樓:丨擇城

中國品牌吧,電動產品中國一直都有很大的提升

9樓:遠愛

新能源汽車說白了就是換一種驅動方式的汽車,但仍脫離不了汽車的範疇。所以不長久

10樓:不服輸的黑巖

都差不多吧,誰的技術好誰主導

11樓:福

合資品牌合作肯定大於單幹吧

為什麼新能源都是中國品牌熱鬧,合資品牌卻很冷清?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為什麼自主品牌比合資續航更高?

12樓:大碗寬面嘛

只要成本得到控制,藉助於合資品牌的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是有信心和自主品牌進行pk的。

13樓:油膩少年

因為自主品牌在其他的效能比不了合資,所以主打續航能力。

14樓:

可能自主品牌對續航能力看得比較重。

15樓:隴東槍

在國內的汽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合資車的天下,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認為合資車的質量以及效能都會比國產車好很多。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不是這個現象,我們發現很多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方面反而不如國產的新能源汽車,你們說這是什麼呢?

可能有人會認為合資的新能源汽車在國內享受不了政策補貼,其實並不是的,畢竟很多合資電動汽車也都是在國內生產製造的,所以對於這部分合資電動車,在國家補貼層面還是一視同仁的。例如東風日產軒逸純電,是可以拿到國家和地方補貼的。

那為什麼很多合資電動車,續航還是不理想呢?

合資車型的整體**就要比自主品牌貴,同時,動力電池的**又一直處於高位,雖然這幾年的**一直在**,但依然佔據了很大比例的整車成本,高續航,就意味著需要搭載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勢必導致成本進一步提升,這對於整車銷售來說並不利。

同時,很多合資電動車,都是基於燃油車平臺進行打造,底盤空間對於新能源車型來說並不合理,如之前提到的幾款大眾純電版本車型,都是基於mqb平臺打造的。共用一個平臺,也是出於成本攤銷的考慮。

只要成本得到控制,藉助於合資品牌的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是有信心和自主品牌進行pk的。

應付雙積分的政策

動力電池**是個難題

現在國家明確規定,新能源主機廠必須參與動力電池的**與處理,大量高續航版本上市銷售,幾年之後,當這部分車型的動力電池面臨**處理時,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包袱,難度會非常大。這些應該是這些合資品牌看到的一個點,所以,在動力電池技術沒有得到有效突破之前,它們也不想把電池容量做得太大。

16樓:傻狗

因為自主品牌汽車擁有了自己的專利技術。解決了電池續航的問題。

17樓:闌傲訓詘章匚

這麼說的話也不完全是。

18樓:一點都不正直

自主品牌投入高,合資的成本低,所以效能會更差一點。

19樓:撩妹翻車現場

就是基於這種差距,使得自主品牌或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在造車的理念上就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對續航里程的研究

20樓:麓貪馴毓依貌

記住買車就不能買合資車。

21樓:大夢子的秋小秋

高續航,就意味著需要搭載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勢必導致成本進一步提升。

22樓:夏菱青雲

需要搭載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

汽車新能源的趨勢怎麼樣,新能源汽車以後的前景怎麼樣啊?

吉林省萬通技工學校 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並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 的亮點。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現在乃至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所以 該專業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 北京萬通汽車學校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

新能源發展趨勢如何,具體,新能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前瞻網發表的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 分析報告 指出 隨著全球環境汙染的加劇,各國 都加大了對環境汙染的治理力度。汽車尾氣作為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之一,無疑將受到特別的重視。在各國 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應用成為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受到國家的高度重...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行的趨勢是 電動化 智慧型化 網聯化和共享化。第乙個就是電動化。汽車電動化就是汽車動力技術的電動化,即以電力驅動代替燃油驅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汽車 新能源 電動化的技術路線已經成為乙個主流的趨勢。氫能車在商用車或者說卡車這一塊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空間的,有可能會成為乙個技術路線。第二個趨勢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