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做過佛跳牆?要備哪些食材,做佛跳牆要用什麼材料?

時間 2021-05-22 16:07:39

1樓:逯涵

福州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佛跳牆是其中之一。此菜取海參、鮑魚、魚翅、雞肉等十八種珍貴原料(又稱十八羅漢),輔之以10餘種佐料,入陶製瓦罐中,以文火煮沸後裝入酒罈,加入鮮湯,荷葉封壇口,蓋上小碗,文火煨制數小時。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營養價值極高。

此菜選料講究,是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傳統名菜,享譽中外,被烹飪界譽為閩系菜譜的「首席菜」。

據傳此菜是清朝同治末年福州一**的紹興籍夫人製作的,後經「聚春園」菜館創始人周春發潛心改進,越做越好。每每壇蓋一開,立刻香溢滿堂,「壇啟葷香漂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由此成了此菜的正名。

品味此菜配以潮式銀絲卷、芝麻燒餅等風味小吃,更是妙不可言 佛跳牆」的做法

原料:水發魚翅500克,水發魚唇、水發刺參、水發豬蹄筋各250克,魚肚100克,淨肥母雞1只(重1250克左右),金錢鮑6只,豬蹄、羊肘各1000克,豬肚1只(重約500克),淨肥鴨1只 (重約1250克),淨火腿腱肉150克,鴿蛋12個,淨冬筍塊500克,花冬菇200克,水發干貝100克,白蘿蔔1500克,上等醬油135克,冰糖75克,蔥125克,薑片75克,八角1粒,桂皮少許,紹酒600克,味精15克,上湯750克,雞湯1500克,熟豬油、豬肥膘肉各適量,鮮荷葉兩張。

作法:1、魚翅洗淨去沙,剔整排在竹算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30克、薑片15克、酒150克,煮10分鐘去腥味,揀去蔥、姜,潷去汁,將魚翅連竹算拿出放在湯碗裡,上放豬肥膘肉,加酒100克,上籠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潷去汁。魚唇切成7厘公尺長、4.5厘公尺寬的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紹酒150克、薑片15克,煮10分鐘去掉腥味,揀去姜、蔥,潷去汁。

2、金錢鮑放進籠屜,旺火蒸爛,取出洗淨,每個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在小碗裡,加上湯250克、酒15克,上籠蒸30分鐘取出,潷去汁。鴿蛋洗淨盛在碗裡,加清水100克 。上籠蒸30分鐘,取出放入清水中浸20分鐘,撈出剝去蛋殼,用醬油少許染色。

3、雞、鴨去頭、頸、腳和內臟(鴨肫留用),豬蹄剔去蹄殼、拔淨毛,洗淨。羊肘刮洗乾淨,以上四料各切12塊。鴨肫切開去肫膜,洗淨與雞、鴨、豬蹄、羊肘一起放人沸水鍋 中氽一下,去掉血水,清水洗淨瀝乾。

豬肚洗淨,用沸水焯兩次,去掉濁味,切成12塊,放入燒沸的250剋上湯中,加紹酒12克,氽一下撈起,湯汁不用。

4、海參洗淨,每只切成兩爿。豬蹄筋洗淨,切成7厘公尺長的段。花冬菇(冬未春初所產的香菇,面上有花紋),用水發開,洗淨。

火腿肉放在碗裡,加清水150克,上籠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汁,連皮切成1厘公尺厚的片。冬筍放入沸水鍋中氽熟撈起,每只直切成4塊,用刀輕輕拍扁,白蘿蔔去皮,修削成直徑約2.8厘公尺的圓球,每個重50克。

炒鍋上旺火,下熟豬油適量燒至七成熱,將上過色的鴿蛋下鍋炸兩分鐘撈起,再將筍和蘿蔔球下鍋炸兩分鐘,潷去油,鍋放回旺火灶上,下入鴿蛋,倒入上湯250克,放味精5克、醬油50克,煨熟撈起裝碗。

5、炒鍋上旺火,下熟豬油燒至八成熱,將魚肚下鍋炸至能折斷時撈起,潷去油。將魚肚放入清水中浸透後取出,切成4.5厘公尺長、0.8厘公尺寬的塊。炒鍋放旺火上,下熟豬油50克,燒至七成熱,放入蔥段35克、薑片45克,煸出香味,放入雞、鴨、羊肘、豬蹄、雞肫、豬肚等炒和,加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紹酒150克、雞湯、八角、桂皮炒勻,加蓋煮20分鐘,撈去蔥薑,裝在小盆裡,湯汁待用。

6、取用中型紹酒壇乙個洗淨,倒入清水500克,放在燒木炭的爐子上,用微火燒至壇內水熱後,倒掉壇中熱水,取一小竹箅放入墊底,先將煮過的雞、鴨、羊肘、豬蹄、豬肚、雞肫等放入,然後把魚翅、火腿、千貝、鮑魚用淨紗布包成長方形,放在雞、鴨等肉塊上面 ,紗布包上擺花冬菇、冬筍、白蘿蔔球,最後倒入湯汁,用荷葉蓋在壇口上封嚴,再蓋上 乙隻小碗,將裝入原料的酒罈放在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後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肚放入壇內,封好壇口,再煨1小時取出。上菜時,將壇中精料倒入菜盆裡,將炸過的鴿蛋擺在上面即成。上席時可跟蓑衣蘿蔔、油辣芥、熟火腿片拌豆芽、冬菇炒豆苗 各一碟,還有銀絲卷和芝麻餅共食(這是福州傳統吃法。

用料多宜制大型的「佛跳牆」,製作中小型的,用料可相應減少)。

特點: 食物多樣,軟糯脆嫩,葷香濃郁,湯濃鮮美,味中有味,回味無窮,營養豐富,並能明目養顏、活血舒筋、滋陰補身、增進食慾

2樓:且看天地造化機

佛字能用在這種地方嗎?侮辱佛門的稱呼建議你不要跟隨,殺生害命的行業建議你遠離,阿彌陀佛!信不信在您了,建議遠離這種食品,建議不要跟隨稱呼,阿彌陀佛!

做佛跳牆要用什麼材料?

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跳牆菜的原料有18種之多:海參、鮑魚、魚翅、干貝、魚唇、花膠、蟶子、火腿、豬肚、羊肘、蹄尖、蹄筋、雞脯、鴨脯、雞肫、鴨肫、冬菇、冬筍等等。

做佛跳牆的材料:

主料:鰩魚翅30克

水發魚唇250g

水發刺參250g

水發豬蹄筋250克

魚肚100克

淨肥母雞1只

小鮑魚15克

瑤柱10克

淨火腿腱肉150克

廣肚15克

大蝦肉20克

鵪鶉蛋20克

輔料:冬筍片10克

香菇15克

熟雞肉20克

老薑兩片

配料:紹興花雕酒50ml

上湯150ml

鹽1克白胡椒粉少許

4樓:aaa**王

原料:水發魚翅50克、水發鮑魚60克、水發干貝60克、水發海參200克、油髮蹄筋150克、水發花菇70克、熟火腿片50克、雞翅膀250克、豬瘦肉150克、鴨肉250克、雞肫肝150克、鴿蛋12個、熟蓮心80克、冬筍片80克、豬肥膘肉40克、蔥段20克、薑片20克、桂皮4克、冰糖20克、紹酒150克、幹澱粉適量、上等醬油6克、味精5克、生油150克、豬骨湯500克。

做法:1、將水發魚翅排在竹片上,與蔥段5克,薑片5克,紹酒10克,一併下沸水鍋,煮10分鐘去腥味取出,將竹片拿出,放在湯碗裡,魚翅上擺放豬肥膘肉,加紹酒8克,上籠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潷去蒸汁。把鮑魚切成薄片,每副雞肫肝一切四,鴨肉、雞翅膀、瘦豬肉切成小塊。

把鴿蛋煮熟,去殼,撒上幹澱粉滾勻,入油鍋炸至呈金黃色。

2、把鴨塊、瘦豬肉塊和雞翅膀塊入鍋煸,加醬油、冰糖、桂皮、味精各少許,下紹酒20克,豬骨湯400克,用旺火煮開,撈出,裝入小罈子裡。別將雞肫肝、蹄筋和海參入鍋燒開撈出裝到小罈子裡。再把花菇、干貝、鮑魚、火腿、魚翅、鴿蛋、蓮心等一起裝到小罈子裡,面上放薑片。

3、將熬好的蔥油倒進小罈子裡,加紹酒、鹽、味精,用荷葉將壇口密封,用小火煨3小時,啟封即成。

5樓:匿名使用者

佛跳牆這道菜,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有兩百年歷史。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互為融合。其原料有雞鴨、羊時、豬肚、蹄尖、蹄筋、火腿、雞鴨肫;有魚唇、魚翅、海參、鮑魚、干貝、魚高肚;也有鴿蛋、香菇、筍尖、竹蟶。

三十多種原料與輔料分別加工調製後,分層裝進壇中。佛跳牆之煨器,多年來一直選用紹興酒壇,壇中有紹興名酒與料調合。煨佛跳牆講究儲香保味,料裝壇後先用荷葉密封壇口,然後加蓋。

煨佛跳牆之火種乃嚴格質純無菸的炭火,旺火燒沸後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煨成開壇,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此菜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

食時酒香與各種香氣混合,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口味無窮。

關於這道菜的創始,說法頗多。據費孝通先生記,一說,發明此菜者乃一幫要飯的乞丐。這些乞丐拎著破瓦罐,每天四出要飯,把飯鋪裡各種殘羹剩飯全集在一起。

據說有一天,有一位飯鋪老闆出門,偶然聞到街頭有一縷奇香飄來,遁香而發現破瓦罐中剩酒與各種剩菜倒在一起,會有不同凡眾的異香。這位老闆因此而得啟悟,回店以各種原料雜燴於一甕,配之以酒,創造了佛跳牆。

二說,福建風俗,有乙個規矩叫「試廚」。按這規矩,新婚媳婦第一天上門,第二天回門,第三天須到夫家在大庭廣眾面前試廚。這是對新媳婦治家本領的測試,它關係媳婦今後在公婆眼中的地位。

相傳有乙個從小嬌慣的女子,不會做菜。出嫁前因此而為即將到來的試廚而發愁。母親為女兒之應試,想盡了辦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來,一一配製後用荷葉裝成小包,反覆叮囑女兒各種原料的烹製方法。

誰知這位新娘到了試廚前一天,慌亂中全然忘記各種烹任方法。她到了臨晚才到廚房,把母親包好的各種原料一包包解開,堆了一桌無從下手,正在無計可施之際,又聽公婆要進廚房。新媳婦怕公婆挑剔,見桌邊有個酒罈,匆忙就將所帶的原料都裝入壇內,順手用包原料的荷葉包住了壇口,又把這酒罈放在了快滅火的灶上。

想想明天要試廚,新媳婦生怕自己無法應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賓客都到了,卻不見了新媳婦。公婆進廚房,發現灶上有個酒罈,還是熱的。

剛把蓋掀開,就濃香四溢,賓客們聞到香味就齊聲叫好,這就成了佛跳牆。

這兩說都乃民間傳說,姑妄聽之。

另一說來自筆記所記,相比較可能可靠一些。按筆記所記,此菜創於光緒丙子年。當時福州官錢局一位**,設家宴請當時的布政使周蓮。

這位**的內眷是位烹任高手,她以雞鴨、豬肉同入紹興酒壇內偎制,上桌後香氣縈繞。周蓮當時在榕城以能詩善飲而為著名,品嚐後讚不絕口,命家廚鄭春發仿製。鄭春發十三歲學藝,曾到京、杭、蘇、粵等地從廚深造,也是一把烹任好手。

鄭春發求教於**內眷,回來改造原料,多用海鮮少用肉,起名此菜為「壇燒八寶」。光緒丁丑年,鄭春發集股開設三友齋菜館,後又獨資,更名為聚春園。聚春園以承辦當時福州四司道的官場飲宴為主,這四司道是:

布政司、按察司、糧道、鹽道。「壇燒八寶」這道菜是聚春園的第一菜。鄭春發在聚春園,不斷改進此菜的原料配料,最後,針對有食家提出此菜過於厚重葷膩,鄭春發以此菜配以醬核桃仁、糖醋蘿蔔絲、麥花鮑魚脯、酒醉香螺片、貝汁就魚湯、香糟醉肥雞、火腿拌菜心、冬菇炒豆苗八碟小菜,外加兩碟小點和甜食冰糖燕菜、應時鮮果搭配,使席間有葷有素,有酸有甜,錯落有致。

據聚春園人稱,這道佛跳牆前後共改換過三個菜名。剛開始叫「壇燒八寶」,後來叫「福壽全」,再後來才叫「佛跳牆」。

從「壇燒八寶」到「福壽全」,是鄭春發為應付官場之需要。「福壽全」這樣的名稱比較適合於官場。至於從「福壽全」改為「佛跳牆」,也有兩種說法。

一說,此菜在聚春園成為佳品後,經常有文人墨客聞名而來。這些文人品評後,讚嘆不已,免不了要以詩助興。一天有一幫秀才宴飲之餘,輪流賦詩。

其中一位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誘人,連佛都會啟動凡心。

另一說,則此菜啟壇後濃香四溢,剛巧隔牆有寺,香氣使隔牆和尚垂涎欲滴,於是不顧一切清規戒律,越牆而入,請求入席。此兩種說法,後一種當然相比要拙劣很多。

福州口音,「福壽全」與「佛跳牆」,其實發音非常相近。

佛跳牆系冬令佳品。據說有明目養顏、活血舒氣、滋陰補陽之效。

其實,此菜也就是集山珍海味於一罈的一道雜燴。《清稗類鈔》記,「閩粵人之食品多海味,餐時必佐以湯。」「肩擔熟食而市者,人每購而佐餐,為各地所恒有。

至隨意啖嚼之品,惟點心、糧食、水果耳。閩中則異是,雞鴨海鮮,烹而陳列擔上,並備醬醋等調料,且有匕箸小凳,供人坐啖,沿街唱賣。」這肩擔者,也是雜燴,也用酒而調製,不過原料沒那麼講究,未能密封於精緻的紹興酒壇中,以致香氣不斷地流失罷了。

誰做過鼻子整容,一般什麼時候做會好些,平常要注意什麼,謝謝

術後處理 術後的24小時內,你的面部會腫脹,感到鼻子疼痛和鈍性的頭痛,對這些不適醫生會用藥物來加以控制。術後第一天你最好是躺在床上 除了上廁所外 並把頭抬高。術後第1天,你的眼睛周圍開始腫脹和青紫,在術後的第2 3 天達到高峰,做一做冷敷會減輕一些腫脹並使你感覺好一點。腫脹通常會在術後2 3周逐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