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184年-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褲則笑歲在甲子,天胡含下大吉。領導人張角,張寶,張盯跡梁。
西元263年,魏大將鍾會和鄧艾滅蜀。西元280年,晉武帝派杜預滅吳,至此,三國歸晉。
2樓:匿名使用者
184年爆發黃巾起義為三國上限,以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黃巾起義到三國統一一共是多少年?
3樓:繼潤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西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4樓:曲燼空餘韻
西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到三國結束西元280年晉滅吳,一共是96年。
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一共多少年?
5樓:新左右
黃巾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西元184年);西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鄧艾率先進入成都,滅亡蜀漢。
西元265年(魏鹹熙二年)司馬炎為相國、晉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稱帝 ,建立晉。
西元280年西晉六路並進,滅亡東吳,三國歸晉。
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一共96年左右。
6樓:史海微言
首先,張氏兄弟發動黃巾起義的時間是在西元184年(東漢靈帝光和七年),這一年是甲子年,所以他們口號中有「雖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提法。
其次,西晉滅掉東吳政權的時間在西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標誌著三國時代的結束。
所以,從黃巾亂起到三國歸晉一共歷時96年。
三國大事記: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
7樓:消逝的暗黑
話說遊戲三國志11裡記載了三國志年表 你可以去看看 挺詳細的 各種資料都有。
三國,黃巾起義開始和覆滅的時間
8樓:匿名使用者
張角(?-184),鉅鹿(治今河北平鄉)人。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初傳道。中平元年(184),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
張梁),張角弟,鉅鹿(今河北平鄉)人,東漢末黃巾起義首領。中平元年(184年)隨兄起義,被稱為「人公將軍」。遭到朝廷所派左中郎將皇甫嵩進攻時,他率軍在廣宗(今河北威縣)進行反擊。
後因警戒疏忽,遭到漢軍夜襲,兵敗身亡。另,qq三國裡黃巾副本中的第6個boss也為此人。張寶(?
184年),張角弟,鉅鹿(今河北平鄉)人,東漢末黃巾起義首領。中平元年(184年)隨兄張角起義,被稱為「地公將軍」。張寶在曲陽(今河北晉州)被皇甫嵩、郭典擊敗,被殺。
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一共多少年
9樓:匿名使用者
184年**起義,280年晉滅東吳。共96年。
10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到三國結束西元280年晉滅吳,一共是打了96年的仗。
但是你要問一共打了多少場仗,還不如我告訴你一共死了多少個人,每個人都叫什麼名字好了。
著名的戰役基本上都是發生在東漢末年,而不是三國時期。比如上樓說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等。三國時期主要戰役就是蜀國諸葛亮發動的六出祁山、平南蠻,吳國發動的逍遙涇戰役、魏國的滅蜀平吳戰役。
求PC真三國無雙5 黃巾之亂 中戰功目標 5分鐘內降下吊橋的方法
開局選一匹跳躍的戰馬,武將可以隨便選,但建議選有 馬術 的武將。選擇走左邊道路,曹操劉備也是走這邊,可以少破乙個關卡,直接敲開據點門進入據點。從據點另乙個門出來,靠右走到地圖南邊的中點,畫面左邊會出現乙個據點門一樣的銅錢樣圓形圖示。鄧茂在那看守,殺掉鄧茂,吊橋就在帳篷邊靠近溝的圍牆那裡,朝吊橋砍幾刀...
三國分晉的局面是由誰引起的,三國分晉的局面是由誰引起的?
個人觀點 三足鼎抄 立的根本原因襲有兩點 赤壁之戰,隆中對.赤壁之戰使得曹操實力大損,無法在短時間之內統一天下.而且還奠定了吳國的地位,給劉備爭取了時間.而隆中對,確切的說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士子對劉備的支援,才使得劉備有三分天下的希望與資格.劉備漂泊半生,就是因為一直得不到當地世族清流的支援.江東...
三國時期跟時間有關的成語
三國時期成語 下列成語和歇後語均出自於 三國 時期,成語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