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都哪個時期,重農抑商形成於什麼時候

時間 2022-07-19 12:10:08

1樓:

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在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王朝政策相關,而政策的變化,也與不同時代的政治形勢相關聯。商鞅變法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規定:土地可以買賣;家裡有兩個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徵收他們的賦稅;粟帛生產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優待;經商及因怠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當奴隸。

中國封建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農業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提供給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

為此,歷代統治者都把農業當作根本性的大事來抓,採取一系列督促、鼓勵、組織農業生產的措施,在國家經濟政策上向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方向傾斜。通過發展農業,封建國家可以徵收穩定的土地稅來保證財政收入,還有利於社會穩定,將農民緊緊束縛在土地上。統治者認為,發展工商業不僅不如經營土地那樣使生活有保障,還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造成種種社會問題。

因此,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治國主張。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社會基本上都是重農抑商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從秦代開始貌似都是這個政策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直以來都是 -_-||

重農抑商形成於什麼時候

5樓:匿名使用者

重農抑商政策並不是與中國古代歷史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乙個從思想到政策的產生形成過程,是一種歷史產物。自春秋時期,民間私營工商業開始出現與發展,「工商食官」格局被逐步打破,就是在官府繼續經營國有工商業的同時,民間私營私有的工商業開始發展,打破了工商業全部由官府壟斷經營的局面,形成官營工商業和私營工商業併營並存的新格局。春秋戰國時期,民間私營工商業日趨發展壯大,商品經濟活躍,引發了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

私營工商業者靠經營工商業迅速發家致富,一則「富可敵貴」,不少工商業者積累起鉅額財富,富比王侯,甚至「擬於人君」,對王朝國家的等級秩序、統治秩序造成了強烈衝擊;一則「滯財役貧」,「兼併小農」,很多任務商業者「以末致富,用本守之」,「邑有人君之尊,裡有公侯之富」,憑藉資產購買兼併農民的土地,武斷鄉曲,對王朝國家的統治基礎造成了強烈瓦解;一則誘使農民「棄農經商」,工商業比農業優越的經濟績效引發農民大量放棄務農轉而從事小工小商經營,衝擊破壞了社會經濟的基礎。面對這種情形,統治階級中的許多人從王朝國家的根本統治利益出發,開始思考針對民間私營工商業的對策,逐步產生並形成了重農抑商的思想和政策。 這一時期,重農抑商的思想和政策有許多典型代表,核心的主張是要鞏固國家政治統治,必須重農,而要真正做到重農,就必須抑商,必須抑制私營工商業的高度發展,把重農和抑商結合統一起來,來消弭引發嚴重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根源,使王朝國家的統治秩序尊卑有序,使王朝國家的統治基礎穩定牢固。

當時,典型的重農抑商思想和政策,可以《管子》和《商君書》的有關論述作為代表。重農抑商思想形成為國家政策並得到切實推行,開始於管仲在齊國的改革。管仲明確提出了「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勞,則牛馬育」[8] 的重農政策,實行了諸如推廣鑄鐵農具、改造鹽鹼地、分配公田、相地衰徵、相壤定籍、與民分貨等具體的重農措施,又首創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過實施制鹽業和冶鐵業的官府壟斷運營,沉重打擊抑制了齊國的私營鹽鐵業,使鹽業和鐵業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狀態。

後來,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將重農抑商政策作為國家的基本政策強力推行,實行了更加嚴厲全面的具體措施,標誌著中國古代王朝國家重農抑商政策的全面成形。 商鞅的重農抑商政策,有著明顯的極端化傾向。商鞅身後,重農抑商政策在秦國繼續推行。

到韓非子主政時期的秦國,明確了「農本工商末」政策,重農抑商政策又開始稱為重本抑末政策,還把工商業者視為國家的「五蠹」之一,明確主張剷除「五蠹之民」,加以更加嚴酷的打擊,抑商政策的極端化進一步強化。呂不韋當政時,抑商政策雖有所緩和,但政策本身仍然十分明確。《呂氏春秋�6�1上農》載:

「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

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處而無二慮。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9]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勤勞本事,上農除末」政策,甚至把商人和罪犯一同看待,多次遣發商人等到邊境地區戍守,加以嚴酷打擊。

秦朝自商鞅變法以來的重農抑商政策,標誌著中國古代王朝國家重農抑商政策的臻於成熟,它所採取的具體的重農抑商措施也探索出了成功的實踐經驗,對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繼續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既提供了成熟系統的理論,又提供了卓有成效的運作模式,並在後來的歷史發展程序中產生了明顯的路徑依賴效應,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程序和社會發展程序產生了重大影響。 自秦朝以後的歷代封建王朝將重農抑商政策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加以推行,並由這一基本政策衍化出輕商、賤商、鄙商的觀念和意識,形成乙個包括意識、觀念、思想和政策在內的有機整體,根深蒂固,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爆發前後,重農抑商政策才開始走向破產,直至消亡。重農抑商政策基本上與中國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時期相始終,其中秦朝、漢朝、唐朝、明朝、清朝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具有典型性,突出反映了王朝政權對社會經濟的干預支配和操縱控制。

6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時商鞅提出的,在明清時達到頂峰。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最早在什麼時候普遍

中國的重農抑商政策是什麼時間廢除的?人們的重農抑商觀念是什麼時候改變的?

7樓:

中國重農抑商是在改革開放那幾年廢除的,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才改變了幾千年的傳統老觀念

有誰知道中國歷史上重農抑商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8樓:殘夜斷鴻

「重農抑商」政策最早由戰國商鞅提出。他在秦國實行的變法中將「重農抑商」作為重要政策,後來,商鞅雖死,法令猶存,使秦國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為秦的統一作出重要貢獻。自秦朝至清朝被各代統治者沿用。

所以,實行「重農抑商」的第乙個國家是東周的秦國,第乙個朝代是秦朝。

9樓:自然閑趣

戰國。商鞅變法中就有「重農抑商」的內容。

10樓:強文

漢文帝漢文帝說 農者 國之根本 農是本 商是末

11樓:延平公主

戰國,商鞅變法,獎勵農耕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的秦國——商鞅變法

13樓:

幾個時期`

戰國後期`

漢中期`

清早期`

為什麼宋代沒有重農抑商,而後來的朝代又重農抑商了呢?

14樓:魚要糧

問題一:

並不是宋朝沒有實行重農抑商,而是到了宋朝,商業有所放寬。因為到了宋代,出現了商業的大繁榮,社會對商業的看法和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葉夢得從社會分工的角度指出:

「出作入息,農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貿遷有無,商之治生也;膏油繼晷,士之治生也。」即認為士農工商只不過是不同的治生策略,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

問題二:

宋朝之後的朝代因為商業沒有宋朝繁榮,在加上古代中國在任何封建王朝都必然是重農抑商,只是宋朝由於要支付大量歲幣及軍事負擔,所以對商業壓制相對較輕,不是說沒有實行。再加上古代中國是小農經濟,非常的薄弱,重農抑商是不可避免的。

15樓:

重農抑商,不是宋以後的事情,而是自古有之,農業在古代謂之本,是國之根本,而

商是末,是最低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古代從周朝制定禮儀以後,就定了階級,

士農工商,士是指士大夫,農即指農民,工是指小工業者,手工業者,商是最下等的

,即商人。。有些朝代規定,商人不得做官,不得穿綢,要穿兩色鞋。。。

古代的人認為,財富是通過農業創造出來的,是農民創造的,沒有農民,就不會有社

會財富,而手工業者,是加工改造而已,並沒有生產,增加財富。。而商人受到鄙視

,是因為他們把一件東西從甲賣到乙,只是交換,而賺取了中間利潤。這是古代不提

倡的,甚至是抑制打擊的。

宋朝的建立是經過一段軍閥割據之後走統一的過程,宋太祖認為混亂的根源就是軍人

當政,掌管了兵權,所以黃袍加身之後,就有了杯酒釋兵權,從而解決了軍人的兵權

。宋朝是重文輕武,各地兵權都是由文官掌管,這也是為什麼宋朝軍事方面很弱的原

因,宋朝的軍隊非常龐大,軍種也很多,兵器其實也很先進,但是要養這麼多軍隊和

維護保養這麼多**,需要寵大的開支。

僅僅靠農業是無法滿足的。。早期的時候,還曾經發行了紙幣(交子),由於過量發

行,儲備金不足,導致紙幣貶值。宋朝一直都在尋求解決經濟的方法。在當時是進步

的,也是迫不得已而造成的。熙寧年代,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解決軍隊與

稅收的問題,由於軍隊的龐大,很多壯年都在軍隊裡,無法參與農事,農業方面受到

抑制,所以必須從其它方面著手。。。

宋朝的小工業發展迅速,商業氛圍良好,清明上河圖就是指宋朝時期的經濟繁榮景象

。但這些都是表象,其實此時宋朝國家經濟非常困難,兵部天天問工資什麼時候發,

戶部天天算還有多少餘錢,據說國家發行紙幣的背景就是因為入不負出才想出的辦法

。稅收也非常嚴重,有些地方**為了創造稅收已經交了五十年後的稅了。

農業沒有錢交稅,不能僅靠那塊地,就得想辦法做其它的,所以,有的變成了手工業

者,而手工業者僅靠加也交不了稅,就得從事經營活動。

宋朝**還開展了海外**,當時也並不完全是因為國內的某些商品過剩而採取的措

施,而是希望能夠找到一條為國家增收的路子。。當時一般出口海外的商品為陶瓷和

絲綢以及一些糖酒之類的加工品。

明朝抑制商業也是指前期朱元章時代,朱元章海禁之初是因為防止沿海軍閥作亂,所

以寸板不能下海,另乙個原因是因為朱元章本身原因。但是隆慶年間就解除了海禁,

明朝的商業發展並不亞於宋朝,當時的手工業和工業是比較發達的,從鄭和下西洋之

後,海外**也很發達,造船業世界第一。明朝沒有抑制商業,而是向資本主義發展

,處於資本主義萌牙時期。明朝是由於經濟發展迅速,**機構改革跟不上,導致腐

敗現象嚴重。到了明末時期,就是崇禎帝那時,國家已經沒有什麼錢了,連軍隊發工

資都發不了。有的衛所欠了一兩年也沒發過,還好大部分衛所都是亦農亦兵,自給自

足,不過這也是明朝為什麼擁有先進**卻打不過清兵的原因。。不是正規軍隊呀。

。。。那時30%的軍隊配備了火槍呀。。。。。可惜。。

雖然說國家沒錢,但崇禎帝也是有點錢的,有時也會拿點出來借給朝庭(注意,宮廷

與朝廷兩碼事),要百官捐錢時,卻沒有乙個願意。

清朝卻是乙個重農抑商的朝代。這話基本正確。。清朝的前身,大家都很清楚,明朝

的滅亡,不是乙個朝代的滅亡,而是乙個民族和國家的倒退。。。。本來即將進入資

本主義的中國,一下要回到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閉關鎖國的政策直接kill

了中國的資本主義程序。。。

糧食問題是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困攏的問題,每個朝代都是一樣。家中有糧,心裡不荒,農業是我國的根本,肯定是要重視的,當然商業也不能抑制。。。現在的中國,農業的地位已經不在了,但這樣也很危險。

每個字都是我自己打的。希望能解釋清楚。。由於篇幅和時間問題,肯能邏輯或內容有不全之處。。請包涵。。。

漢武帝重農抑商政策有哪些,重農抑商政策依據什麼而實施

一 漢武帝時期 重農抑商 的政策 1 桑弘羊計,置均輸之官,籠天下之貨,貴買賤賣,商賈無所牟其利,物價悉平,名曰 平準 又實行鹽鐵專賣和手工業官營之制,徹底制約工商業發展。2 董仲舒之議,禁止商賈之家占有土地 商賈有市籍,及家屬,皆無得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僮 3 漢律規定,商人另立戶籍,其地位...

商秧變法的主要策略,商鞅變法為何重農抑商

商鞅變法為何重農抑商?歷朝歷代,重農抑商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秦商鞅變法提出抑商,是因為其時秦國農人十分缺乏,已到了免徵十年賦稅招徠三晉之民 使之事本 的地步 另一方面,城市商業活動卻很興盛,所以商鞅要抑商使之歸農本。而商鞅抑商政策的實質,一方面是發展官營商業,另一方面則在於禁止影響正常工業和商業發展的...

為什麼中國古代文化重農抑商但是國外沒有

首先,中國古代文化不是全是重農抑商的,這主要是商鞅那一派的主張,不過這也的確適合中國當時的國情所以各朝統治者都採取這個方針來治國。再之,西方古代文化不是全是重商的,好像俄羅斯 法國等相對幅員遼闊的歐洲國家對農業並不是採取像中國古代對商業一樣來全面打壓的政策。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中國重農而西方重商,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