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門共和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征服戰爭 請你編成故事並寫出故事梗概

時間 2021-05-05 18:55:48

1樓:消失de殤痛

◇第二次薩莫奈戰爭◇

西元前340年到前338年,羅馬人與拉丁同盟之間進行了著名的拉丁戰爭。戰爭以羅馬人的徹底勝利而結束。因此,到西元前4世紀30年代末期,羅馬便成了義大利最大的國家。

它實際上已占有從南部伊特拉里亞到坎佩尼亞的廣大地區。對於拉丁平原的統治既已鞏固,羅馬人又把眼光南移,於是同薩莫奈人的鬥爭又不可避免了。

西元前328年,羅馬在利里斯河東岸特里路斯河匯入處的弗里格拉城建立了殖民地,以之作為周圍地區的戰略據點。西元前327年底或前326年初,那不勒斯貴族派在內戰中戰勝了對手,成功地趕走了薩莫奈人,開啟城門將圍攻的羅馬軍隊迎了進來,雙方締結了聯盟。這個聯盟的締結,是羅馬在第2次薩莫奈戰爭中最先取得的重大勝利。

此後幾年,羅馬人與薩莫奈人斷斷續續發生過一些零星的戰鬥,但對雙方來說都沒有決定性的勝利。西元前321年,在薩莫奈西南部的卡烏丁峽谷,羅馬人卻首次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當時,羅馬執政官率領2萬軍隊企圖從坎佩尼亞抄近路穿過亞平寧山脈,直入薩莫奈的後方和糧食基地,阿普利亞,在峽谷裡遭到了薩莫奈伏兵的狙擊。

率領薩莫奈人取得勝利的將軍,是他們的傑出領袖卡維優斯・彭提烏斯。他成功地將羅馬軍隊誘入內地山區,然後在狹窄而林木叢生的峽谷中埋下伏兵。還沒有適應山區作戰的羅馬人,被圍之後糧草斷絕,沒有救兵,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投降。

執政官以個人名義簽署了屈辱的和約。和約規定:羅馬人立即撤出薩莫奈地區,以600名騎士作人質,保證不再發動戰爭。

投降儀式對羅馬軍隊是一種極大的恥辱,他們必須放下**,半裸著身排成單行,乙個乙個鑽過用兵器架起的軛形門,而他們的敵人則在旁邊縱聲嘲笑。

西元前316年,六年的和約期滿,戰鬥重又開始。薩莫奈人不示弱,他們利用羅馬分散兵力的機會,開進到利里斯河流域,並進而向羅馬推進。

當年,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艱苦圍困,羅馬人攻陷了撒提庫拉城。但是,薩莫奈人也成功地突進到了坎佩尼亞和拉丁平原,並在塔爾拉齊那城附近的拉烏圖拉打敗了羅馬軍,劫掠了沿海地區。

西元前314年是戰爭的轉折點。這一年,雙方又在塔爾拉齊那附近進行了一場大戰。

然而,來自北部的壓力推遲了羅馬人對薩莫奈人的勝利。西元前311年,伊特拉里亞人乘羅馬的兵力被牽制在南方的機會,包圍了蘇特里烏姆。但是到西元前310年,羅馬傑出的將領、執政官克溫圖斯・法比優斯・魯里亞努斯又成功地以「圍魏救趙」的辦法解了蘇特里烏姆之圍。

他率軍隊繞過了翁布里亞,出敵不意地出現於伊特拉里亞中部,縱橫弛騁,迫使伊特拉里亞人撤軍而去。經過幾年的戰鬥之後,羅馬人和伊特拉里亞人重新締結了30年的休戰協定。

第2次薩莫奈戰爭結束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共和國的著名征服戰爭

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前215年-前148年發動4次馬其頓戰爭。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回軍馳援,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戰敗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乙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乙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西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鬥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鬥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鬥爭。

並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西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援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援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同盟。

前53年,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西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

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3樓:市王玉琪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西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儘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

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

大約在西元前2023年,這裡已有羅馬人居住。西元前753年4月21日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羅馬人驕傲地稱它為「永恆之城」。

相傳羅馬的建立人羅幕路是母狼餵養大的,故羅馬的城徽圖案是母狼哺育嬰兒。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紀羅馬成為西方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羅馬城進入全盛時期。

在羅馬長達約2023年的歷史上,曾經歷了東、西羅馬的輝煌時期。2023年,義大利王**隊攻占羅馬,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2023年,義大利首都由佛羅倫斯遷回羅馬。

帝國簡介

羅馬帝國(西元前27年-476年)是乙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在當時佔據了整個地中海。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後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羅馬本來使用拉丁語,但隨著領土擴張至希臘、中東一帶,希臘語變成了主要語言。

就連當時成書的新約聖經也

是用希臘語寫成。由於語言上的分歧,羅馬帝國在五世紀**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羅馬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對外擴張,是乙個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級大國。

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諸行省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

屋大維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占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

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祀長、首席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占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

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弗拉维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

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讚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係,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乙個朝代。

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爾瓦

98年-117年圖拉真 (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公尺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 (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安東尼比約 (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可·奧勒留被殺,由親生兒子康茂德 (commodus)繼位。181年康茂德被殺, 安東尼王朝告終。

後期帝國時期

181年 - 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

君士坦丁一世

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

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3世紀危機時期。塞維魯王朝(181年~20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 ,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公尺亞之間的帕爾公尺拉帝國(262年~272年)。

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及兩位副帝(凱撒)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公尺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乙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公尺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

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教的**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但卻選擇和**教勢力妥協,並於公元313年公布公尺蘭敕令,將**教定為國教;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鬥爭重新開始。

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狄奧多西一世( 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

帝國覆滅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

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占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

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乙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於202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在天安門廣場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用英語怎麼說

林 republic of china 1911年至1949年中國國家的名稱 the chinese nation 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位於亞洲東部,面積大約9600000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