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什麼形狀

時間 2021-08-11 17:44:50

1樓:高恭安鶯

近似球體

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體,通過科學實踐,對這一看法才獲得進一步的修訂、提高。2023年,天文學家里奇比從巴黎(49°n

)帶了乙隻鐘到南美洲的蓋亞那(5°n),發現這只鐘每天慢了二分二十八秒,帶回巴黎後又恢復正常。以後在其它地方作類似的觀察,也有類似的結果。這表明從極地向赤道移動,鐘擺的擺動速度變慢,或者說是擺的振動週期變長了。

經過物理學的推測,地球不是乙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

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進一步發現赤道也並非正圓,而是乙個橢圓,直徑的長短也有差異。這樣,從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長的軸,所以測量學上又用三軸橢球體來表示地球的形狀。

此後,又發現地球的南北兩半球不對稱,南極較北極離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極凸出18.9公尺,在南極凹進25.8公尺;又在北緯45˚地區凹陷,在南緯45˚隆起。

這一形狀和參考橢球體對比,地球又有點像梨子的樣子,於是測量學中又出現「梨形地球」這一名稱。總之地球的形狀很不規則,不能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更確切地說,地球具有獨特的地球形體。

從宇宙空間**地球,它既不像梨,也不象橘子或雞蛋,倒像乙個滾圓的球。人們利用宇宙飛船和同步衛星在36,000公里高空的實際觀測,已把地球的真面貌拍攝下來了。可以看到,在這個小行星上,遼闊的海洋呈蔚藍色,突出在水體上呈褐色的是陸地,青蔥翠綠的是地面上的植被,還有縈繞在上空不斷變化著的白雲。

從上面可以看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圓球體、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以及地球形體等,對於地球的真實形狀而言,可以說都是近似的。反過來,人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踐中,也需要對地球的形狀加以不同程度的簡化。

例如在製造地球儀或繪製全球性地圖時,就必須把地球當作正圓球體來看待;當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時,有必須把地球作為有規則的參考橢球體來處理;而在發射人造天體及其軌道計算時,則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對參考橢球體的偏離更精確地計算進去。

因此,地球的形狀不能用某種幾何形狀來表示,嚴格地說應稱它為地球形體。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答案!!

2樓:蓋可欣曠念

地球是圓的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陽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形成各個行星時誕生的。地球從形成之初直至現在,主要是由液態岩石構成的。在引力極小的太空,液態物質將自動形成球形。

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中用水、果汁和液態金屬等物質做的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地球是與太陽有相當遙遠距離的巨大的液態球體,它在太空執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圓形。小行星以及諸如火星的衛星等小型星體由於自身的引力非常弱,一旦在它們形成固態星體以後無法使自己形成圓形。

地球由於體積大,它的引力足以使自己形成圓形。如果沒有**板塊運動使山峰增高,引力作用會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圓。

當宇宙形成之初.許多重金屬類聚集.而形成了地核.進而吸引灰塵等非重金屬物質

但地球位什麼是`橢`圓形就跟圓的特性及自轉有關.

當地球的核心達一定的重量時.引力便會對外表造成雕碩力.因為凹陷處.接近質量較重的金屬地心.

而凸起處的引力.因為有地殼的厚度.而引力較弱.(較凹陷處的引力之下.吸引不了岩漿)

而且因為地心的金屬物質在初期幾乎都會放射出核能.巨大熱量使地球變為液態.此種作用力更強烈.

使得岩漿由凸起處填向凹處.也使得各處地殼距地心的距離大致相同.(圓表面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

相同)而當地球有質心時.便已經會自轉.離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於經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圓形.而是橢圓

3樓:海玉蘭井申

地球不是乙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

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進一步發現赤道也並非正圓,而是乙個橢圓,直徑的長短也有差異。這樣,從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長的軸,所以測量學上又用三軸橢球體來表示地球的形狀。

此後,又發現地球的南北兩半球不對稱,南極較北極離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極凸出18.9公尺,在南極凹進25.8公尺;又在北緯45˚地區凹陷,在南緯45˚隆起。

這一形狀和參考橢球體對比,地球又有點像梨子的樣子,於是測量學中又出現「梨形地球」這一名稱。總之地球的形狀很不規則,不能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更確切地說,地球具有獨特的地球形體。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圓球體、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以及地球形體等,對於地球的真實形狀而言,可以說都是近似的。反過來,人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踐中,也需要對地球的形狀加以不同程度的簡化。

例如在製造地球儀或繪製全球性地圖時,就必須把地球當作正圓球體來看待;當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時,有必須把地球作為有規則的參考橢球體來處理;而在發射人造天體及其軌道計算時,則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對參考橢球體的偏離更精確地計算進去。

因此,地球的形狀不能用某種幾何形狀來表示,嚴格地說應稱它為地球形體。

4樓:巧秀英危橋

上古人類用肉眼眺望大地,從感覺上得到地球是扁平的這一印象。我國西漢時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古埃及人以為大地是個平坦的長方形桌子,古代俄羅斯人則認為扁平的大地是馱在三條鯨魚背上的。

少數哲學家則從純理論的角度來推想地球的形狀。西元前6世紀,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提出對稱形式是事物的完美屬性之一,人類居住的地球應該是最完美的,所以一定是個球形。亞里斯多德發現月蝕時移過月面的地影是圓形的,為地圓說找到了證據。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麥哲倫船隊首次環遊地球成功,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真理。現代人則可以從人造衛星給地球拍攝的**上,直接觀察到整個圓球形的地球。

人造衛星出現以後,地球的各種測量資料日趨精確。人們發現,地球並不是乙個完美無缺的正圓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北極略為凸出,南極則略為凹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觀察到的地球形狀似乎越來越複雜。另外,地球以及地內物質始終處於運動中,地球的形狀實際上也是始終在變化之中。

5樓:戰譽宇綸

地球並不是絕對的圓形,17世紀末,英國大科學家牛頓研究了地球自轉對地球形態的影響,從理論上推測地球不是乙個很圓的球形,而是乙個赤道處略為隆起,兩極略為扁平的橢球體,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0多公里。1735~2023年法國巴黎科學院派出兩個測量隊分別赴北歐和南美進行弧度測量,測量結果證實地球確實為橢球體。如果遠距離的看上去,你會發現地球形狀像乙隻梨子:

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整個地球像個梨形的旋轉體,因此人們稱它為「梨形地球」

。其實地球確切地說,是個三軸橢球體。

6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乙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

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樸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

這就產生了「渾天說」。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

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西元前3世紀,球形大地的觀念就已經產生,但這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所以人們對此並沒形成共識。直到2023年~2023年,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進一步證實地球確實是個球體。從此,人們才一把我們居住的「大地」稱為「地球」。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實現,是人類最終證實地球是個大圓球的里程碑。當時西班牙國王送給航海家們乙個最好的禮物,就是乙個人類共同擁有,然而又不被人們真正認識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上面刻著一行寓意深刻的題字——「你首先擁抱了我」。

大地是圓球形狀,到了16世紀,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了。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並沒有終止。地球是個怎樣的球體呢,是渾圓體還是橢圓體,是扁球體還是長球體,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於17世紀80年代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從這個理論出發,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乙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樣的扁球體。也就是說地球的半徑隨緯度的增加而變短,赤道的半徑最長,極半徑最短。

法國天文學家裡希爾在南美洲進行天文觀測時發現,擺鐘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擺動的,在法國巴黎和在南美洲擺動的週期不同。他認為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並進而說明地面重力變化的情況。他的推測與牛頓的理論完全吻合,裡希爾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結論。

可是當時的巴黎科學院的權威接受不了地面重力會有變化的客觀事實。在地球形狀上,反對牛頓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當時巴黎科學院所屬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長卡西尼父子。他們曾對從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爾刻之間的子午線進行過很不精確的弧度測量。

他們的測量結果與裡希爾的結論完全相反。因而伏爾泰在文章裡說:「關於地球的形狀,在倫敦認為是個桔子,而在巴黎卻把它想象成乙個西瓜。

」到了18世紀30年代,關於地扁和地長的爭論更加激化。法國巴黎科學院分為兩派,擁護牛頓在理論上確定的扁球學說的人,在科學院內形成了強大的力量。為了解決這個爭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隊,再一次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

乙個隊到北緯66度的拉普蘭地區,另一隊遠涉重洋到南美洲的秘魯地區(南緯2度)。這是18世紀科學史上一大壯舉。南美遠征隊經過10年工作,才回到巴黎。

這次精密的子午線測量結果一公布,便轟動了巴黎科學院,也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因為他們用事實證明了牛頓的扁球說理論是完全正確的。為此伏爾泰風趣地寫道:兩個遠征隊用最雄辯的事實,「終於把兩極和卡西尼都一起壓下去了」。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應該說是西元前3世紀的希臘地理學家埃拉託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測量法測量了亞斯文和亞歷山卓城之間的子午線長,算出地球的周長約為25萬希臘裡(39600千公尺),與實際長度只差340千公尺,這在2000多年前實在是了不起的。

20世紀50年代後,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為大地測量開闢了多種途徑,高精度的微波測距,雷射測距,特別是人造衛星上天,再加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用和國際間的合作,使人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狀了。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資料: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738.

14千公尺,極半徑為6356.76千公尺,赤道周長和子午線方向的周長分別為40075千公尺和39941千公尺。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

9公尺,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公尺。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乙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整個地球像個梨形的旋轉體,因此人們稱它為「梨形地球」。

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地球是什麼形狀

卜滌化漫 地球並不是絕對的圓形,17世紀末,英國大科學家牛頓研究了地球自轉對地球形態的影響,從理論上推測地球不是一個很圓的球形,而是一個赤道處略為隆起,兩極略為扁平的橢球體,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0多公里。1735 1744年法國巴黎科學院派出兩個測量隊分別赴北歐和南美進行弧度測量,測量結果證實地球確...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形狀,即地球的外形。我們研究地球的形狀主要是指彈性地球外殼的自然形狀,以及陸地和海洋或海底的表面形狀。由於地球自然表面的複雜性,為準確研究它的形狀,就必須把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仔細研究表面點的座標,最後再把它們綜合起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乙個明確的認識 地...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的形狀是指全球靜止海面 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大地水準面既不考慮地球表面的海陸差異,也不考慮陸上 海底的地形起伏,它不但包括了現在的海面,也包括所有陸地底下的假想 海面 它是計算地表高程的起算面。雖然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但這些地形的變化對於地球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從人造衛星獲得的地球 可以看出,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