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下雨時可以聽到打雷的聲音和閃電,而下雪天卻沒有雷和閃電

時間 2021-07-25 05:44:14

1樓:

冬天也打雷。只不過出現機率很小。

雷電一般出現在強對流天氣裡。比如:熱帶雨林氣候區和我國夏季午後常出現的對流雨、低緯度大陸東岸常出現的颱風雨,它們都常伴有雷電。

電流在空氣中流過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雲層積累了大量的電荷,二是放電途徑順暢下雪不打雷我認為有2個原因 1是下雪多在冬天,而云產生電荷主要是因為上升氣流和它的摩擦,冬天很少有上升氣流,所以電荷積累不多 2是冬天裡空氣溼度不如夏天大,溼潤的空氣才容易導電,所以冬天的雲不容易放電

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方是位於印尼爪哇島上的茂物(熱帶雨林氣候),那裡平均每年約有322個雷雨日,有“世界雷都”之稱。

強對流天氣需要暖溼氣流迅速抬升。夏季近地面很容易迅速升溫,因而常出現強對流天氣——雷陣雨。

冬季出現強對流天氣的機會少,但有時強冷空氣南下,也能使某些地區近地面暖溼空氣迅速抬升。此時,地面氣溫的高低是次要的,而地面與高空之間的溫差很大才是重要的。

近地面空氣迅速上升,一方面氣溫急劇下降,易於成雲致雨——往往產生暴風雪等,另一方面,迅速上升的空氣劇烈摩擦,伴有雷電也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下雨時會有打雷和閃電而下雪時沒有打雷和閃電?

2樓:隆浚圭仙

首先,下雪時會打雷的,也能聽見,但不常聽見。聲音也很小,因為下雪後,雪之間的很蓬鬆,裡面有很多空隙。聲音在傳播時多次反射,在空隙間消耗很大,所以不會傳播出去!!~~~我的才正確

,,,給我加分哦~~~~

打雷時,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3樓:左手半夏右手花

電荷中和作用時會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瞬間放出大量的熱會將周圍的空氣加熱到30000℃的高溫。強烈的電流在空氣中通過時,造成沿途的空氣突然膨脹,同時推擠周圍的空氣,使空氣產生猛烈的震動,此時所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雷電是同時發生的,因為光速比聲速快很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才聽到雷聲的。

擴充套件資料在雷電擊中樹木時,會形成了一個電勢分佈區域。離落地點越遠,電流越分散,地面電勢也越低。在電流入地點周圍電位分佈區行走或雙腿分開的人,其兩腳之間存在電壓差,容易對人造成損害。

雷雨天不能在樹下避雨是常識,實在不得以,必須在距離樹幹3米以外的地方,採取抱頭下蹲的姿勢,儘量降低高度;同時,雙腿儘量併攏,以減少跨步電壓差。野外避雨時,如果躲到沒有避雷裝置的金屬屋頂建築、崗亭及淋溼的棚屋下,其危險程度不亞於在樹下避雨,普通民眾不可不知。

4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5樓:

光的傳播速度每秒30萬公里;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每秒340米;

速度相差巨大。

所以,打雷時,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6樓:學玉芬衡棋

因為聲音的傳播速度沒有光快,所以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聲音。

7樓:

光速的傳播速度是30萬km/s,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光速遠大於聲速,所以現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如果雲層很低,打雷處距離你在200米左右,你就可以電閃雷鳴同時感覺了,因為人的神經反應還有0.2s

8樓:褪色胖

如果是腦經急轉彎的話,就是因為眼睛長在耳朵的前面。

如果是科學的答案的話,那麼是因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呀聲音!

9樓:雷少

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快

10樓:匿名使用者

光的傳播速度遠大於聲音的傳播速度。

11樓:匿名使用者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速快

12樓:匿名使用者

眼睛在前,耳朵在後。所以先看到後聽到。

13樓:祿昂厲三詩

原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

14樓:常贍薛浩壤

因為眼睛在前面耳朵在後

15樓:高虎厲谷槐

光速是聲速的n倍的說

你認為呢。。。

為什麼夏天下雨要打雷和閃電,而冬天下雪卻不打雷和閃電呢?

16樓:夜羽川

據專家分析,雷電是雷雨雲中的放電現象。形成雷雨雲一般要具有兩個條件,充足的水汽和劇烈的對流運動。冬天,由於空氣寒冷乾燥,加之太陽輻射較弱,空氣中不易形成對流,因而很少有雷電。

但有時冬季氣溫偏高,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形成了雷雨雲,產生了雷電,並出現雨雪天氣,對流特別強盛,還可形成冰雹,這就會產生所謂“冬打雷”的天氣現象。進入1月中旬以來,暖溼氣流異常強盛,氣溫明顯偏高,14日的最高氣溫達22.1℃,創歷史同期最高,而17日北方較強冷空氣南下,兩者交匯,天空中不但下起了雪,而且還響起了驚雷。

瞭解了這些原因,“冬打雷”就不奇怪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那可不一定,雷雨的形成是具備一定條件的,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氣,要有使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有時冬季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

18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一下,不是夏天下雨要打雷閃電。

下雷陣雨時或足夠強烈的大氣對流衝擊才有打雷閃電,這玩意兒只有“老天爺”才會玩,人類目前的水平還玩不轉,呵呵呵!

為什麼下雨的時候先有閃電後有雷

19樓:demon陌

原因:實際上雷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光速為每秒30萬公里,而聲速才每秒340米左右。可見聲音的速度要比光速慢多了。所以當打雷時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才聽到雷聲。

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式震動。

這就是雷聲。

20樓:匿名使用者

閃電是以光速傳播,每秒30萬公里打雷以音速傳播每秒340米,閃電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先看見閃電後聽到打雷

2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光速大於聲速,而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又由於閃電和雷聲發生時距地面遙遠,因此兩者到達耳朵時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給人造成錯覺,認為先有閃電,後有雷聲

如果是腦筋急轉彎的話: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

22樓:淚如星痕

因為光比聲音傳播更快,雷電的光芒先到達,而雷電的聲音晚到達,導致閃電比雷聲早。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光速快聲音傳播慢。所以先見到光,然後在聽到聲音。

24樓:古人為什麼玩玉

這是聲光在空氣中的傳遞速度不同所存在的現象,聲傳慢,光傳快,雖然聲光是出自同一發生源,是人們先感知光,後感知聲存在的原因。

下雨天打雷閃電,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打雷?

25樓:香草薄荷_冰

兩者是同時進行的

在夏天經常出現雷電交加的現象,而且是閃電過後幾秒至十幾秒才聽到雷聲。 雷電是雲層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電荷在放電時產生的電火花,既有光也有聲。

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

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鐘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鐘傳播0.34千米。

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

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26樓:紫熙

先看到閃電,因為光速比音速快!音速340m/s,光速300000000m/s。

27樓:欒雙隋安夢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幾種方法在iframe子頁面獲取父頁面元素

**如下:$(

28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先閃電後聽到雷聲,光速比聲速快

29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到閃電。

光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30樓:匿名使用者

無意外的話,先看到閃電

為什麼先是看見閃電後才聽見打雷啊?

31樓:匿名使用者

雷雨時,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閃電和雷聲雖然同時產生,

但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

所以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夏天常出現雷陣雨天氣,下雨時,電閃雷鳴,驚天動地。我們知道,當雷雨雲中正電荷區和負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電荷要發生中和併發生火花,在火花放電時發生強烈的光,這就是閃電。

在光的通路上產生高溫,使四周空氣因劇烈受熱而突然膨脹,雲滴也會因高熱而突然汽化膨脹,發生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雷鳴。

閃電和雷鳴是同時發生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呢?這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的緣故。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鐘只是340米,而光在空氣中每秒鐘要走30萬千米,為聲音速度的90萬倍呢!光從閃電發生處傳到地面的時間,一般僅幾十萬分之一秒,可是聲音跑這段距離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就會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根據這個常識,我們可以利用從看見閃電到聽見雷聲相隔的時間,計算出放電的雲層離我們大概有多遠的距離。

有時只見閃電而不聞雷鳴,這是由於放電雲層離我們太遠,或者雷聲不夠響的緣故。在傳播的時候,它的能量是越來越小的。

32樓:v單曲迴圈

在夏天經常出現雷電交加的現象,而且是閃電過後,十幾秒才聽到雷聲。這是為什麼?原來之所以先看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了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

所以就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每秒鐘傳播0.

344千米。聲帶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

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概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零,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像那樣“眼睛在前,耳朵在後”的話,用作消遣可以,真正當作知識來學那就會被害得不淺咯!

33樓:米粒計劃

其實,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只不過閃電是光,跑得非常快,而雷聲是聲音,跑得慢多了。因為光的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1分鐘可以繞地球7圈半;而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每秒0.34千米。

34樓:彌信程水

其實兩者是同時發生的,但是光的速度是300000000米/秒,而聲音的速度是340米/秒,所以我們就先看到閃電,後聽到聲音了!

35樓:牛印枝薩書

因為看見先閃電是閃電速度快:每秒30萬公里聲音在20攝適度時的傳播速度是340米每秒相差太大了

,所以光一下就看到了,而聲音還是很長時間才過來

36樓:匿名使用者

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啊

打雷時為什麼會有聲音?

37樓:蒙奇d與漩渦

雷鳴的產生過程

伴隨閃電而來的,是隆隆的雷聲.聽起來,雷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清脆響亮,象**聲一樣的雷聲,一般叫做“炸雷”;另一種是沉悶的轟隆聲,有人叫它做“悶雷”.

還有一種低沉而經久不歇的隆隆聲,有點兒象推磨時發出的聲響.人們常把它叫做“拉磨雷”,實際上是悶雷的一種形式.

閃電通路中的空氣突然劇烈增熱,使它的溫度高達15000—20000℃,因而造成空氣急劇膨脹,通道附近的氣壓可增至一百個大氣壓以上.緊接著,又發生迅速冷卻,空氣很快收縮,壓力減低.這一驟脹驟縮都發生在千分之幾秒的短暫時間內,所以在閃電爆發的一剎那間,會產生衝擊波.

衝擊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它的能量很快衰減,而波長則逐漸增長.在閃電發生後0.1—0.

3秒,衝擊波就演變成聲波,這就是我們聽見的雷聲.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雷鳴是在高壓電火花的作用下,由於空氣和水汽分子分解而形成的**瓦斯發生**時所產生的聲音.雷鳴的聲音在最初的十分之幾秒時間內,跟**聲波相同.這種**波擴散的速度約為5000米/秒,在之後0.

1—0.3秒鐘,它就演變為普通聲波.

人們常說的炸雷,一般是距觀測者很近的雲對地閃電所發出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觀測者在見到閃電之後,幾乎立即就聽到雷聲;有時甚至在閃電同時即聽見雷聲.因為閃電就在觀測者附近,它所產生的**波還來不及演變成普通聲波,所以聽起來猶如**聲一般.

如果雲中閃電時,雷聲在雲裡面多次反射,在**波分解時,又產生許多頻率不同的聲波,它們互相干擾,使人們聽起來感到聲音沉悶,這就是我們聽到的悶雷.一般說來,悶雷的響度比炸雷來得小,也沒有炸雷那麼嚇人.

拉磨雷是長時間的悶雷.雷聲拖長的原因主要是聲波在雲內的多次反射以及遠近高低不同的多次閃電所產生的效果.此外聲波遇到山峰、建築物或地面時,也產生反射.

有的聲波要經過多次反射.這多次反射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先後傳入我們的耳朵.這時,我們聽起來,就覺得雷聲沉悶而悠長,有如拉磨之感

為什麼下雨打雷,而下雪不會打雷,為什麼下雨時會打雷,下雪就不會?

單叡伯傲菡 雷電的產生和雲層內氣流的運動劇烈程度有關係,夏季氣候炎熱,雲層中的對流非常劇烈,雲中能夠帶足足夠的電荷當正負電荷相互靠近時就會發生強大的放電現象,這就是雷電。隨著氣溫的降低大氣對流逐漸減弱雲層無法攜帶足夠的電量也就很難發生雷電現象了。所以下雪時打雷的現象十分罕見,極難遇到。 lyl零壹零...

為什麼下雨時打雷,而下雪時卻不打雷呢

牧思特寵物食堂 雷電是雷雨雲中的放電現象。形成雷雨雲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溼氣流影響,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而冬季由...

下雨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會打雷下雨

候建弼容孤 高空中有好多股氣流在不斷地運動。這些氣流有的向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氣流的運動使空氣中的積雲有的向上衝,有的向下降。雲和雲這之間的磨擦使雲帶上不同種的電荷。由於同種電荷相排斥,因此正電荷和負電荷分別聚集到雲的兩端。空氣流動越快,雲層越厚,帶的電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