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犯錯,從大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考慮

時間 2021-06-09 01:41:43

1樓:赫迪拉特

有時是記憶在樹突中儲存時和傳輸時突然交雜了(記憶混淆),或是感受器感受到的感覺傳入大腦時,在三叉神經傳出時發出錯誤指令(非條件反射與反射弧理論結果不同)等。

2樓:府胤運

這些以神經系統為生理基礎的反射,更多是通過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因此很多典型的行為也是自然選擇塑造的。行為不都是正確得那是肯定的,進化只是提高了物種和相關行為的普遍環境適應力,而且只是針對之前的環境,所以環境是不斷改變的,難免會犯錯誤~。

而且犯錯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過程,從操作性條件反射現象就可以看出,神經中樞的反射也會利用錯誤的反饋,最終塑造某種正確的適應當前環境的行為。犯錯這種行為在功能上也成了高等脊椎動物適應環境的重要一環 。

還有一種可能是神經系統生理上設計還不完善所致的,自然選擇形成的看似精密複雜的生理組織是在純粹無智慧干預的情況下形成的。所以難免會犯錯,自然選擇出現的有機體其實並不存在“設計”這個概念,人體在生理上蹩腳的設計也很多,所以出現錯誤是難免的。

科學角度解釋人為什麼會發瘋

3樓:匿名使用者

超過了忍者的極限,所以瘋^

為什麼人在緊張時大腦會一片空白?

4樓:演講口才學習中心

為什麼人在緊張時大腦會一片空白?下面豆瓜訓練的資深導師給大家講解方式方法

5樓:冉冉星教育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人類大腦中有“理性腦”和“情感腦”兩條神經環路,前者的核心是前額葉皮層,後者的核心是杏仁核。

“情感腦”幾乎不受“理性腦”控制,可以在沒有任何高階認知功能參與的情況下自動對情景做出反應,讓我們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情況下,迅速採取行動。這就是我們在情緒爆發時大腦一片空白的原因。

精神動力學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在我們的情緒感受中,往往存在著一種平行的關係,一邊是此時此刻的感受,而另一邊則可能是我們的人生早期體驗到的情緒。這些大量的早期情緒記憶則儲存在杏仁核。

6樓:小小鄪襺

幾乎人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緊張,大腦一片空白,本來到嘴邊的話說忘就忘。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人在緊張時,記憶力會暫時減退,導致大腦一片空白。 瑞士蘇黎世大學專家多米尼克·克爾文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給受試者服用了皮質醇,過了一會,他們對於某些事情的記憶有所下降。

克爾文說,這種情況類似於考試,人們做了充分準備,但一緊張,人體就會分泌出一種名為皮質醇的激素。皮質醇損害了從記憶中搜尋資訊的能力,造成記憶暫時喪失。只要人們離開考場,皮質醇激素水平就會正常,想不起來的內容又重新回到記憶裡。

研究者還發現,皮質醇激素釋放1—4小時後,記憶力受損才開始顯現!

從心理學角度,為什麼會出現口誤?原因是什麼

7樓:默默她狠傷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口誤是因為多種想法同時在大腦中出現,其中一個想法是說話人的意願,而另一個想法是屬於干擾前者的活動。當這種干擾活動不被壓制時,口誤就會出現。

從心理學角度,人們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說錯話,那些原本不是出自內心的話被稱為“口誤”。人們往往對此沒有重視,但是弗洛伊德卻認為這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因為口誤並非偶然,口誤的內容往往是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的反應和寫照。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的一切結構特徵,都是一組簡單的機制(凝縮、置換、戲劇化和二度修改)。因此,其結果不侷限於所謂的“神經官能症病患”,也同樣構成於“正常”的主體。

就像是夢和口誤,作為“正常”主體潛意識的產物,通過精神分析也可以納入一切潛意識研究,並且分析的結論是具有相當實踐意義的。所以心理學分析認為,從一個人的口誤中,往往可以發現對方內心深處的某些祕密。

8樓:第四次長髮失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們常把一些可能使自己覺得為難的想法、衝動壓抑著,以免焦慮。但是這些被壓抑的東西並未消失,當我們放鬆對意識的控制時,那些潛藏的想法就會突破阻撓,浮現到意識層面,體現在行為上,比如“口誤”。

9樓:

1、注意分配問題。常見情況比如你在畫畫,別人問你如某a在做什麼,口誤回答他在畫畫。

2、潛意識影響。比如某人問你對某事看法,你想說是a,但是你內心很抗拒,覺得是b。

10樓:大陶學長

出現口誤行為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並不在意,沒有思考失誤行為背後的意義。實際上,任何失誤行為都有意義,有的意義重大。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一書中談到:

往往一些不起眼的失誤行為具有重大意義。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口誤有很多,而且當事人並不容易察覺。就算是當事人或聽者有所察覺,也不會太在意。人們把這些口誤看著習以為常,認為口誤本身就沒有什麼價值。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失誤行為是潛意識的作用,原來的真實意圖受到干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