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配合計算,齒輪配合計算?

時間 2021-05-06 01:33:1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距=模數x(齒數1+齒數2) 這是正常變位係數x=0的時候才可以。 比如說兩個模數為2 z1=22 z2=34 變位係數為x0=0, 中心距工a=mx(z1+z2)=112. 如果兩者中有乙個變位係數為正齒輪x0>0的,在中心距112的軸上就沒法裝,除非所另外乙個做成負變位齒輪,認中心距a=112.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得不夠清晰。

四個齒輪是兩個軸嗎?

模數相同的兩個齒輪是能夠嚙合的,但要有合適的中心距。

3樓:匿名使用者

軸距對了麼?

軸距:(齒數1+齒數2)*模數 單位公釐

希望能幫到你

齒輪與軸的配合是如何確定的?

4樓:濟寧鈦浩機械****

軸上固定的齒輪,與軸的配合形式,視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

要考慮使用情況,如傳遞功率的大小,負載的平穩性、衝擊性等。還要考慮裝配的工藝性。

一般的,載荷小、平穩,採用間隙配合就可以,h7/h6。載荷大、有衝擊性,採用過渡配合,h7/k6;h7/m6。以上2種是常見的配合形式。

如果是過載、嚴重衝擊,就要考慮過盈配合了。

在實際裝配時,只有間隙和過盈2種配合形式,也容易理解。過渡配合是既有間隙配合的可能,又有過盈配合的可能,只有零件加工成形後,在裝配時才能決定的配合形式。可以適當選取過渡配合,如間隙配合性較大的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性較大的過渡配合。

5樓:匿名使用者

經常拆卸就松配合,;有鍵的,能保證同心就行選擇小過盈;無鍵,全靠過盈傳遞扭矩的就大過盈,可以按手冊計算

求齒輪嚙合角計算公式

6樓:雨說情感

求解如下:

a=1/2m(z1+z2)=60mm

r1=1/2mz1=20mm

r1′=r1*a′/a=20*60.3/60=20.1mm

r2=1/2mz2=40mm

r2′=r2*a′/a=40*60.3/60=40.2mm

α=20º

a′cosα′=acosα

α′=arccos(acosα/a′)=arccos(60*cos20º/60.3)=20.77º

兩齒輪在嚙合傳動時,其節點p的圓周速度方向與嚙合線n1n2之間所夾的銳角,稱為嚙合角(working pressure angle),通常用α'表示。而兩個齒輪之間的嚙合角隨齒輪種類、性質的改變而改變。

兩齒輪嚙合時,總是乙個齒輪的齒頂進入另乙個齒輪的齒根,為了防止熱膨脹頂死和具有儲成潤滑油的空間,要求齒根高大於齒頂高。為次引入了齒頂高係數和頂隙係數。

標準齒輪是在各個齒輪的分度圓相切狀態下嚙合。而經過變位的齒輪的嚙合,是在嚙合節圓上相切嚙合。嚙合節圓上的壓力角稱為嚙合角。

嚙合角與分度圓上的壓力角(分度圓壓力角)不同。嚙合角是設計變位齒輪時的重要要素。

擴充套件資料

標準蝸桿和標準斜齒輪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

為了便於計算,蝸桿和斜齒輪均使用法向模數。對於蝸桿的齒部引數,我們必須對其進行轉化,引進當量齒數zv,其計算如下:

zv = k/tgλ (1)式中:k 表示蝸桿頭數,λ 表示導程角。

這樣,蝸桿-斜齒輪的中心距a 就按下式計算

a = 0.5* mn *(z1+zv)/cosλ (2)式中:z1 表示斜齒輪齒數,

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

蝸桿減薄(增厚)和斜齒輪變位時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

首先我們根據公式3,計算出蝸桿的變位係數。然後根據斜齒輪角度變位公式4 計算蝸桿-斜齒輪的嚙合中心距。

sfn =0.5*π*mn + 2*ξw*tgαn* mn (3)

a = (0.5*mn *(z1+zv)/cosλ)*cos(αt)/ cos(αt』) (4)

αt = arctg(tgαn/cosλ) (5)

invαt』 = 2*tg(αt)* ξ/( z1+zv)+invαt (6)

式中:sfn 表示蝸桿實際法向齒厚

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

ξw 表示蝸桿變位係數

αn 表示蝸桿的法向壓力角

αt』 表示端麵嚙合角

αt 表示斜齒輪的端麵壓力角

ξ 表示總變位係數(端麵)

7樓:姓煦祈冰蝶

節圓直徑d=2a/i+1,其中a-中心距,

i-速比z2/z1,

嚙合角conα=a0/a(conα0).其中a0-非變位嚙合時的中心距,a-變位後的中心距,α0-非變位壓力角(20°)。如果標準齒輪那是很容易的,節圓直徑就等於分度圓直徑d=mz,嚙合角就是20°(或14.

5°)。請看「機械原理」。

8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a=1/2m(z1+z2)=60mm

r1=1/2mz1=20mm

r1′=r1*a′/a=20*60.3/60=20.1mmr2=1/2mz2=40mm

r2′=r2*a′/a=40*60.3/60=40.2mmα=20º

a′cosα′=acosα

α′=arccos(acosα/a′)=arccos(60*cos20º/60.3)=20.77º

數學輔導團為您解答,不理解請追問,理解請及時選為滿意回答!(*^__^*)謝謝!

9樓:津雪霧濃

幾年級的啊?……看不懂,也沒有圖啊初中以下的不用看了……

直線齒條與齒輪配合的計算方法

10樓:吉長青藍壬

模數m,壓力角α要相同,其距離與你設計時的變位係數x(正變位增加x*m,負變位反之),相配合的齒輪齒數,變位係數x(正變位增加x*m,負變位反之)等有關!

齒輪齒數的計算?

11樓:紀桂蘭漫君

如果模數為1.25,第一齒輪的齒數為128齒,第二齒輪的齒數為637齒,1.5mm的模數計算出的齒數不是整數,所以模數得改為1.

25mm,796.178×3.14=2500mm。

因為你確定了另外乙個齒輪旋轉一周等於2500mm,所以另外乙個齒輪計算方法為分度圓乘以π就等於周長。標準中心距為478.125mm

12樓:海玉蘭井申

1、一般來說,保證一對齒輪能夠正常嚙合的基本齒數是:z>17,不然,輪齒會發生根切,通俗的說來就是:乙個輪齒的齒頂卡在了另乙個輪齒的齒溝(或叫齒間)裡,不得動彈,也就是發生干涉了,對於這樣小於17齒的齒輪,一般要用變位的方法來處理。

2、正常的嚙合狀態是:兩齒輪相當於是在分度圓處做「純滾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於齒數基本上沒有過多的約束,因此,可以根據需要調配出無限多的傳動比,也就是無限多的齒數關係,約束齒數的因素只有是否發生「根切」的問題。

3、一對嚙合的齒輪,其中,乙個輪齒的齒頂到另乙個輪齒的齒底間留有乙個間隙,叫「頂隙」頂隙一般等於0.25m,這是乙個必要的安全間隙,它保證嚙合執行的安全,換一種說法:正常嚙合中,齒頂圓基本上無有特別的約束因素,齒頂圓只是漸開線上乙個人為的終止點。

當然是在基礎理論保證下,乙個輪齒「齧出」的瞬間,而後一輪齒即刻能及時「齧入」的狀態即可,兩齒同時嚙合的重疊時間盡可能短,也就是不發生傳動干涉,在此,一般都將齒頂高(分度圓至齒頂的距離)定義為乙個模數,這是傳動研究的高層理論規範,工程運用按照這樣執行也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希望以上能夠幫助到你

斜齒圓柱齒輪模數計算公式,在斜齒圓柱齒輪設計中,應取什麼模數為標準值

模數m d z d的單位是mm 可以看出 m 1 p 25.4 25.4 p p 1 m 25.4 25.4 m 因此,模數m與徑節p的關係是互為倒數,只是單位制不同。相應於單位的換算,徑節與模數之間有如下的關係式 p 25.4 m式中p為徑節 1 英寸 為齒距 英寸 m為模數 毫米 1 工業定義 ...

已知齒輪直徑怎麼計算齒數,知道齒數,模數怎樣計算齒輪直徑?

z中途 外徑減2,除以模數,就等於多少齒。但是不知道模數也沒用。如果算模數就是 外徑減2,除以齒數,就是模數。反正就是這樣套的。不過外徑要準確。不然算出的資料會有誤差。具體公式 1 公式1 d 外徑 z 2 m 模數 z為齒數。2 公式2 h 2.25m h為齒高。詳細講解 1 所以先量出齒高,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