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架殲7能不能打下一架F15呢

時間 2021-05-27 01:51:29

1樓:

自從f-22服役後,關於隱身戰機的威力,以及3代機面對隱身戰機如何作戰的問題,就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那麼,如果是我國最新的殲16、殲10c等3.5代戰機,在與f-35這種機動性不那麼強的隱身戰機空戰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交換比又是多少呢?

如果只是從我國戰機的效能、配套的體系來推測,恐怕會給人一種主觀推測,或者“自賣自誇”的感覺。所以,這次我們用f-22、f-35與3代機、3.5代機的實際對抗結果來說明。

美軍內部,以及在多國參加的紅旗演習中,經常舉行各種機型,在各種作戰任務時的對抗演習。而f-15參與的,最著名的,就是與f-22的對抗了。

在多場(注意不是一場)近距、中距,不同模式下的對戰中,f-15被f-22打了個0:144,可謂被完全壓制。由此,f-22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就誕生了。

破了f-22這個神/話的,是一架機動性不如f-15的f-18戰機。不過,這架不是普通的f-18,而是專用電子戰型號e/a-18g。而且,還是格鬥過程中,利用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干擾了f-22的雷達,所以取得了一次勝利——注意,只是一次。

這架e/a-18g座艙下面刷有一個f-22影象,代表著擊落了一架f22。雖然只是一次,但是也給了人們希望。特別是如果面對的不是f-22,而是機動性遠不如f-22的f-35時。

f-35常規機動性介於f-16和f-18之間,在爬升、加速、最大速度等方面與f-15有著巨大的差距;而且,f-35也沒有向量發動機。

這個推測有實際對抗結果驗證。在美國紅旗軍演中,f-35在f-22的空戰掩護下,參與了與3代機的空戰對抗,然後取得了15:1的戰果。

而這個1,就是代表著被擊落一次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的f35,是有f22掩護的;如果沒有f22,那麼f35的損失會更大。

而且,以上戰果,是在3代機方沒有反隱身雷達參與的情況下的結果。如果3代機方使用的是3.5代戰機,配合反隱身雷達,以及集中優勢兵力,那麼交換比會進一步拉近。

按照我**方某次報告的說法,配合我方體系,殲10b/c在防禦作戰時,是可以對抗f-35的。由此來看,整體效能更好一些的殲16,就更不用說了;當然,交換比就是另一回事了。整體來說,其實,還是生產新一代的隱身戰機,比如殲20,更具價效比。

殲20雖然要貴不少,但綜合作戰效能,卻要高出許多,綜合價效比也更高。

2樓:雙魚小丸子其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進口24架蘇35戰機的問題。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中國進口了24架蘇35戰機,為何又大批量生產殲16戰機呢?截止目前,殲16戰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0架。

與俄羅斯的蘇35戰機、美國f15系列戰機,殲16戰機的效能,到底有多完美呢?認真的說,作者認為,殲16戰機的綜合效能,略低於f15戰機的最新版本。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戰機的發展歷程。由於舊時代的積貧積弱等一系列問題,在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我國空軍裝備的戰機,基本上都是從戰場上繳獲或者起義的。戰機的型號非常複雜,來自於多個國家,數量非常少,而且並不先進。

在噴氣式戰機已經出現的情況下,我國仍然以活塞式戰機為主。我國的航空基礎比較薄弱,一時之間還無法設計、生產戰機。在這樣的情況下,50年代中期,我國陸續開始了150多個重要專案。

奠定了自己的工業基礎,其中,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開始對米格17、米格19戰機進行仿製,並且推出了國產化的殲5戰機、殲6戰機。

2023年的建國10週年閱兵式上,國產化的殲5戰機,第一次飛過了檢閱臺。至於殲6戰機,則是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機,出現了“殲6包打天下”的口號。當時,由於各方面的影響,我國已經無法從蘇聯進口、仿製戰機了,更得不到戰機的詳細設計圖紙。

後來,我國通過第三國,獲得了蘇聯的米格21戰機,這是六七十年代比較經典的二代戰機。為了加強空軍的戰鬥力,我國通過一系列反向科研攻關,成功仿製了米格21戰機,出現了國產化的殲7戰機。目前,殲7戰機的後期改進型號,仍在空軍服役。

至於殲8戰機,則是面對米格23戰機的壓力,發展的一種高空高速戰機。由於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在80年代,殲8戰機的技術並不穩定。從7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和蘇聯的爭霸進入了最激烈的階段。

雙方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先進戰機,其中,美國推出了f14、f15、f16等戰機,蘇聯則先後推出了米格29和蘇27戰機。與美國、蘇聯的先進戰機相比,我國的殲7、殲8系列戰機,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在80年代中期,殲10戰機專案已經開始。

但研發第三代戰機需要漫長的週期,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90年代初期,我國從俄羅斯進口了一批蘇27sk戰機。請注意,航電系統落後是蘇式戰機的**病。進口的蘇27戰機,屬於原版貨,航電系統很落後,與現在的改進版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國陸續進口了100多架蘇27和蘇30戰機,由於蘇27戰機的效能完美,我國隨後還進口了生產線。開始生產國產化的蘇27戰機,沈飛通過對蘇27的機體結構進行充分和深入的瞭解,先後推出了國產化的殲11b和殲11bs戰機。最終,蘇27戰機在我國開枝散葉,出現了殲15和殲16戰機。

關於殲15戰機,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今天,我們主要聊聊殲16戰機。對於殲16戰機,很多人的認知,其實是有偏差的。

認為殲16戰機就是國產化的蘇30mkk,其實,蘇30mkk本身是俄羅斯對蘇-27ub的有限改進,主要有:加強機體結構、提高掛載能力、增設空中加油、進一步延長航程、改進航電、增加發射對地打擊**的能力等等。在21世紀10年代,各方面的效能已經明顯滯後了,尤其是航電系統,簡直無法形容。

殲16戰機是從殲-11bs戰機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

在《中國航空工業三十年》中,提到了沈飛對第三代戰機“對座艙設計和改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改進後的座艙佈局採用先進戰鬥機座艙顯示控制技術方案,切實保證了設計質量和進度。”除了全面改進航電系統,按照《中國航空報》的報道:“新機結構部分有80%的更改或重新設計、90%的系統改進。

”而且採用了新技術和新材料,各方面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經過重新設計之後,殲16戰機的外掛架中,有7個屬於1噸級外掛架。其中的3個,更是1.

5噸級外掛架。除了加掛空空導彈之外,還能加掛對地導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以及各種精確制導的炸彈、滑翔炸彈、普通航彈、集束炸彈。

殲16戰機安裝了最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的綜合水平,與美國最新的apg63v3或者apg82v1的水平基本相當。由於雷達的水平先進,能夠發射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除了不隱身,其制空作戰效能並不比殲-20差多少。在動力方面,殲16戰機安裝了兩臺wb10b發動機,推動力達到了13.

5噸/135千牛。從殲16的綜合效能來看,應該與美國f15sg戰機的水平相當。略低於最新的f15sa或者f15qa戰機,主要是動力方面的問題,此外,**種類不如f15家族。

但是,放眼世界各國,殲16戰機仍然是非常完美的。

目前,中國已經生產了超過200架殲16戰機。在我國空軍的戰機中,殲20戰機、殲16戰機和殲10c戰機,堪稱為三劍客。打一個比方:

殲20戰機負責踹門、殲16戰機負責補刀。至於殲10c戰機,則是一種主要以空戰為主的戰機,而殲16則是標準的多用途戰機。由於***戰機的**非常昂貴,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沒有完全換裝***戰機。

而是對第三代戰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因此,f15/f16/f18戰機,出現了一系列的三代半型號。我國的殲16戰機和殲10c戰機,也是這樣的發展模式。

對於殲16戰機和蘇35戰機,是否出現任務重疊的問題。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型別的戰機。蘇35戰機雖然兼顧了多用途,但仍是以空戰為主。

與殲16戰機、殲10c戰機相比,蘇35戰機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傳說中的雪豹雷達,未必比我國的國產雷達強。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6和殲10c戰機,更是擁有明顯的優勢。

所以說,三者的作戰目標並不一樣。在世界的多用途戰機中,殲16戰機,大體上與f15的最新型號相當,略微有所不足。關於我國戰機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在以後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慢慢聊。

3樓:沈浩說歷史

殲-7對陣f-15,前者是第2代高空高速戰鬥機的傑出代表,後者則是第3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如果雙方都脫離體系作戰,那麼兩者在空中相遇時,f-15的機載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儘管已經落後於相控陣雷達,但對於率先發現探測到空中的殲-7,仍然是綽綽有餘的。

在用機載雷達鎖定殲-7以後,獲得殲-7的飛行軌跡資料以後,f-15就能從容地發射aim-120c遠端空空導彈,將殲-7戰鬥機直接從空中敲掉。

殲-7對於不僅機體而且機載航電裝置等,都領先自身整整一代的f-15,基本上沒有什麼勝算,敗給f-15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殲-7屬於器不如人,輸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在大機群作戰中,仍然撇開有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引導和指揮的體系作戰,雙方機群在空中相遇時,仍然是f-15將率先發現空中的殲-7,畢竟其機載雷達可以探測和跟蹤超出視距範圍到近距離的戰鬥機,以及達到樹梢水平高度的目標。

f-15戰鬥機鎖定空中的殲-7機群時,能率先發射aim-120c遠端空空導彈,但在大機群作戰中,儘管殲-7會被大量擊落,但在機載紫外告警系統提醒下,憑藉高空高速和實施靈活機動的規避等手段,相信仍然會有漏網之魚的殲-7戰鬥機在這波aim-120c遠端空空導彈的打擊下生存下來。

當雙方高速接敵時,殲-7仍然具備發射pl系列遠端空空彈,甚至雙方進入近距離格鬥狀態時,儘管f-15能外掛aim-9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作戰效能非常強悍,但殲-7攜帶的pl-10近距格鬥空空導彈,也絕不是吃素的,況且,在空中“狗鬥”狀態下,單發輕型的殲-7未必就輸給雙發重型的f-15。

在殲-7和f-15近距離接觸中,殲-7具備了擊落f-15的能力,這絕非本文作者發揮想象力,特別是後期服役的殲-7g,取消了機頭的雷達測距器,換裝了國產el/m2001多功能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對空中目標仍然具備一定的探測能力。

顯然f-15絕非**戰鬥機,仍然有被殲-7裝備的機載雷達探測並鎖定的可能,發射pl系列遠端空空導彈,至少在理論上具備了遠距離擊落f-15戰鬥機的能力,這還是撇開體系作戰時的話題。

殲-7的航程和作戰半徑都比較有限,是典型的前線高空高速截擊機,一般都部署邊境前沿地區,執行的是國土防禦作戰,主動攻擊的能力非常有限。

儘管殲-7飛得高飛得快,但卻是飛不遠的“短腿先生”,又沒有空中受油能力,即便接受了空中加油,但由於油箱容量有限,殲-7仍然是飛不遠的。

在體系內作戰時,在空中預警機、地面雷達的導引下,彌補了殲-7部分戰機沒有機載雷達,即便部分戰機擁有機載雷達,但探測距離也不是很遠的弊端。

因此,殲-7就有了對來犯的f-15戰鬥機率先發射pl系列遠端空空導彈,不排除殲-7先行擊落了f-15戰鬥機的可能性。

因此,在體系內作戰時,殲-7肯定是架生龍活虎的輕型戰鬥機,先敵發現、先敵鎖定的任務,完全可以由空中預警機和地面雷達來完成,通過資料鏈實時將來襲的空中目標資訊輸給空中的殲-7,飛行員及時發射遠端空空導彈,反而有了先敵**、先敵擊落的可能。

即便在當下,殲-7戰鬥機也絕非一無是處,只要運用得當,特別是在體系內作戰時,仍然能發揮自身的巨大價值。完全依賴戰鬥機自身效能作戰的情況,在當下的現代化戰爭中,事實上是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是體系的對抗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