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 陶淵明飲酒其5的判斷題

時間 2025-04-29 02:05:06

1樓:清月泠熙

你想問什麼?解析還是什麼?

飲酒陶淵明是什麼體裁的詩 飲酒屬於哪類詩

2樓:漢匠文化

1、近體詩:絕句:4句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絕,七字稱七絕。

2、律詩:8句滑巧,聯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3、《飲酒》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一組五言古詩。陶淵明辭官隱退坦型後,他時常醉酒後詩興大發,書寫感慨,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讓讓猜。

如何理解陶淵明的《飲酒》這一首詩?

3樓:茫茫人海一亮星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中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有幾人不羨慕、嚮往、陶醉於陶淵明的田園生活?

近幾年,人們對田園「歸隱」生活趨之若鶩,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我們似乎很難找到一種真正的寄託,更多的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回到鄉村田園,迴歸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成了我們的心之所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現實生活中戾氣的迴避。

在凡事必言商,人情看利用價值的現代社會,對金錢的慾望使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巨集清做任何事情之前蔽液前先衡量這件事情能否給自己帶來利益或者帶來利益的多寡。親人朋友之間為了金錢利益翻臉無情的比比皆是,乙個人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他人的認可,都是以埋型金錢來衡量。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最真實,也是最無奈的寫照。如此這般,人心浮躁。浮躁的後果就是無盡的焦慮。

我們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迴避這種戾氣。怎麼做呢?首先想到的就是迴歸田園。

也許,現實中的田園生活並非我們想象的樣子,但是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乙個自己的田園:那裡風景如畫,生活簡單,鄰里和諧,人心善良。

其次,傳統的意識的慣性使然。

中國在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業社會為主,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間並不長。有句俗話講「往上數五代,誰都是農民」,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父祖輩們,對農村更是有極其深厚的感情。明朝著名文人唐伯虎有詩《桃花庵歌》雲: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下坐,酒醉還需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最後,一些人對田園歸隱生活的嚮往,是對自我的放棄。

現實生活中的諸般壓力,著實壓的人透不過氣來。大部分人選擇迎難而上,堅強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不負責任的退卻,甚至是對自我的放棄。放棄需要理由安慰自己。

所謂的「歸隱」就是最好的藉口。

我們無處歸隱,心安即是田園。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盛世錦園,過上嚮往的生活。我們無處歸隱,心安,既是田園。

飲酒 其七陶淵明 表達的思想感情

4樓:哦**健健康康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不願與世俗為伍,嚮往逍遙自得,悠然寧靜的生活,而決定隱居終身、修身潔行的感情。詩裡描寫了隱居鄉村的生活,表達了詩人要保持高尚堅貞的品格,出汙泥而不染的決心和對歸隱後自由寧靜生活的讚美之情。

陶淵明飲酒其七(全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陶淵明飲酒其七全文翻譯(譯文):

秋菊花盛正鮮豔,含露潤澤採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濃。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酒壺注杯中。日落眾生皆息止,歸鳥向林歡快鳴。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

5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寫對菊飲酒的悠然自得,實際蘊藏著深沉的感傷。秋天是菊花的季節。在百花早已凋謝的秋日,惟獨菊花不畏嚴霜,粲然獨放,表現出堅貞高潔的品格。

飲酒·其七》

陶淵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1)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

愁,逍遙閒適,自得其樂。

2)裛(yì意):通「浥」,沾溼。掇(duo 多):採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文選》卷。

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遊。』毛萇。

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於清醴,似浮萍。

之隨波。』」遠:這裡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 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 群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 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閒適意的生活。

譯文〕秋菊花盛正鮮豔,含露潤澤採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酒壺注杯中。

日落眾生皆息止,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

陶淵明《飲酒(其5)》

6樓:黛妮

一、陶淵明《飲酒(其5)》: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辯)

二、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歸田後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四、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7樓:魚小尐

●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簡介。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陶詩以其沖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里風光,為詩歌開闢一全新境界。

飲酒》組詩共二十二首,此為第三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並無內在聯絡,興至揮毫,獨立成篇。這首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於勞動之餘,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

陶詩的一大特色就是樸厚,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懷」等詞語阻斷對情理規律的探索和揭示,這或者就是詩歌迴歸自然的一種表現。

陶淵明的《飲酒》表達了什麼深刻含義,你是如何剖析?

8樓:夢之緣文化

結廬在人鏡,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詞賞析:陶淵明的這首詩詞,為五言古詩,大致意思就是居住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只要心志高遠,心不在繁華的地方,也就是心靜如水,心靜自然涼,自然也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便耀入眼簾,頓時心裡開闊起來。

山裡太陽日落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歸巢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該怎樣去表達,不是欲說還羞,而是一番感慨,內心意思是有這麼乙個清淨幽雅的境,真是難得,也是一種人生享受!

註釋。結廬:構築房屋。結,建造、構築。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2],世稱靖節先生。

潯陽柴桑(今九江星子縣)人。東晉末至南朝宋。

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3],有《陶淵明集》

和道家思想的薰陶。他最著名的詩詞,除了《飲酒》五首之外,有家喻戶曉的《桃花源記》

還有其中一首雜詩也很有名氣。詩詞如下: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作者以詩酒為題,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了他對當時的社會的不滿,憤懣不平壯志未酬的心情,提現了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嚮往的社會是和平與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會;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無身外之求的人生;喜愛的人生環境,也是恬靜而充滿自然之趣的鄉村。

陶淵明《飲酒》,是陶淵明最富有哲理性意味的詩句,特別是『心遠地自偏』為詩眼,他當時的心境,是過著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置身世外,超凡脫俗的一種境界,遠離塵世喧囂複雜紛繁的世界,樂的清閒自在。這首詩詞把豐富的思想內涵品味,通過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另有一番情趣和一種藝術韻味!

飲酒陶淵明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什麼內容

9樓:木子子木

1、詩人在於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歸隱田園、遠離世俗的寧靜安詳、閒適自得的心境。

2、若「見南山」的「見」字作「望」.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為什麼不能作「望」?

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還可以深一步說: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全在於人有著外在的追求。

外在的追求,必然帶來得之驚、失之憂,根本上破壞了生命的和諧。所以,在這表現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2、厭棄世俗,陶醉自然。

3、因為「見」字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時的悠閒,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從而很好地表現出了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賞析詩人歸隱後心境恬靜,不與權貴交往。悠然自得地欣賞自然美景,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他認為這種隱居生活含有人生真正的意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展示出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曠達的心胸,最有妙處。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一詞道出了詩人內心的悠閒,恬靜,自由;「見」字顯示詩人採菊石,不經意間與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情態。此二句妙在自己無心見山,然悠悠遠望,心與物遊,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句蘊含著這樣的哲理:

心靈既遠遠的擺脫了世俗的束縛,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情此景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實際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

這其中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去用語言來表達呢?詩人並非真的「忘言」,只不過一切已盡在不言中了。

《飲酒》(陶淵明)中的詩句,出自陶淵明《飲酒 其五 》中的詩句是

yh銀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喜歡蠍子的雙雙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人在大自然中.出自陶淵明 飲酒 其五 中的詩句是 飲酒 其五 東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 飲酒 中,最富哲理意味...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卿本果仁 飲酒 結廬在人境 是晉末宋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 飲酒二十首 的第五首,所以叫其五 陶淵明的飲酒 其五 的解釋。 西夕雨露 我家建在眾人bai聚居繁華道,du然而沒有zhi煩神應酬車馬喧鬧dao。要問我怎能如回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答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採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

關於下雪和飲酒的詩,關於飲酒的古詩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關於飲酒的古詩 1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宋代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