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牡丹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惜牡丹花白居易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時間 2021-10-27 20:14:41

1樓:鉞桐欣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靖西衰紅把火看,表現了詩人惜花之情深意,以及他的流連忘返

2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詩人惜花之情深,以及他的流連忘返吧.

3樓:浩花天

白居易在元和年間寫過二首《惜牡丹花》詩,這一首是寫於「翰林院北廳」的牡丹花下的,全詩通過乙個獨特的視角寫了他對翰林院中這兩株牡丹花的厚愛,以及因為花期將過而產生的戀戀不捨的複雜心態,活脫脫是乙個護花使者的痴情形象。

牡丹花是大自然創造的美,歷來有「天香國色」的美譽,不過,在百花吐豔、群芳爭卉的季節裡,她卻總是姍姍來遲,頗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等到她一旦怒放、佔盡春光的時候,一年的花事已經有了最後的晚宴的味道了。對白居易的這首《惜牡丹花》,我們也應該放在這樣乙個時間背景下來欣賞,也許就可能體會出他對牡丹花的一片衷腸,其實也就是對即將逝去的春天的無限惋惜了。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全詩以「惆悵」一詞領起,為全詩的感情基調抹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感傷色彩。人們也許會忍不住要問,詩人在感傷什麼呢?

因為第一句中並沒有明確交待原因,只說惆悵的是「階前紅牡丹」而已,初讀起來,不禁使人感到有幾分突兀,這庭院中的紅牡丹,為什麼會讓詩人感傷不已呢?讀完第二句時,讀者才恍然大悟了,原來是在傍晚時分,白居易發現,階前的牡丹花叢,只剩下兩枝還在開花了,這裡的「殘」字應是殘留而不是殘敗的意思。花開自有花落時,而且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花枝敗落非但不值得悲傷,相反,還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植物生理現象,根本不應該為此而觸景傷懷。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講過一句名言,叫作「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本無心於愛護萬物,只是讓它們自生自滅而已。只是多愁善感的人類,為許多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人為地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感**彩而已。

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這個道理。白居易在傍晚時分,為了院中僅剩的兩枝還在開花的紅牡丹而黯然神傷,而且,詩人還調動了他那異常敏感豐富的想象力,事先預計到今天晚上就是這兩枝碩果僅存的紅牡丹盛開的最後一夜了,所以他無限惋惜地感嘆「明朝風起應吹盡」,因此便不由得要盡一切可能,來加倍珍惜她,呵護她了。不過,大家都明白,自然規律是不可違反的,在這最後的一夜,白居易又將如何行事呢?

誰也不會想到,他對花的熱愛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了,所以他要「夜惜衰紅把火看。」憑心而論,即將衰敗的牡丹花恐怕已經沒有當初富貴嬌豔的光彩了,不過,情人眼裡出西施,白居易此時的這種感情並不帶任何功利的色彩,他也不是為了牡丹花的美麗所打動,而是為這美麗的牡丹花即將逝去而無比惋傷,他要同他心愛的牡丹花相依相伴地度過這最後的一夜。在「衰紅」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忠實地守護在她們的身邊,唯其如此,他才會感到安心踏實。

這種性情在今天的人來看,恐怕會覺得大可不必,甚至會認為是多此一舉的吧。

在我們今天熟悉的古詩詞中,也有不少珍惜光陰、傷春惜花之作,那麼白居易這首詩與上述作品有什麼獨到之處呢?首先,《古詩十九首》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叫做「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與白居易此詩的意境頗為接近,但《古詩》的意思是說要夜以繼日地享受生活,完全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後來李白也說過,「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古風》),他把人生的百年細分為一天天來計算,而且打算每天都要一天當成兩天來過,真有一種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勁頭,不過,無名氏的《古詩》也罷,李太白的《古風》也罷,都是為了自己精神的愉悅才這樣珍惜轉瞬即逝的光陰的,在他們秉燭的那些夜晚裡,可能宴飲豪歌,燈紅酒綠,快意非常。

白居易卻與他們的這種嚮往有明顯的不同,他既不邀請親朋好友,吟詩**,也不觥籌交錯,對酒當歌,而是要乙個人靜下心來,提一盞長明燈,與即將凋謝的牡丹花為伴,可以想象,這一夜,他不會因此而有任何心情上的快意與享樂,他的「夜惜衰紅把火看」,雖然在形式上,同屬「秉燭」,但在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精神與追求,正是這種明知如此只會有痛苦與悲涼,卻仍然欲罷不能、非此不可的那乙份難能可貴的執著,才使得這首小詩感動了當時和後來的無數有情人。在介紹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詩的文章裡,我們說他有一雙美學家發現美的眼睛,而從這首《惜牡丹花》詩中,我們又能體會出他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由衷的喜愛和珍惜。

對於這種惜花之情,歷來文人都有所表現,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盛唐詩人孟浩然的《春曉》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同樣飽含著對春天的熱愛,早上一覺醒來,神清氣爽,特別是聽到窗外那一聲聲婉轉如歌的鳥鳴,詩人雖然足未出戶卻已經分明陶醉在無限的春光中了。

不過,他突然又想到了自己在睡夢中依稀聽到的風雨之聲,心中又不由得感到有些沉甸甸的,因為這陣風雨過後,不知會吹落多少嬌嫩的花朵,殘枝敗蕊,落紅飄零,固然讓人心痛,可是如果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還沒有來得及綻放她們生命中最光彩的一面,就碰上了這一場不期而至的「夜來風雨」,豈不讓人掃興?詩歌就是在這樣自然而然的聯想中,由贊春賞春翻為惜春嘆春,整首小詩就像是一曲如歌的行板那樣,如泣如訴地歌頌著春天的美好,嘆息著春天的短暫。

相同意境但寫得更加委婉動人的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是乙個「夜來風雨聲」,女詞人早上醒來之後,第乙個念頭就是擔憂,所以還沒有起床,便趕緊問正站在窗前卷窗簾的侍女,讓她好好看一看,經過這一夜「雨疏風驟」的洗禮之後,院子裡的海棠情景如何了?其實,女詞人根本不用等到回答,早就曉得答案了,不過,粗心的侍女可沒有李清照那樣的惜香憐玉,**曉得女主人的良苦用心,所以她只不過往外面隨便看了一眼,便大大咧咧地回答說,「海棠花經受了一夜風雨的考驗,和昨天一樣,依舊活著。

」聽了這樣的回答,簡直讓李清照哭笑不得,她忍不住一再地重複起來,你知道嗎,你知道嗎,肯定是綠葉更加綠了,可是紅花卻肯定是凋零了呀!

白居易這種視角獨特、感受細膩的《惜牡丹花》詩一出,便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很大興趣,隨即有不少意境相似之作紛紛問世,著名的有李商隱的《花下醉》中的名句「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這在客人散去之後,「更持紅燭賞殘花」的淒美意境,分明是白居易「夜惜衰紅把火看」一句的翻版;而大文豪蘇東坡筆下的海棠花,卻已經頗有楚楚動人的盛裝女子的風姿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藝術的創造中,獨闢蹊徑的眼光與不同凡響的感受是多麼的可貴,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事物,如花開花落,只要用心體會,都能挖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來,而白居易二首《惜牡丹花》說明他正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田南池)

惜牡丹花白居易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在元和年間寫過二首《惜牡丹花》詩,這一首是寫於「翰林院北廳」的牡丹花下的,全詩通過乙個獨特的視角寫了他對翰林院中這兩株牡丹花的厚愛,以及因為花期將過而產生的戀戀不捨的複雜心態,活脫脫是乙個護花使者的痴情形象。

牡丹花是大自然創造的美,歷來有「天香國色」的美譽,不過,在百花吐豔、芳爭卉的季節裡,她卻總是姍姍來遲,頗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等到她一旦怒放、佔盡春光的時候,一年的花事已經有了最後的晚宴的味道了。對白居易的這首《惜牡丹花》,我們也應該放在這樣乙個時間背景下來欣賞,也許就可能體會出他對牡丹花的一片衷腸,其實也就是對即將逝去的春天的無限惋惜了。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全詩以「惆悵」一詞領起,為全詩的感情基調抹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感傷色彩。人們也許會不住要問,詩人在感傷什麼呢?

因為第一句中並沒有明確交待原因,只說惆悵的是「階前紅牡丹」而已,初讀起來,不禁使人感到有幾分突兀,這庭院中的紅牡丹,為什麼會讓詩人感傷不已呢?讀完第二句時,讀者才恍然大悟了,原來是在傍晚時分,白居易發現,階前的牡丹花叢,只剩下兩枝還在開花了,這裡的「殘」字應是殘留而不是殘敗的意思。花開自有花落時,而且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花枝敗落非但不值得悲傷,相反,還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植物生理現象,根本不應該為此而觸景傷懷。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講過一句名言,叫作「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本無心於愛護萬物,只是讓它們自生自滅而已。只是多愁善感的人類,為許多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人為地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感彩而已。

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這個道理。白居易在傍晚時分,為了院中僅剩的兩枝還在開花的紅牡丹而黯然神傷,而且,詩人還調動了他那異常敏感豐富的想象力,事先預計到今天晚上就是這兩枝碩果僅存的紅牡丹盛開的最後一夜了,所以他無限惋惜地感嘆「明朝風起應吹盡」,因此便不由得要盡一切可能,來加倍珍惜她,呵護她了。不過,大家都明白,自然規律是不可違反的,在這最後的一夜,白居易又將如何行事呢?

誰也不會想到,他對花的熱愛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了,所以他要「夜惜衰紅把火看。」憑心而論,即將衰敗的牡丹花恐怕已經沒有當初富貴嬌豔的光彩了,不過,情人眼裡出西施,白居易此時的這種感情並不帶任何功利的色彩,他也不是為了牡丹花的美麗所打動,而是為這美麗的牡丹花即將逝去而無比惋傷,他要同他心愛的牡丹花相依相伴地度過這最後的一夜。在「衰紅」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忠實地守護在她們的身邊,唯其如此,他才會感到安心踏實。

這種性情在今天的人來看,恐怕會覺得大可不必,甚至會認為是多此一舉的吧。

在我們今天熟悉的古詩詞中,也有不少珍惜光陰、傷春惜花之作,那麼白居易這首詩與上述作品有什麼獨到之處呢?首先,《古詩十九首》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叫做「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與白居易此詩的意境頗為接近,但《古詩》的意思是說要夜以繼日地享受生活,完全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後來李白也說過,「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古風》),他把人生的百年細分為一天天來計算,而且打算每天都要一天當成兩天來過,真有一種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勁頭,不過,無名氏的《古詩》也罷,李太白的《古風》也罷,都是為了自己精神的愉悅才這樣珍惜轉瞬即逝的光陰的,在他們秉燭的那些夜晚裡,可能宴飲豪,燈紅酒綠,快意非常。

白居易卻與他們的這種嚮往有明顯的不同,他既不邀請親朋好友,吟詩**,也不觥籌交錯,對酒當,而是要乙個人靜下心來,提一盞長明燈,與即將凋謝的牡丹花為伴,可以想象,這一夜,他不會因此而有任何心情上的快意與享樂,他的「夜惜衰紅把火看」,雖然在形式上,同屬「秉燭」,但在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精神與追求,正是這種明知如此只會有痛苦與悲涼,卻仍然欲罷不能、非此不可的那乙份難能可貴的執著,才使得這首小詩感動了當時和後來的無數有情人。在介紹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詩的文章裡,我們說他有一雙美學家發現美的眼睛,而從這首《惜牡丹花》詩中,我們又能體會出他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由衷的喜愛和珍惜。

對於這種惜花之情,歷來文人都有所表現,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盛唐詩人孟浩然的《春曉》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同樣飽含著對春天的熱愛,早上一覺醒來,神清氣爽,特別是聽到窗外那一聲聲婉轉如的鳥鳴,詩人雖然足未出戶卻已經分明陶醉在無限的春光中了。

不過,他突然又想到了自己在睡夢中依稀聽到的風雨之聲,心中又不由得感到有些沉甸甸的,因為這陣風雨過後,不知會吹落多少嬌嫩的花朵,殘枝敗蕊,落紅飄零,固然讓人心痛,可是如果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還沒有來得及綻放她們生命中最光彩的一面,就碰上了這一場不期而至的「夜來風雨」,豈不讓人掃興?詩就是在這樣自然而然的聯想中,由贊春賞春翻為惜春嘆春,整首小詩就像是一曲如的行板那樣,如泣如訴地頌著春天的美好,嘆息著春天的短暫。

相同意境但寫得更加委婉動人的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是乙個「夜來風雨聲」,女詞人早上醒來之後,第乙個念頭就是擔憂,所以還沒有起床,便趕緊問正站在窗前卷窗簾的侍女,讓她好好看一看,經過這一夜「雨疏風驟」的洗禮之後,院子裡的海棠情景如何了?其實,女詞人根本不用等到回答,早就曉得答案了,不過,粗心的侍女可沒有李清照那樣的惜香憐玉,**曉得女主人的良苦用心,所以她只不過往外面隨便看了一眼,便大大咧咧地回答說,「海棠花經受了一夜風雨的考驗,和昨天一樣,依舊活著。

」聽了這樣的回答,簡直讓李清照哭笑不得,她不住一再地重複起來,你知道嗎,你知道嗎,肯定是綠葉更加綠了,可是紅花卻肯定是凋零了呀!

白居易這種視角獨特、感受細膩的《惜牡丹花》詩一出,便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很大興趣,隨即有不少意境相似之作紛紛問世,著名的有李商隱的《花下醉》中的名句「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這在客人散去之後,「更持紅燭賞殘花」的淒美意境,分明是白居易「夜惜衰紅把火看」一句的翻版;而大文豪蘇東坡筆下的海棠花,卻已經頗有楚楚動人的盛裝女子的風姿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藝術的創造中,獨闢蹊徑的眼光與不同凡響的感受是多麼的可貴,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事物,如花開花落,只要用心體會,都能挖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來,而白居易二首《惜牡丹花》說明他正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田南池)

牡丹花怎樣養護,牡丹花怎麼養,牡丹花的養護方法

養花師傅 牡丹花怎麼養?牡丹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用心養。 曉月花卉園藝場 牡丹花國色天香,養護時應該注意什麼 牡丹花怎麼養,牡丹花的養護方法 園藝師花大大 很多人喜歡牡丹花,今天花痴就來分享一下牡丹花的栽種與養護技巧 鄉村小薛 盆栽牡丹花怎麼養?牡丹花養殖技巧! 農村養...

牡丹花怎麼養牡丹花的種植方法,牡丹花怎樣培養種植?

洛陽是乙個以牡丹花而聞名的城市,那裡也種植了許許多多美麗的牡丹花,牡丹它是屬於多年生的落葉小灌木,它的花色澤艷麗,富麗堂皇是有著花中之王的美譽的。牡丹花廣受人們喜愛,其艷麗的色彩,漂亮的花型,美好的寓意都是人們對其喜愛的原因。下面了解下牡丹花種植以及相關知識。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

牡丹花怎樣培植才最好的,牡丹花怎麼種植?

生物學特徵 毛茛科芍藥屬落葉小灌木,株高50 200厘公尺。枝條粗壯。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闊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先端3 5裂。花大,單生枝頂,花徑10 30厘公尺 花形多,花色豐富。自然花期4 6月。習性 原產中國。耐寒性強,喜溫暖 陽光充足或弱蔭的環境,忌諱酷熱和夏季的曝曬。要求深厚肥沃 排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