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蝗蟲 蟬的習性有哪些?

時間 2025-07-25 11:30:31

1樓:網友

1、螳螂的生活習性:螳螂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善於利用「心理戰術」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屬於益蟲。螳螂的生活環境為草叢,為了避免被天敵發現,一般的螳螂顏色多為綠色,除綠色外黃色也比較常見。

2、蝗蟲的生活習性: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要食物,是農業害蟲。

蝗蟲一般屬於兼性滯育昆蟲枝擾,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內越冬,壽命大約6個月。成蟲與蝗蝻都啟搭陵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3、蟬的生活習性: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潛伏」四年後鑽出地面。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悄戚盛期,卵多產在4~5公釐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4、蟈蟈:後足強健、大腹,善跳躍。生於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於草中,或在植物莖杆上爬行、棲息、覓食。主要吃植物的莖、葉、瓜、果等。

5、毛蟲:一般只在某種或某些植物上生活,並以其為食,直到變為成蟲。而後交配並尋找此類植物產卵。它們一般以寄主的葉或果實為食。

毛蟲中群居、獨居的都有,變為成蟲前,一般會蛻4-6次皮,以便不斷長大,最終做蛹。蛻皮、做蛹前會不吃不喝,一動不動。

蝗蟲跟螳螂的區別

2樓:獨見鶴梧桐

分類不同:蝗蟲屬於直翅目,螳螂屬於螳螂目。

外觀不同:蝗蟲的體色多為綠色、黃褐色,顏面垂直,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兩側有暗色縱條紋,前翅狹長且具有褐色、暗色的斑紋,後翅無色透明。螳螂的身體呈流線型,體色多為綠色、褐色,頭部呈扇形,複眼突出,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腹部肥大,後翅比前翅薄。

一、分類不同

1、蝗蟲:屬於直翅目、蝗亞目。

2、螳螂:屬於螳螂目、六足亞門。

二、外觀不同

1、蝗蟲:體色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前翅狹長,常超過後足脛節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紋,後翅無色透明。

2、螳螂:身體呈流線型,體色以綠色,褐色為主,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頭部呈扇形,複眼突出,大而透亮,腹部肥大,後翅比前翅要薄。

三、食物不同

1、蝗蟲:屬於植食性昆蟲,能夠以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葉片、花蕾,造成缺刻和孔洞,對於農業生產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2、螳螂:屬於肉食性昆蟲,喜歡捕食蚜蟲、蝗蟲、毒蛾、刺蛾、金龜子、葉蟬、棉鈴蟲、粉蝨等農業害蟲。

螳螂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3樓:小楓帶你看生活

螳螂生活習性如下:螳螂一般生活在熱帶地區,生活週期均在一年內可以完成。一生裡需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螳螂的擬態行為非常厲害,平常通過這樣的行為可以獲得食物或減小傷害。

平時吃蝗蟲、蒼蠅、蚊子、蝶、蛾等害蟲,因而是益蟲。

螳螂外形特徵:螳螂的外形極為勻稱,有著鋒利的前臂與帶鉤的六條腿,這六條腿可以牢牢的抓住葉子,即使劇烈的搖晃也不會使它掉下來。

一對鞭狀的觸角輕輕擺動著,兩對翅膀,外面一對像兩片嫩綠的。柳葉,裡面一對半透明,兩對翅膀緊緊的貼著肚皮,一對又大又修長的「大刀」長在前胸。

4樓:學海無涯回頭是案

螳螂好鬥,有鐮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後母螳螂通常會吃掉公螳螂。善於伏擊獵物,身上的顏色通常是隱蔽色,而翅的內側顏色較鮮豔,用於遇到天敵時,突然開啟翅膀,露出鮮豔的內側,恐嚇敵人。

螳螂的生活習性,螳螂的生活習性外貌樣子

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 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因為螳螂的身體外表顏色有綠 褐等之分,所以生長環境也不相同,綠...

螳螂的特徵和生活習性,野生螳螂的生活習性

倫觀社會 螳螂喜歡生存在氣溫高陽光充足的地方,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體長55到105毫米,身體流線型,以綠色,褐色為主,標誌性特徵是有兩把 大刀 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大刀鉤末端長有攀爬的吸盤。頭部呈扇形,複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黃綠色為主。螳螂具有趨光性。螳螂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

螳螂捕蟬歷史背景,螳螂捕蟬的歷史背景

雨說情感 春秋時,吳王想派兵攻打楚國。他已經下定了決定,不再聽任何不同意見。乙個年輕的侍衛官想勸說吳王,又不敢直說,就拿著一把彈弓在後花園走來走去,衣服被露水打濕了也毫不在意。他就這樣在花園裡轉了三天。吳王覺得奇怪,就問這個侍衛官為什麼每天大清早就跑到花園裡。侍衛官回答說 在後花園的樹上,有乙隻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