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板塊邊界的主要型別

時間 2021-05-05 07:13:27

1樓:匿名使用者

板塊邊界分為生長邊界(張裂)和消亡邊界(碰撞)。

生長邊界: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的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到達頂部冷卻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殼。

以後繼續上公升的岩漿,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厘公尺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和擴張。

生長邊界除了形成海嶺外還會形成新的大洋,比如大西洋;裂谷,比如東非大裂谷。

消亡邊界: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俯衝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形成很深的海溝。

消亡邊界除了形成海溝外還會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比如喜馬拉雅山脈;島弧,比如亞洲東部;山脈,比如科迪勒拉山系。

下圖中的紅色的是生長邊界,藍色的是消亡邊界。

2樓:匿名使用者

板塊邊界劃分的主要依據是板塊邊緣的構造、活動性和板塊內部的整體性。板塊的邊界有三種型別:離散型、聚斂型和剪下型板塊邊界。

洋脊擴張帶是離散型或張裂型板塊邊界

沿此邊界板塊**並作離散運動,地幔物質湧出,產生洋殼,因此又稱為生長型板塊邊界。

海溝是聚斂型板塊邊界

沿此邊界兩個相鄰板塊作相向運動,大洋板塊發生俯衝消減,因此它又稱為消減型板塊邊界。

轉換斷層是一種特殊型別的板塊邊界 沿此種邊界既無板塊的增生,又無板塊的消減,而是相鄰兩個板塊作剪下錯動。

以上三種板塊邊界主要位於洋底或洋陸交接處。此外,大陸內部的地縫合線,則是兩個大陸之間的碰撞帶代表已經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塊劃分的重要依據。

3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板塊的邊界有三種型別:離散型、匯聚型和守恆型板塊邊界。

離散型邊界

又稱生長邊界,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見於洋中脊或洋隆,以淺源**、火山活動、高熱流和引張作用為特徵。洋中脊軸部是海底擴張的中心,由於地幔對流,地幔物質在此上湧,兩側板塊分離拉開。

上湧的物質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圈,新增到兩側板塊的後緣上。

匯聚型邊界

又稱消亡邊界,兩個相互匯聚、消亡的板塊之間的邊界。相當於海溝或地縫合線。可分為兩個亞類:

大洋板塊在海溝處俯衝潛沒於另一板塊之下,稱為俯衝邊界,現代俯衝邊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緣;大洋板塊俯衝殆盡,兩側大陸相遇匯合開始碰撞稱為碰撞邊界,歐亞板塊南緣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是典型的板塊碰撞帶的例項。

守恆型邊界

兩個相互剪下滑動的板塊之間的邊界。相當於轉換斷層。**、岩漿活動、變質作用、構造活動等主要發生在板塊邊界。

板塊邊界的研究是板塊構造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火山也特別多在邊界附近,其它如張裂、岩漿上公升、熱流增高、大規模的水平錯動等,也多發生在邊界線上,地殼俯衝更是碰撞邊界劃分的重要標誌之一;可見板塊邊界是地殼的極不穩定地帶 轉換型邊界位於相鄰板塊相互錯動的地方,沿轉換斷層發育,在邊界處既沒有物質的增生,也沒有物質的消減。轉換型邊界的**影響,它們分隔了大洋洋脊。

斷裂兩邊出現的地質體年齡略有差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斷裂帶附近,地殼減薄。轉換斷層以不同的形式將匯聚板塊和離散型板塊邊界連線起來。

在被錯斷的各段洋脊處,轉換斷層將兩個離散型板塊邊界連線起來,轉換斷層也可以將山脊與海溝或海溝與海溝連線起來。但不管轉換斷層以何種方式連線其它板塊邊界,轉換型邊界都與板塊相對運動的方向平行。

4樓:匿名使用者

板塊邊界亦稱板塊邊緣,是板塊間結合的地方。一般來講,板塊內部是相對比較穩定的,而板塊和板塊之間的交界地帶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

板塊邊界劃分

板塊邊界劃分的主要依據是板塊邊緣的構造、活動性和板塊內部的整體性。板塊的邊界有三種型別:離散型、聚斂型和剪下型板塊邊界。

洋脊擴張帶是離散型或張裂型板塊邊界

沿此邊界板塊**並作離散運動,地幔物質湧出,產生洋殼,因此又稱為生長型板塊邊界。

海溝是聚斂型板塊邊界

沿此邊界兩個相鄰板塊作相向運動,大洋板塊發生俯衝消減,因此它又稱為消減型板塊邊界。

轉換斷層是一種特殊型別的板塊邊界

沿此種邊界既無板塊的增生,又無板塊的消減,而是相鄰兩個板塊作剪下錯動。

以上三種板塊邊界主要位於洋底或洋陸交接處。此外,大陸內部的地縫合線,則是兩個大陸之間的碰撞帶代表已經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塊劃分的重要依據

高中地理消亡邊界vs生長邊界,地理板塊構造學說中,哪些是生長邊界,哪些是消亡邊界(高中會考過就可以了)

我是還珠樓主 生長邊界 板塊張裂的地方可以出現在兩種情況 其一 如果板塊張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那麼要形成海嶺。由於海底洋殼要比陸地陸殼要薄,所以岩漿湧出冷卻形成海嶺。如大西洋的中間由於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就形成了一個大洋中脊 海嶺 其二,如果板塊張裂的地方在大陸上,那麼要形成裂谷。由於陸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