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的作法,古代古詩的體裁

時間 2023-10-07 17:15:04

古代古詩的體裁

1樓:shine鬼羽

古詩的體裁

1、古體詩:相對於「近體詩」而言,一般指唐以前出現的詩歌,又稱古詩古風。其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

句式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均可;不講究平仄、對仗;押韻較寬,可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廣義的古體詩包括四言詩、樂府詩;狹義的則僅指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分別叫做「五古」、「七古」。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亦稱「今體詩」。因在音韻、格律方面有嚴格要求,故又稱「格律詩

包括律詩和絕句,主要特點是:字句規定嚴格,講究對仗,注意聲韻平仄。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聯(一、二句)、頷聯(二、三句)、頸聯(四、五句)和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2樓:厙若楓

古詩體裁有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用韻較為自由近體詩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3樓:網友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古體詩,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近體詩鼎盛於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於宋代,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曲鼎盛於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古體詩的要求和規則

4樓:窶雎閂鬈

古體詩。的要求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古體詩規則:古體詩的平仄並沒有任何規定。

從詩句的字數看,古體詩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

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派正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雹散知道是古體詩。《詩經》

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

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源羨氏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

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

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

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古體詩代表作

5樓:健身達人小俊

1、樂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胡衫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褲陪腔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亂祥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體詩的要求和規則

6樓:1123456熱熱熱

古體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其要求和規則包括:

1、字數限制:每句詩的字數固定,多為4個或5個字。

2、韻律要求:每句詩必須有韻腳,並且與前後句的韻腳相對應,呈現出整體的韻律美感。

3、語言表達要求:古體詩注重棗磨意境與意象的營造,常採用比喻、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以及象徵性的意象和隱喻。

4、情感表達要求:古體詩通常表達作者深沉的情感、思想和體驗,強調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文化內涵。

總之,古體詩在形式、表達和情感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要求和規則,旨在展現出高度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積澱。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

1、語言形式:古體詩使用的是古代漢語,包括韻律、聲調和字形等特徵;而近體詩則使用現代漢語,不強調韻律和聲調。

2、韻律格律:古體詩通常採用五言或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古典韻律格律;而近體詩則沒有固定的韻律和格律。

3、表現手法:古體詩注重表現文化和曆史傳統,內容多為詠史懷古、抒情、寫景等;而近體詩則更加自由,可以表達各種主題和情感。

總體而言,搏乎古體詩和近體詩在語言形式、韻律格基岩悉律、表現手法等方面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時期文學風貌的不同特點。

古詩體裁

7樓:金色盛典歷史

古詩的體裁有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現代詩。古體詩包括古詩、楚辭、樂府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詞又被稱為曲子、長短句等,分為單調和雙調,曲又被稱為詞餘、樂府。

古詩體裁的分類

1、古體詩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陪則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2、近體詩

近體詩,近體詩是南北朝時期出現、至唐朝而成熟的詩體,其特點是講究格律,即規範詩作包括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的四方面因素。近體詩只允許五種型別,即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和排律。蘆遲棚。

3、詞

詞又被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旦清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4、曲

曲又被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它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它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

怎麼區別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

受墨徹吾雪 古體詩也叫古詩 古風。說白了,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每首詩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韻,都沒有規定。為了便於大家掌握,我們以唐代為界來說。唐代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這包括 詩經 中的詩 楚辭 中的詩 漢樂府 中的詩及 三曹 詩歌 陶淵明的詩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後,詩人們也寫了許多古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發展是什麼,古體詩和近體詩分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古體詩 或 古風 該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 文人詩 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 古體詩 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 如 詩經 五言 如 漢樂府 詩 七言 如曹丕 燕歌行 雜言 如...

今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古體詩與今(近)體詩到底有何區別?

詩的體格大致分為今體和古體兩大類。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麼叫,我們現在也跟著這麼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 齊梁體 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古體和近體在句法 用韻 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 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