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特點,梅花的特點是?

時間 2021-10-14 22:25:29

1樓:匿名使用者

梅花梅,「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

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侷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如殷商文獻《書經·說命》中有「若做和羹,爾惟鹽梅」。春秋時期的《詩經》**現了「山有嘉卉,候慄候梅」的描述,人們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

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中,開始描述「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天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公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發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公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湧現。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詠梅絕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元時代,梅花文化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文化上,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其作品之多為歷朝歷代之最,梅花也於此時確立了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

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

餘如北宋的蘇試、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由於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的閒情雅趣促進了私家園林的興起,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梅畫作品日漸豐富,湧現出一批擅畫梅花的大家,如高僧華光寺長老仲仁、趙佶、楊無咎、馬遠、趙孟堅等。

《全宋詩》中,梅花題材的文學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詞》中詠梅詞1120多首。

明清兩代是梅花文化的發展期,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巨集、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

2樓:可愛柔骨魅兔

從表面上看,你應該是堅強並保守的,甚至你周圍的朋友都會以為你清冷得有些孤傲。但是你卻是有非同尋常的熱情在面對著生活,在你的心底更有著對世間一切最純真的想法。你有情卻不多情,你可以改變卻不善變。

膚淺的男人不會觸碰你,走進你的一定是注定幸福的男子。

梅花的特點是?

3樓:胖大熙

梅花的特點是:梅花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

花萼5,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子房密被細柔毛。

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案子,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梅花的總品種達三百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遊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也有紫色、淺綠色。

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4樓:zanier科技

梅花的特點是: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梅花有一定的抗旱效能。

用途廣泛。

許多態別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是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

5樓:徐天來

形態特徵

株高約5-10公尺,幹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

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幹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

(如圖)

桱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果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公尺,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藥。梅花酒在日本和南韓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

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胭制後曬乾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花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遊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姿色、淺綠色。

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公尺,萼筒鐘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

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

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幹腐流膠病等。

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藥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種類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遊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分布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乙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

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

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乙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

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南韓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此外,梅花與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係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公尺,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ume(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公尺。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

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

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

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台灣: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生長習性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品種分類

1. 梅花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遊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遊,僅1類(龍遊梅類)1型(玉蝶龍遊型)。

第四類名為杏梅。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首次對它進行了記載,花、葉、枝居於梅杏之間,『杏梅類』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下有單瓣杏梅型及春後型。

第五類是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

2. 按生長狀態分為野生梅樹(野梅)和家梅;

3. 按用途可分為食用梅和觀賞用梅;

4. 依枝幹的形態特徵分為直枝梅、垂枝梅和龍遊梅等

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

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

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干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藥,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藥,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幹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藥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噁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

后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

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薰之,令幹即成矣。

」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痺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藥用範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鬱,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生。

紅梅有什麼特點,梅花的特點是什麼

1 花每節1 2朵,無梗或具短梗,花呈淡粉紅或紅色,栽培品種則有紫 紅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梅花可分為系 類 型。如真梅系 杏梅系 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2 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3 喜溫暖氣候,有一定的耐寒力,花期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梅喜...

梅花的特點

蒸餾和分餾都是分離液態混合物的方法。蒸餾和分餾都是利用液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通過控制溫度加熱,使一部分物質經汽化,然後冷凝液化再收集,另一部分還保持原來的狀態留在原來的裝置中。蒸餾和乾餾過程都是物理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將原來的物質分離。蒸餾和分餾的差別主要在於,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

這段話寫出了梅花的特點她們分別是梅花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用波

阿灜小姐 1 花開得早 二十四番花信風,一侯是梅花,開得最早.2 花開得多 邁進後園,臘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3 花開得美 那花白裡透黃,黃裡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4 花開得香 梅飄香而送暖.有關句子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