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為什麼被稱為回族 回回?“回”到底為何意

時間 2021-08-30 10:38:34

1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的由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也有稱作“回民”的。“回回”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回族的族源是兩回事。

“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指的是“回鶻”,即維吾爾族。元代的漢文史書中,便把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西亞、中亞的各族穆斯林均統稱為“回回”。這時“回回”的涵義是西亞、中亞和新疆的穆斯林了。

歷史上,蒙古文史料中的sartqul一詞,常用來指中亞一帶的穆斯林商人,即指“回回”。明代《回回館雜字》(漢語、波斯語分類詞彙),《高昌館雜字》(漢語維吾爾語分類詞彙)中,“回回”一詞都被寫作musulman(穆斯林)。迄今,在不同的地區,各民族語中對回族還有各自不同的稱呼。

如藏族稱回族為kace,據說是因**的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克什米爾而得名。在有的蒙古族地區,蒙古族把回族稱作為hotun,據說那裡的部分回族來自新疆和田(hotan),hotan在蒙古口語中因母音和諧的關係讀成hotun了。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把回族稱作 tung'gan-tung'gen,有人解釋為由於新疆的回族來自潼關或“東甘”(甘肅東部)而得名,有的解釋為tung'gan來自turupqalgan(留住下來的)。

四川涼山的彝族多稱回族為maja(馬家),因回族中馬姓多而得名。 雲南佤、 傣等少數民族稱回族為 basi, basi 來自parsi、farsi(波斯),是因為雲南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波斯。各民族對回族的不同稱呼,多少也反映出了回族的族源、職業及遷徙等情況。

寧夏回族歷史淵源流長,最早可上溯唐末。“絲綢之路”從西漢初闢始,就一直是連線歐亞陸路交往的交通大動脈,寧夏正處在這條商路的必經地區。唐代盛世使絲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活躍,而當時同樣強大且與唐接壤的大食國民、包括當地波斯人及已經改信伊斯蘭的中亞各族穆斯林,在這支異常活躍的絲路商業大軍中佔很大的比重。

他們從西域經河西走廊,入涼州(今甘肅武威)、景泰,之後過黃河到靖遠,越幹鹽池、西安州到今海原縣城,穿莧麻河到黑城、三營固原城,而後過開城、瓦亭、三關口出寧夏境,又經甘肅東部進入陝西,最後到達唐京長安。其中也有部分人在寧境長期逗留,成為這裡最先的一批迴族先民。

元朝是西域回回人大量進入中國的時期,也是寧夏有大量回回進入的發軔期。2023年蒙古軍滅夏,簽發大批“回回軍”進駐其地,屯墾牧養,以資守禦。

明代對回族所採取的懷柔政策,使回回民族族體穩定發展,人口迅速繁衍。明初,不斷有大批“西域回回”歸附,被安插到靈州及固原等州縣,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比較大的回族聚居點。到明代中後期,史書中已有了回族族體的正式記載。

2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北宋的文獻裡,它所指的是唐代以來居住在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部分地區)一帶的“回訖人”(回鶻人)。“回回”和“回鶻”音近,可能是後者的轉音或俗寫。

南宋時有的文獻裡提到“回回”和“回回國”,在含義上除包括唐代所說的“回訖”、“回鶻”外,還包括蔥嶺以西的一些民族。這些都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回回”含義不同。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徙到我國來。

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佈在我國各地。他們被叫做“回回人”,成為當時“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關於回族的族源,眾所周知,在元代的官方文書中,對回回和畏兀兒是有嚴格區別的。

畏兀兒指唐代“回紇”、“回鶻”的後裔,即現在的維吾爾,回回就是現在所說的回族人民的先世。比這更早些,從七世紀中葉以後,有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陸續來我國經商,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和長安等城市居住下來,被稱為“蕃客”。他們建築了清真寺,經營了公共墓地,有的還一這裡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於是就有了“土生蕃客”。

到了元代,由於大量回回東來和東南各地歸入元的統治,這些人就被叫做“回回蕃客”,成了當時回回人中的一部分。回回民族是以十三世紀初葉開始東來的中亞細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並吸收漢人、蒙古人、維吾爾人成份以及別的成份,融合、發展而成的一個民族。

3樓:馮文軒

伊斯蘭教是從古絲綢路,西域傳入我國的,有沒有見過清真小販器皿或有塊牌扁,上面通常寫上:清真古教,西域回回。明白了嗎

回族為什麼叫回族呢?有什麼來歷嗎?

4樓: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最初為他稱,後來才演變為自稱。“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指唐代以來安西一帶的“回紇”人(“回鶻”人)。

南宋時,“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紇”、“回鶻”外,還包括蔥嶺以西的一些民族。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地被簽發或自動遷徙到我國來。

他們被稱作“回回人”,是當時“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

5樓:你小子飛飛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裡有小口”,取該字意在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而且這與伊斯蘭教的信仰——“口舌承認,心裡誠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從文字的演化上講,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範圍縮小了。

來歷:隋唐時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實際主要是指來自波斯和中亞地區的人群(可參見《太平廣記》等唐代的記載),這些胡人有僑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這就是回族習慣把聚居地稱為“回坊”的來由。僑居的則來往於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從事商業活動,從事經商的胡人蕃客,會選擇寒冷季節到來前趕回去,氣候轉暖時再回來。

回族民間有說法認為,這是被漢語人群稱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國內史學界則多認為是“回回”是“回紇”、“回鶻”的異寫或音轉。唐代的在華胡人中,還有波斯和中亞小國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們是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來。

《四夷館考》中說到:“回回在西域,地與天方國鄰”。

元代之前,“回紇”、“回鶻”和“回回”,這三個詞在的漢語文獻中沒有明確的界限,幾乎是同義詞,在不同作者的漢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亞和波斯一帶人群,用回回一詞稱呼來自回鶻地帶還往西的人則顯得更多一些。宋元時期,分佈在中東部的回回(粟特、猶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較多)以及部分回紇、回鶻被稱為回回人;而分佈在漠北一帶的部分回鶻、回紇或回回,則聯合當地一些民族西遷後形成畏吾兒,還有的發展成為塔吉克、烏茲別克等西域民族。此際,胡人、回鶻、回紇這類稱謂,在史書記載中基本消失。

“回回”一詞明朗起來,在官方的詔諭和漢文記載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為“蒙古、畏兀兒、回回、也裡可溫、河西、契丹、女真、漢人”這類字樣。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漢語史籍中除了指已經定居在中國境內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兒”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蔥嶺以西、黑海以東”——阿富汗、烏茲別克、塔吉克、伊朗、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亞塞拜然以及哈薩克、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區。宋元以至明清期間,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從這一地區入華的商人、工匠、軍士、學者等幾乎都自然的歸入回回人裡。歷史長河中,這一地帶分分合合,時而統一為一個國家,時而**為諸多小國,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族群在語言和文化的細部上存有差異,但整個文化面貌和人種上則大體一致,也都有禁食豬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傳統。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漢文記載中並用,如《大明律》有關律條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釋文。但也有使用“回輝”的現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記憶體有“洪武皇帝御製回輝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禮拜寺記”也有“回輝氏”一語。

明萬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禮拜寺“敕賜禮拜寺記”碑中,回族自稱為“回回”,這是目前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稱的最早證據。實際回回做為自稱的年代比這早得多,只是由於相關歷史文物、記載被毀壞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統治者的***有直接的關係。

回族一詞做為民族稱謂,目前有據可查的是出現在清乾隆時代。乾隆《重修肅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紀略”敘述哈密人口向肅州地方的遷徙時寫道:“哈密夷人於故明時徙居肅州衛東關鄉居住者三族。

曰維吾兒族,其人與漢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與夷同;曰白麵回回,則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織,為邊氓矣。士商營伍,鹹有其人”。

再往後的年代,“回族”做為民族稱謂使用越來越普遍,僅在官方記載中的例子就不勝牧舉。

6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北宋的文獻裡,它所指的是唐代以來居住在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部分地區)一帶的“回訖人”(回鶻人)。“回回”和“回鶻”音近,可能是後者的轉音或俗寫。

南宋時有的文獻裡提到“回回”和“回回國”,在含義上除包括唐代所說的“回訖”、“回鶻”外,還包括蔥嶺以西的一些民族。這些都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回回”含義不同。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徙到我國來。

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佈在我國各地。他們被叫做“回回人”,成為當時“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關於回族的族源,眾所周知,在元代的官方文書中,對回回和畏兀兒是有嚴格區別的。

畏兀兒指唐代“回紇”、“回鶻”的後裔,即現在的維吾爾,回回就是現在所說的回族人民的先世。比這更早些,從七世紀中葉以後,有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陸續來我國經商,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和長安等城市居住下來,被稱為“蕃客”。他們建築了清真寺,經營了公共墓地,有的還一這裡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於是就有了“土生蕃客”。

到了元代,由於大量回回東來和東南各地歸入元的統治,這些人就被叫做“回回蕃客”,成了當時回回人中的一部分。回回民族是以十三世紀初葉開始東來的中亞細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並吸收漢人、蒙古人、維吾爾人成份以及別的成份,融合、發展而成的一個民族。

泰山為何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為什麼被稱為五岳之首?

華夏名山第一廟,東嶽廟祖庭 岱廟!此後就有帝王泰山封禪之舉!是故,泰山為五岳之首!泰山為什麼被稱為五岳之首?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雄偉壯麗的泰山,在山東省中部。古代叫 岱山 岱宗 它是我國五岳 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南嶽衡山 北嶽恆山 中岳嵩山 之一。因地處我國東部,所以叫東嶽。泰山山勢挺拔,氣勢磅礴...

大熊貓為何稱為國寶,熊貓為什麼會被稱為“國寶”呢 30

在地球某個國家獨有的動物等等可稱為該國國寶。因為只有在中國演化的大熊貓存活下來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大熊貓在進化的過程中都滅絕了。在動物進化史上,大熊貓是佼佼者,在生存競爭中,大熊貓是成功者。據已發現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國雲南祿豐等地的熱帶潮溼森林的邊緣,就生活著大熊貓的祖先 ...

大同為什麼被稱為鳳凰城,大同為何稱為「鳳凰城」

大同又被人們稱為鳳凰城。傳說天庭的金鳳凰私下凡間落於此地。並託夢給洪武皇帝朱元璋,讓其按鳳凰之形築城。大同的明代古城的城廓也真是形似鳳凰。大同古城當年不僅堪稱 北方鎖鑰 而且其繁華富庶不讓江南。其主城高大雄偉,東 南 北三座小城倚角相連,俗稱東關 南關 北關,惟獨沒有西關。整個布局,高低錯落有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