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的早餐習俗,中國各個地方早餐都吃些什麼 有不一樣的特色嗎

時間 2021-07-19 03:31:35

1樓:

早餐習俗各不相同,下面列舉一些。

南方人偏向喝粥

徐州人喜歡吃混沌,豆腐腦,油條

山東人喜歡吃煎餅,煎餃子

河南人喜歡吃包子

2樓:逆流悲傷的幸福

我們江蘇這邊早上一般就是饅頭或者包子,加稀飯。

3樓:

沒啥習俗,就是吃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古語有云:一天之計在於晨。記得小時候在家鄉,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在桌上發現媽媽買來的熱氣騰騰的一碗豆漿,旁邊有時放著兩根金黃的油條,或者是幾個白白胖胖的包子。

如今出門在外,吃遍大江南北不同的早餐,北方的早餐味濃量大吃著爽,江南的早餐精緻講究花樣多,但是記憶裡的那碗最簡單的豆漿,卻是我一直牽掛的、屬於我的早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中國不同地區的特色早餐,尋找屬於你的家鄉記憶吧!

北京——炒肝兒

老北京的早餐可就太多了,焦圈兒、豆汁兒、煎餅果子、豆腐腦兒,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其中很有「個性」的乙個,炒肝兒。注意這裡必須加個「兒」。北京人做人圓潤開朗,說話也多帶兒化音,炒肝兒並不是炒的,而是以大腸、豬肝加澱粉煮成濃濃的一碗。

傳統吃炒肝並不用湯匙筷子,而是整碗端起來喝。所以從前若有人吃炒肝用匙筷,老北京人一看就知道此人必為外地人。

天津——煎餅果子

介哪能妹有咱天津衛的煎餅果子,鍋巴菜,雞蛋灌兒餅呢!天津市舊稱天津衛,是守護北京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我國北方的重要海港。天津人注重傳統,也豁達樂觀。

來一套煎餅果子,就著街口吃完舔舔指尖兒,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嘗十八街麻花,園子裡頭聽聽戲,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東北——疙瘩湯

疙瘩湯。這個可是正宗東北佳餚。這個早中晚都可以吃。

就是把麵揪成一塊一塊的扔到鍋裡做成湯,可以加白菜、菠菜、紫菜、香菜、洋柿子(西紅柿)……反正就看個人喜好。有人喜歡大粒疙瘩,有人喜歡小粒的。也是鹹的。

山東——燜子

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台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做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粉胚就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大家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

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

河南——胡辣湯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湯類食品。常見於街上的早點攤點,其特點是微辣,營養豐富,味道上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胡辣湯起源於河南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逍遙鎮胡辣湯」,是一種湯類小吃。

由三十餘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又香又辣。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每個河南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湖北——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市頗具特色的早餐小吃。熱乾麵原本是武漢地食品,在湖北很多地方(如隨州、襄陽等)都十分受歡迎,熱乾麵在黃石地區早餐也俗稱涼麵。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

江蘇——灌湯包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上海——上海大餛飩

餛飩的形狀很多,有元寶狀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圓筒形或者半圓形。白水煮沸後入餛飩,因為餛飩皮薄所以我加一次冷水再沸騰,就出鍋。餛飩湯很簡單,如果有豬油最上心,我只是放了雞精,鹽,黑胡椒粉,紫菜還有芝麻油,另外煮開壺熱水,倒入即成湯。

放點兒蝦公尺。

台灣——蚵仔麵線

說到台灣早餐,就不得不提美食南霸天台南,要說全台灣最重視早餐的地方,莫過於這裡了。北部的傳統早餐大概就是燒餅油條,但要說道南部的傳統早餐,碗粿、肉粽、肉燥油麵、鐵板面、擔仔麵、潤餅卷、各式鹹粥、肉包菜包、肉羹、蚵仔麵線、抓餅、蔥燒餅、燒餅油條、鹹豆漿、水煎包、割包、素食油麵、鍋貼水餃蒸餃、公尺糕、飯糰、韭菜盒、饅頭夾蛋、油飯滷肉飯……信手拈來便是一長串,每天選一種不一樣的早餐,連續吃上乙個月都沒問題。

福建——沙茶面

廈門是個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舶來品,沙茶就是一種。沙茶始源於印尼,也有來自馬來西亞一說。沙茶面的做法很簡單,麵條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肝、豬腰、鴨腱、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浙江——生煎包

軟的小包子帶著一層香香脆脆的底邊,外加小蔥的香氣,這種復合的口感總是很讓人迷戀。」隆冬時節,吃上剛出鍋的生煎包,更有利於驅走寒氣,嚼出香味,吸收營養。

廣東——腸粉

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公尺製品,亦稱布拉腸、拉粉、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家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出品時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在廣東,腸粉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價廉、美味,老少咸宜,婦孺皆知,從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級的高階酒店,幾乎都有**。

廣西——桂林公尺粉

把燙熱的公尺粉濾乾,再配以鍋燒(炸酥的五花肉)、滷牛肉片、香腸、叉燒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再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蔥花、各類酸菜等,攪拌入味。這種公尺粉吃起來呼呼作響,聲色味俱全。桂林公尺粉已經滲入廣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早上的街頭,總能看到擠滿人的公尺粉店。

雲南——公尺線

公尺線是雲南飲食文化的乙個必不可少的經典,雲南人早晨起來吃碗公尺線,算是最最享受的!公尺線在雲南也分的精細,雲南公尺線有兩種,酸漿公尺線和幹漿公尺線。略去製作過程不說,酸漿公尺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公尺清香,為傳統制法,俗稱——粗公尺線。

相對的細公尺線即幹漿公尺線筋骨硬、咬口、線長。而口味上就更多了,過橋公尺線,小鍋公尺線,大鍋公尺線,滷公尺線,豆花公尺線,涼公尺線,罐罐公尺線。當然就早餐來說,一碗小鍋公尺線,總是大家的不二選擇。

重慶——酸辣粉

酸辣粉源於四川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和調製而正式走上街頭,成為重慶的一種特色小吃。滑溜的紅薯粉浸泡在酸香麻辣的粉湯裡,吃一碗熱汗淋漓,立馬就從半睡半醒的狀態中精神起來了。

四川——抄手

紅油抄手乃是四川著名小吃。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稱呼,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

只見包餛飩的小姑娘端坐麵皮與肉餡間,十指如飛,餛飩如蝴蝶乙隻只,撲進那簸箕盤子裡。不僅好吃,而且好看。

新疆——烤饢

「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白居易詩中的胡麻餅就是新疆維族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饢。在麵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製。新增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作料拌餡烤製的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製的叫芝麻饢……種類繁多,既美味又具有民族特色。

甘肅——蘭州牛肉麵

終於輪到大名鼎鼎的蘭州牛肉麵了。蘭州清湯牛肉拉麵,蘭州著名風味小吃,傳說起源於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悅目色彩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冬天的早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蘭州牛肉麵,連湯都喝乾淨,從胃裡湧出的溫暖一下子驅走嚴寒。

陝西——肉夾饃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

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肉夾饃來自陝西,卻能風靡我國的大江南北,在每個城市早起出門的你幾乎都能發現它的影子,成了真正的國民早餐。

中國各個地方早餐都吃些什麼?有不一樣的特色嗎?

5樓:匿名使用者

v苗苗v為什麼說南方的種類少啊,我不覺得南方比北方少.南方的早餐有各種粉各種粥,等你樣樣吃過來也過了乙個多月了,還有小籠包,腸粉,發糕,豆腐花等等的呢.還有油條豆漿包子饅頭這樣的全國通用的呢.

6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有好多早上都是吃泡飯加醬菜或者鹹蛋,或者油條,饅頭,慈飯糰,慈飯羔

7樓:輝煌重生的太陽

三樓好詳細,不過現在早餐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其實特別有特色的還有武漢和成都的早飯,美味阿

8樓:匿名使用者

早餐我最喜歡吃小籠包,不過我喜歡吃的是在餡裡不要加糖的,無錫的小籠很有名,不過甜的味道我不喜歡。

9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愛吃麵食,上海那邊喜愛甜食,南方喜歡辣的食品~~

各個地方的飲食民風民俗[詳細]

10樓:檸檬一家人

1、江南一帶吃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公尺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2、寒食節-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3、清明時節-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4、春節-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廣受人們的喜愛。中國有句老話叫「好吃不過餃子」。

5、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的明州(即今天的浙江寧波)興起一種新奇食物,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公尺粉搓成球,這種糯公尺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圓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圓子」改稱「元宵」。

11樓:qr夏月雪

1陝西:羊肉泡饃是陝西的風味美館,尤以西安的最享盛

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香氣四溢,食後餘味無穹,又有暖胃功能。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西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公升為尚書光祿大夫。

2北京:春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

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勛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3四川:九大碗 漢族飲食習俗。流於四川各地。

民間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 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故稱。後 來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

一、干盤菜;

二、冷盤;

三、炒菜;

四、鑲碗;

五、墩子;

六、膀;

七、燒白;

八、雞或錢;

九、湯菜。

罐罐肉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豬蹄、豬腿洗淨去毛,在微火上燒烤一下, 用沙罐盛裝,加大半罐水放入黃豆或白豆,加少許公尺。

濾公尺飯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公尺淘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半熟,連湯 舀入筲箕中過濾。

將半熟的公尺飯倒入鐵鍋中,加少許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將半熟 的公尺飯倒入木甑中上蓋,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

鳴堂 漢族飲食習俗。是飯菜館的一種輔餐侍席世術,分為空店鳴堂和侍席鳴堂兩類。 前者是在店內無顧客時,么師站在店堂門前,對街上往來過客吆喝著介紹店內設施、 技術、菜目等。

後者是從顧客進店門開始,將客人視為「上帝」,自已充當個從, 圍繞吃喝而開展的一系列輔餐工作的鳴堂。

砣砣肉 彝族佤統食品。用豬、牛、羊雞等禽畜肉砍成拳頭大小的砣狀,用水煮到剛斷生 撈起濾水,然後拌以鹽、鹽、蒜、辣椒、薑等佐料。按習俗,每逢客人到來,必以此 肉相待。

轉轉酒 彝族飲食習俗。彝族飲酒不分聲合。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端著酒杯依次輪飲, 故名。

戒酒 彝族人飲食習俗。彝族人飲酒,主張自我克制,以微醉為上,大醉為下,料醉如 泥被視為有失體統。如長期酗酒**,屢勸不改,便須在長輩主持下舉行戒酒儀式。

各個地方結婚的習俗,國內各個地方結婚的習俗有哪些?

婚是人生大事,你知道嗎?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都不太一樣,十分有趣。印度婚禮 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看來,結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種種宗教職責,其中祭祀最為重要 但 男子必須結婚生兒子才有資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結婚儀式上,夫婦雙方為此念咒 祈禱 發誓,並且丈夫以妻子明確說道 我為了得到兒子才同你結婚。祭...

中秋節各個地方有哪些習俗

山西中秋節習俗 山西潞安地區過中秋節時要宴請女婿帶愛人及子 一起共度良辰 山西永寧地區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恭祀太陰星主 山西大同地區稱月餅叫團圓餅,大小在 二 三尺左右,且有中秋節守夜之俗。陝西中秋節習俗 陝西西鄉地區過中秋節時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則在家籌備佳宴,中秋節家家戶戶必食西瓜 陝西靖邊地區...

不同的地方新年怎麼過,新年不同地方的習俗

小紅帽變成狼 1 北方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裡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 有的餡裡放花生 稱長生果 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 有乙個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 財運亨通 新年裡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 金絲穿元寶 此外,東北人在 初五 這天一定要吃餃...